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星空传媒春节回家相亲孟孟,www久久无码天堂mv,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www

客服微v信:mayamima
  1. 當前位置: >
  2. 醫藥行 >
  3. 醫行號 >
  4. 快訊 > 綜合資訊 >
  5. 正文

中國醫院集團大洗牌:萬張床位成標配,接下來怎么玩?

2021年,投資遇冷的醫院并購市場,發生了兩起大型交易。 曾經的民營醫院第一股——恒康醫療破產重組,新里程醫院集團的子公司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恒康破產重組的意向投資人之一,新里程的CEO林楊林成為恒康醫療的董事長。 平安收購北大方正后

2021年,投資遇冷的醫院并購市場,發生了兩起大型交易。


曾經的民營醫院第一股——恒康醫療破產重組,新里程醫院集團的子公司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恒康破產重組的意向投資人之一,新里程的CEO林楊林成為恒康醫療的董事長。


平安收購北大方正后,早年被稱為“四大”醫療集團之一——北大醫療,將納入中國平安的版圖。


兩筆并購的所涉金額,高達幾十億甚至百億級。不出意外,這也將是2021年,醫院并購領域最大的兩筆。


在經歷了醫院并購市場的高潮和低谷周期后,中國的大型非公醫療集團,正在浮現:


新里程的床位數超過20000余張;


并購了多家國企改制醫院的通用環球,旗下的醫院的床位規模也已達15,000張;


華潤醫療的旗下醫院的床位數超過10,000張。


2016年,被媒體稱為“四大”醫療集團的華潤復星、中信、北大,當時床位數相加也不過2萬張。


如今,僅過去5年多,床位數過萬的“巨無霸”醫療集團,頻現于市。


在資本的加持之下,民營醫療集團的頭部玩家在今年完成了一輪快速更迭。大型民營醫療集團的格局幾乎已經重新洗牌。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老“四大”各奔東西


從2009年到2015年間,在新醫改鼓勵社會力量辦醫的政策推動下,中國的民營醫療集團逐漸成型,并形成華潤醫療、中信醫療、北大醫療以及上海復星的“四大”格局。


自2016年始,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每年都會發布“全國社會辦醫·醫院集團”的榜單,四大醫療集團皆躋身艾力彼榜單的前五。


轉眼到2021年,隨著北大醫療被并入中國平安的版圖,榜單已不見北大醫療的蹤影,北大醫療也成了第一位出局的“四大”玩家。


“中信醫療在資本化路徑失敗后,似乎失去了前行與發展的動力。”一位知情人向八點健聞透露,旗下醫院規模非但沒有起色,標桿醫院中信惠州醫院,排名也從2016年的77名跌落到2019年的125名,綜合名次也在2019年榜單中跌出前五,位居第八。


復星醫藥,雖然旗下醫院總數在4年間僅從5家增加到10家,但其標桿醫院卻連續四年蟬聯全國第一(佛山禪城中心醫院)。其醫療服務板塊營收穩定增長,增速常年在20%以上,截止到2019年,整個板塊已形成了30億營收,2.5億凈利潤的規模。


復興雖然穩扎穩打,但由于在過去5年內,中國的醫療集團的焦點從內生式的發展到外延式并購,已經不在話題的中心。


在漩渦中心的,是通過并購交易快速擴張床位數成為頭部玩家的醫療集團。


根據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透露,在今年10月即將發布的2020年社會辦醫·醫院集團榜單100強中,而榜單前10位中,以綜合醫院為主的醫院集團,涵蓋老“四大”的華潤、復星,以及近年來在醫院并購市場中活躍的通用環球、新里程、寶石花、國藥醫療等。


2018年底,國資委指定華潤健康、國藥集團、中國誠通、中國通用、中國國投、中國國新等六家央企作為托管平臺,全國超2000家國企醫院將以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的方式,將沒有完成改制的國企醫院劃入托管平臺。在這一輪企業醫院改制中,一些頭部醫療集團率先成為“萬床戶”,并且仍在擴張規模。


根據“第二國家隊”的各醫院集團官網顯示,旗下的醫院數達十幾家~百余家不等,床位數達5000~15,000張不等。其中,華潤醫療旗下醫院的床位數達10,000張,通用環球旗下醫院的床位數達15,000張。


這股被譽為“第二國家隊“的力量,也成了新格局中重要的一部分。


恒康們”被大浪淘沙,專業玩家登場


并購也并不一定通向成功。


2015~2016年,市場最火熱。緊隨“四大”其后,強勁入市、瘋狂購買醫院的是以恒康為首的上市公司。因其主營業務并不在醫院經營和管理,這些公司被后來媒體稱為“外行玩家”。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憑借一味藏藥“獨一味”起家的恒康醫療,2012~2017年累計出資43億元,總共并購了19家醫院及醫療機構,其股價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并購后一飛沖天。


“當年,藥企進入到醫院經營的,十幾家都不止。”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GAHA)主任莊一強博士說。


在2015、2016年醫院并購市場最火熱的時期,高調入場的房地產商、藥企,甚至有賣茶、賣珍珠的上市公司,一擲千金買下家醫院,打響進軍“大健康產業”的第一槍。


“最火熱的那兩年,大家都是把醫院價格往上談,我說’對不起,我沒這個能力了’。”一位醫療集團負責人明顯感覺到,那時的市場雖然資本火熱,但并不冷靜,魯莽的“投機者”們在追高價格。


他有自己的原則——保證集團的現金流,而且醫院收購價要符合市場規律。“它就值這么多錢,我就出這個價,再好的標的,都不會做違背商業規律的決定。”


這其中的底層邏輯是,對醫療服務業的運營規律熟悉,因此也對其資產價值有正確的認識。“現在的收購價,是當時出價的三分之一。”該負責人稱,這與資本市場的冷熱無關,“如今市場遇冷,并購和經營醫院也是我們要做的。”


醫院并購最為火熱時,機構與投資者齊聲吹捧著買醫院的種種優點:充沛的現金流,這尤其讓眾多利潤逐漸微薄的藥企眼紅;醫院作為銷售終端,藥企若是能夠買下醫院,就是打通了全產業鏈,對于上市藥企的估值提升無異于神助。


由此引發了“恒康們”買醫院狂潮。


但大健康的“好故事”能撐起股價的上漲,卻無法掩蓋慘淡的經營數據。到2018、2019年,大量醫院資產最終成了反噬恒康們的炸彈,資本快速遇冷。醫院從這些上市公司的手中流出,再次回到市面上,重新尋找買家。


“這就像做農活,上市公司像割麥子,看哪個麥田的麥子快熟了,一定要割,割完就走;而投資基金和圈內資本集團像種樹,種下去,培育它成長、結果。”莊一強說,這與經營醫院的目的不同有關。


“真正想經營醫院的公司或基金,甚至會派人去調查醫院里有多少個專科,每個醫院每個專科有多少人,還會在門診部盯著數病人的數量。”莊一強說,并購醫院之前,專業玩家會對所投資醫院做詳細的盡調,保證了所投醫院是優質資產。


此外,莊一強還解釋道,投資醫院的基金往往是“8+2”或“10+2”等模式,至少是10年或12年的投資時長,同時基金也不會要求醫院做到快速盈利,以上種種,確保了他們能夠同醫院一起慢慢成長。


當年,“好故事”撐起了上市公司股價的上漲,卻無法彌補“非專業玩家”與醫療服務經營的隔閡,如今慘淡出局。


這些年,社會辦醫的醫院集團行業經歷了波峰波谷后,一些專科為主的醫院集團找到了商業模式的鑰匙;相反,重資產、慢生意、綜合醫院為主的醫院集團卻面臨著投后運營難、巨額虧損、退出難等問題,無法忽視。


站在2021年此刻的節點看,醫院并購行業正在形成“巨無霸”式的醫療集團,我們至少可以說: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已過,跨過行業遇冷期,專業玩家再次回到舞臺中央。


擁有更多床位和醫院,只是一個開始


在醫院并購生意上,業內人心知肚明,擁有更多家醫院、更多張床位數,是成為頭部玩家的第一步。


新一代大型醫療集團“萬床戶”中,有成長于社會資本辦醫風起云涌時代的新里程,也有國企醫院改制六家央企托管平臺中的代表通用醫療、華潤健康。


一位長期觀察醫院并購的從業者向八點健聞分析,從行業發展態勢來講,巨無霸醫療集團崛起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固然是好事。在這樣的洗盤和整合后,行業集中度能得到進一步提高,頭部醫療集團的規模得到提升。“行業現階段的發展,正需要有大型醫療集團脫穎而出。”


“從醫院自身角度上而言,很重要的一點叫做規模優勢,首先一定要有足夠大的規模,你才可能實現足夠低價的采購。”上述從業人員解釋了規模優勢的重要性。


為提高醫院經營的收益率,成本優勢是必須搶占的第一處山頭。


然而,經營重資產的生意,從來不是皆大歡喜,往往是六邊形的博弈。


“醫療不是單靠規模能夠取勝,現在對這些醫院集團的考驗,是能不能’既做大又做強’。”上海創奇健康研究所執行理事長蔡江南指出,企業綜合性醫院在收購的時候,可能資產情況就不好,想要扭轉頹勢,需要對醫院的控制權和話語權。


一家綜合型醫院的經營涉及到學科專業、精細化管控與醫保控費等眾多復雜問題,多地域、大規模的醫院群則勢必會將經營難度以指數級放大。


做大規模是第一步,這一步恒康們曾經做到過。而以合理的投入做大規模,才是正確的第一步,如今新里程與”第二國家隊”都做到了,但做大之后,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買醫院被證明是技術活,但經營醫院是更精細的技術活。后者做不好,“既大又強”只能是又一個美麗的夢。


中國版的聯合健康和凱撒?


有意思的是,“大健康產業”的概念雖已落幕,醫院集團探索“生態閉環“的路并沒有停止。


并購只是第一步,未來“巨無霸”能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投后管理才是關鍵。


“新里程善于并購,關鍵是買回來了,怎么能管得好,這是個挑戰。”一位長期觀察醫院并購行業的從業者如此認為。


在醫保控費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綜合類醫院往往需要兼顧普惠性與公益性,一位醫療集團的負責人告訴八點健聞,“都是解決老百姓基本醫療需求的一些醫院,你要靠這些掙錢那是很難的”。


通用環球的解決之路是選擇依托醫院管理集團做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用更接地氣的說法解釋,就是和醫療服務相關的產業鏈,包括像專科服務、醫療保險銷售、醫療設備銷售、醫療設備的維修保養、以及第三方實驗室等等。


一位熟悉通用環球戰略的知情人士告訴八點健聞,“這個生態系統中間的利潤度肯定比做醫療服務要高,同時還可以降低自己醫院的運營成本,提高醫院的盈利水平,但生態系統,最核心的土壤還是醫院。”


以第三方實驗室為例,這家醫療集團主要選擇做特檢(高通量的基因測序、分子診斷),通過在自身旗下的三甲醫院將實驗室做大后,還可選擇同別的醫院共建第三方實驗室。


“去年疫情期間,他們的第三方實驗室的收益很好,這個模式也在今年開始得到復制。”


此外,通用環球還計劃在未來向盈利水平的專科服務上進一步發力。


并購醫院的生意,有人想探索“醫院+醫藥”、“醫院+供應鏈”,有人想嘗試“醫院+保險”。


平安收購北大醫療,“百億豪賭”再次證明了平安的決心。對于保險公司而言,買下,用“醫院+保險”實現聯合健康模式是一個可能的機會。


“豪賭其實有戰略意義,這是平安創始人馬明哲必須要干的事。”甚至有資深從業人員這樣說。


在醫療健康和商業保險的賽道上,總有公司想在中國的市場中,復刻聯合健康或美國凱撒的故事——他們實現了“健康險+醫療服務”的商業閉環,年收入過千億美元。多年的保險基因,讓平安成為最具潛力的公司。


當然,這也有現實的問題。美國以商保為主,而中國90%以上都由醫保覆蓋。“目前,商業保險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支出中,僅占3%。”上述資深從業者指出,“你會發現,根本就沒有閉環。”


尷尬是暫時的。目前,國家政策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保險產品,賣給有支付能力的客戶,供給端將會有更多的醫療機構能夠提供差異化多層次的醫療服務。“一旦有保險產品,按照近幾年的上升速度,商保能夠在未來5年,在醫療衛生衛生總費用支出中占3%,上升至10%。”上述資深從業者坦言,“那時,平安收購的醫院,或許能輔助其業務形成閉環。”


另一位醫療集團的負責人則對“閉環”的概念不感冒。


“當時恒康去收醫院,大家覺得它似乎可以成一個閉環。在中國大家都想做生態閉環,但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做的特別成功的一個模式。”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中國的醫療服務的量太少,而醫院區域屬性又太強,外加所有的醫院不可能只用一家藥廠的藥,所以上下游的閉環幾乎不可能打通。


他認為現金流才是關鍵。只有足夠穩定的現金流才能撐起足夠大的場景,由此不斷擴大醫院的產值,并進一步通過提高效率來獲得合理的利潤。


無論如何,醫院并購市場的2.0時代,各方玩家更像一個度過了青春期、學習著理智思考、平衡利弊的成年人。市場和資本在教育“行業玩家”,而專業玩家也在帶領整個社會辦醫,探索更多的經營辦法。



李琳丨撰稿

徐卓君丨責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責任自負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华池县| 新晃| 饶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祁阳县| 哈尔滨市| 称多县| 海淀区| 如东县| 寿光市| 吉木萨尔县| 沽源县| 蕲春县| 丹凤县| 比如县| 常山县| 凤凰县| 射阳县| 徐闻县| 保德县| 怀远县| 和平县| 巴彦淖尔市| 兴宁市| 荔波县| 遂昌县| 金山区| 襄汾县| 澄江县| 湘乡市| 柘城县| 兴隆县| 岚皋县| 泰安市| 英超| 广南县| 宝鸡市| 五指山市| 齐河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