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衛健委發布了關于《江西省醫療機構命名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不得核準“男子”、“男性”、“男科”等不屬于醫療機構識別名范疇的名稱。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日,江西省衛健委發布了關于《江西省醫療機構命名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不得核準“男子”、“男性”、“男科”等不屬于醫療機構識別名范疇的名稱。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醫院命名嚴管來了,不得核準“男科”醫院
9月27日,江西省衛健委發布了關于《江西省醫療機構命名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旨在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省內醫療機構的命名管理。
《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醫療機構名稱必須名副其實,必須要與醫療機構類別或診療科目相適應,不得核準“男子”、“男性”、“男科”等不屬于醫療機構識別名范疇的名稱。
實際上,早在2008年,《衛生部關于“男子”等詞語不能作為醫療機構識別名稱的批復》(衛醫函〔2008〕231號)中就明確提出,醫療機構可以使用地名、單位名稱、個人姓名、醫學學科名稱、醫學專業和專科名稱、診療科目名稱作為識別名稱,“男子”、“男性”、“男科”等詞語不符合上述規定,不能作為醫療機構識別名稱。
之后,江西便提出要對全省醫療機構冠名進行梳理,并要求嚴格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規范其命名,糾正醫療機構不符合要求、名不副實的冠名,對冠名不規范而又拒不整改的,將由衛生監督部門立案查處。
時隔多年,江西再次提出“男性”、“男科”等屬于不符合醫療機構識別稱的范疇。
可以預見的是,不僅是江西,隨著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加嚴,醫療機構命名的規范化管理將是一大趨勢,全國范圍內對社會辦醫療機構名稱將迎來一波嚴管。
“男科”醫院亂象叢生
之所以對含有“男子”、“男性”、“男科”等詞語醫療機構名稱不得核準,或許可以從前些年發生的醫療亂象得以一窺原因。
2020年8月,甘肅臨夏市法院開庭審理了臨夏陽光男科醫院、臨夏現代婦科醫院涉醫惡勢力犯罪集團案。據悉,該犯罪團伙的首要分子游某某、王某某組織的17人惡勢力犯罪集團,共涉臨夏市6家民營醫院。
同年8月,寧夏銀川也有一家“男科”醫院,即銀川歐亞男健醫院,因虛構病情等方式對被害人實施檢查、手術等非法斂財行為被當地法院公開進行一審審理并宣判。據《新華社》報道,涉案的48名被告因詐騙、敲詐勒索、故意傷害等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接受不等期限的從業禁止。其中主犯蘇某雄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并處罰金達610萬元。
2020年9月,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法院審理了卓某興非法行醫涉黑案,在后續調查中發現,卓某興所在的烏魯木齊中山路男健醫院2018、2019兩年累計被記錄多達36個舉報電話,也可謂問題累累。
可以說,男科類醫院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社會辦醫界涉黑涉惡的重災區。2018年4月,深圳市出臺的《深圳市衛生計生系統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中,針對這一類現象就提出過嚴打。
后來,深圳印發的《深圳市嚴厲打擊醫療機構醫療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方案》還提出,4個月時間,深圳全市開展嚴厲打擊醫療機構醫療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針對問題較突出的醫療機構以及泌尿外科(男科)、婦科等專科領域進行“精準打擊”。
同時,《整治方案》還規范了一系列存在醫療質量和安全隱患的泌尿外科(男科)、婦科相關診療行為,尤其是不允許在人流手術、割包皮手術過程中加做一些項目。
不止是“男子”醫院,據了解,2009年3月,原衛生部以批復的形式回應了原貴州省衛生廳提交的“關于醫療機構命名有關問題的請示”,其中指出“女子”、“女性”字樣同“男子”等一樣,被列入醫院名稱“禁單”。
而自2010年6月1日起,北京開始執行的《北京市醫療機構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則明確要求,醫療機構命名應遵從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男子”、“男性”、“男科”、“女子”、“女性”等不得作為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
大批男科醫院注銷了!
據了解,自2008年7月,原衛生部批復禁止“男科”、“男性”、“男子”出現在醫院名稱以后,多地紛紛做出回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
其中,上海的反映可謂迅速,就在批復發布的同月,上海就提出滬上醫療機構將不允許使用“男子”、“男科”、“男性”等詞語命名,此前已命名的醫療機構將責令更名,新申請的醫療機構冠名如含有這些詞語,將不予批準。
而在北京,據京華網報道,原名為北京曙光男科醫院、北京同濟男科醫院、北京當代女子醫院的醫院名稱均進行了修改。
而據《看醫界》查詢企查查信息顯示,多家以“男子”、“男科”、“女子”命名的醫院被注銷或撤銷,也有不少已經完成更名。

可以說,在醫療機構命名管理愈趨嚴格的形勢下,“男子”、“男科”類命名的醫療機構名稱將迎來嚴厲整治,這一醫院命名形式或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下,醫療機構投資者與管理層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上,單純靠營銷概念但技術水平卻跟不上的話,在市場競爭中將越來越容易被淘汰。(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