研發投入700億,受理號上升71%,創新藥制劑研發,出路在哪? 來源:藥智網|茴香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規模逐年上升。 據統計【1】,中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的研發投入自2016年的488.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655.8
研發投入700億,受理號上升71%,創新藥制劑研發,出路在哪?
來源:藥智網|茴香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規模逐年上升。
據統計【1】,中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的研發投入自2016年的488.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655.8億元,預計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的研發投入將達696.7億元。
不僅如此,在國家政策利好、產業環境愈優的支持下,從2016年以來,國內創新藥引發一輪熱潮,據藥智數據統計,1類新藥受理號從2016年的248個,到2020年的843個,上升率達71%,且去年為往年數量之最。
創新藥研發熱潮下,如何抓住機遇,通過創新藥制劑研發尋找突破口?
對此,藥智網專訪美迪西生物制劑部高級主任周曉堂女士,做客[藥智訪談]欄目,分享創新藥制劑研發經驗。

周曉堂女士
記者:在您看來,創新藥制劑研發過程,分為哪幾個階段?
周曉堂:創新藥的臨床研究包括臨床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制劑研究是配合臨床研究來開展的,包含以下幾個階段:一期臨床前制劑研究、二期臨床前制劑研究、三期臨床前制劑研究,及NDA新藥上市的申請前制劑研究,以及產品上市之后,還會涉及一些制劑變更研究。
記者:有人說,一期臨床研究要重點關注安全性,您認同嗎?如何實現安全性?
周曉堂:非常贊同。在一期臨床試驗開展之前,科研人員需要從多個方面考慮安全性問題。
首先,在非臨床研究環節,需要研究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等方面。
第二,我們要從藥學研究的維度,去考慮安全性方面的因素,包含原料藥、制劑等。
第三,在臨床環節,安全性是貫穿于試驗方案始終的。
記者:把創新藥制劑研發,分成探索性制劑處方開發和商業化制劑處方開發兩個階段,兩者有哪些區別?
周曉堂:研究目的不同,需要研究的深入程度就不同。
我個人的定義是,在二期臨床前的研究,都可以理解為探索性的制劑開發階段,這時候的研究目的,主要是讓活性成分形成合適的劑型,滿足一期和二期的臨床使用,這個階段需要對制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重點評估。這時候的制劑研究可以簡單一些,不用特別復雜和深入。
進入二期臨床研究之后,質量研究更加充分的情況下,可以再從商業化的維度來看,要考慮產業化和成本問題。探索性階段畢竟批量小,大部分的成本都花在臨床階段,但在商業化階段后,要通過充分的制劑研究來進行技術改進、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
記者:創新藥制劑選擇劑型要考慮哪些要點,在一二三期有什么區別?
周曉堂:劑型選擇需要考慮許多方面,包括物料的理化性質(如溶解性、滲透性、穩定性等等);同時還要看它在體內的生物利用度,吸收情況等;第三,還需要考慮臨床需求方面,如預計的給藥途徑、劑量范圍和給藥頻率等。
同時,創新藥劑型的選擇需要結合制藥公司的策略,比如,目前公司是希望速度更快,還是希望研究充分一些。
在不同的臨床研究階段,劑型的選擇有較大區別。
一期制劑研究,主要考慮制劑的安全性方面,對劑型不做明確的要求。客戶對于一期臨床的時間要求都非常急,時間進度要求較高,通常劑型簡單,可以不做更多篩選和研究。
二期的制劑研究開始和有效性相關,是向三期過渡時期,將會考慮未來的劑量調整、人體吸收是否有問題等,可以做劑型的優化和改進。二期的劑型也不做限定,但是要考慮三期和上市后的終極劑型。
對于三期制劑研究來說,會有大量病例入組試驗,不建議三期改變劑型,三期開展前需要確定上市后的理想劑型。
記者:從新型的給藥系統,比如復方制劑、緩控釋制劑、新型納米給藥系統等方面來說,如何創新藥物制劑研發思路?
周曉堂:在創新藥的開發早期,不建議直接考慮新型的給藥系統,因為新型的給藥系統,技術成熟度不理想、開發難度大、開發時間長、成本高,后期產業化會遇到較大問題。除非一些藥物不能通過常規制劑來達到研究目的。
對于復方制劑和緩控釋制劑類型,我建議在單方制劑、常釋制劑研究有一定基礎之后再進行考慮,以節省研究成本,降低開發風險。
在常規的創新藥上市之后,或是進入二期、三期臨床比較后期的時候,對藥物的性質掌握清晰,可以從臨床需求的維度看看是否有必要進行新型給藥系統的開發,再做產品的升級,延長產品的壽命。
記者:在您看來,研究階段(臨床研究、一期臨床研究)的重點策略有哪些?
周曉堂:創新藥的研究,具有漸進性和不確定性。
一期臨床重點是安全性。比如在藥學研究的雜質方面,包括用現有的知識對雜質譜進行全面解析,潛在的遺傳毒性雜質的分析和控制。
除了雜質之外,還要關注在臨床試驗期間保證新藥的穩定性符合要求。
第三,對于無菌制劑,比如注射劑、滴眼劑或者其他無菌制劑,無菌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對制劑的安全性產生較大影響。
對于生物類的新藥,還要關注它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
記者:全面開發階段(二期、三期臨床研究)的重點策略有哪些?
周曉堂:二期、三期開始同步關注藥物的有效性。在這個維度,已經有了很多研究結果,我們要重點關注曾經開發過的一些關鍵批次。
比如做關鍵批次的質量對比,包括安評批次的研究、穩定性批次研究、各期臨床藥品的批次等,重點關注雜質、晶型、體外溶出等。
如果三期研究的臨床樣品跟一期二期發生重大變化,需要重新評估對安全性、有效性的影響。
在一個新藥的研究過程中,很難遇到一個化合物從一期到三期,處方工藝都不變的情況,變更管理是比較重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記者:創新藥與仿制藥的制劑研究相比,有哪些不同?
周曉堂:創新藥注重“新”,仿制藥注重“同”。
創新藥的研究過程是未知的,研究具有漸進性和不確定性,需要持續研究;而仿制藥的參比制劑,在上市的時候已經做好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評估,所以開發仿制藥時只需要注意各方面與參比制劑相同。
記者:作為CRO企業制劑部的負責人,您認為創新藥崛起時代,國內CRO企業如何實現價值最大化?
周曉堂:目前,國內創新藥的研發比較火熱,臨床需求比較旺盛,在抗腫瘤藥物表現更加突出一些。
我個人比較支持創新藥研發火熱的現象,有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才能逐步滿足臨床需求,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
但創新藥研發具有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研發風險高的特點,所以希望科研人員在化合物篩選的初期,能夠更加謹慎,加大產品成功上市的概率。
新藥研發的CRO模式可以幫助企業,加快創新藥臨床和上市的步伐,降低研發風險,節約成本,這是一個不錯的模式。
美迪西作為臨床前一站式研發服務平臺,擁有17年研發外包服務的經驗,一直支持企業進行創新藥的開發,包括藥物發現、藥學研究、臨床前研究、注冊申報等。
我作為制劑部負責人,也希望能夠更大程度幫助企業,突破在創新藥開發當中的制劑問題。
記者:美迪西向CDMO進軍發展后將如何與現階段的業務形成呼應和互動,更好地完成創新藥制劑研發,能分享一下經驗嗎?
周曉堂:從2020年后,美迪西建立了制劑的一期、二期臨床樣品的GMP車間,可以開展臨床相關的一期二期全套的藥學研究,包括實驗室的研發、臨床藥品生產,也包括原料藥和制劑,美迪西正式從CRO到CDMO進軍。
隨著CDMO業務的拓展,一方面降低了實驗室研發成果向美迪西之外的工廠轉移的技術風險,也將減少費用支出,另一方面也幫助客戶更好地做好項目管理工作,比如研發的timeline更緊湊,高效協同各部門對接,提高了研發水平,做好一站式研發服務。
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后面將逐步擴大生產力,滿足三期四期臨床樣品的生產需求。
藥智訪談
本期專家介紹
周曉堂,沈陽藥科大學藥劑學碩士,北京大學國際藥物工程管理、中歐商學院Mini-MBA。具有15年以上制劑研發工作經驗,專注高端制劑研發,在固體緩控釋、復方制劑、吸入制劑、混懸劑和無菌制劑等方面經驗豐富,曾在恒瑞醫藥從事新藥、仿制藥和新劑型的制劑研究。具有多個創新藥I/II期臨床前、首仿藥、一致性評價品種、復雜制劑和國際化項目的研發申報經驗,同時在制劑中試放大、車間建設和GMP方面經驗豐富。
注解:
【1】:數據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鏈接:
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10603/1658031470760.shtml
————————————

專注新藥、洞見未來,第六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PDI)火熱注冊報名中!(點擊查看詳情)
本屆峰會特邀100+院士、專家,1000+醫藥企業精英齊聚中國重慶,圍繞醫藥政策與創新發展,藥物研發創新與AI,創新藥研發趨勢與策略、關鍵技術,改良型新藥研發趨勢與策略、關鍵技術等熱門主題開展學術報告、分享討論。
8月20日-21日,期待您和我們一起共赴重慶,共覽智博會、共話醫藥創新發展、共同見證《2021中國醫藥研發實力排行榜》盛大發布~

責任編輯:魚腥草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