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來源:費卡E學院 3月2日,河北省醫保局正式發布文件,開始對兩類低值醫用耗材進行省級集中帶量采購。 采購產品為一次性使用輸液器(精密+精密避光,不含DEHP)和靜脈留置針(封閉式+開放型)。采購周期為一年。 企業的產品報價要同時滿足兩個最低: 1
本篇文章來源:費卡E學院
產品報價
入圍或擬中選者數量
同競價組產品,征求意見稿時規定:
申報企業有1至5家的,則只入圍1家擬中選;申報6至9家,入圍2家;申報10-15家,入圍3家;申報大于16家,入圍4家。
正式的落地文件則規定:
申報企業小于4家的,若報價滿足要求且達到其他組降價水平,則全部入圍;申報4至9家,最多入圍3家;申報10至14家,最多入圍5家;申報15至19家,最多入圍8家;申報大于等于20家,最多入圍10家。
并且,征求意見稿提出,若有報價相同的,就第二輪報價,再篩;正式文件則刪去了該內容,對報價相同產品直接比拼規格數量和產品首次拿證時間。
約定采購量分配
征求意見稿規定,價格最低產品占主要約定采購量,其他中選產品按價格從低到高采購量逐漸減少。
只1家中選的,獨占50%采購量;
2家中選的,最低價者占35%的采購量,另一家占25%,兩家合并占60%;
3家中選的,最低價者占30%采購量,其他2家按報價從低到高各占25%、15%。三家合并占去70%。
4家中選的,最低價者占30%采購量,其他3家按報價從低到高各占25%、15%、10%。四家合并占80%。
正式的落地文件則規定:
按比例給最低價產品一定采購量,剩余采購量則醫療機構可在中選名單中自主分配。
10家中選的,最低價采購量不少于15%,十家共占90%。
總體而言,河北省要進行的低值醫用耗材帶量集中采購工作,降價仍是主要目的。
而從征求意見稿到落地文件的變化,可以看出,河北省在低值耗材省級帶量集采上的思路更加明晰了:
兩個確定的降價目標——比市場零售價的最低價降低50%以上,比其他集采已達成的最低價更低。
去年,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曾對靜脈留置針和一次性輸液器等低值耗材進行過一次帶量采購,這也是河北省首個單獨實施低值耗材帶量采購的縣。
該縣醫保局以2019年內寧晉市場最低價作為掛網最高價格,直接對生產企業開展帶量采購。采購結果顯示,與此前市場平均價相比,靜脈留置針的中選價格平均降幅達到70%,一次性避光輸液器平均降價64%,精密輸液器平均降價78%。
前年,山東省5市組成聯盟對包括輸液器、留置針在內的三類低值耗材帶量集采。結果,平均降價幅度達到60%,最低降37.31%,最高降86.5%。
去年,青海省完成留置針和輸液器集中帶量采購工作,留置針最高降88.3%,最低降68.3%,平均降幅78.9%;輸液器最高降89.6%,最低降12.7%,平均降幅61.6%。
河北此次以省級為單位集采,以全省的采購量來換取讓利,且還有兩個同時最低的約束,最終達成的降價幅度應會創造新的低價記錄。
耗材帶量采購,既為了達成降價目的,也為了提升整體質量和服務水平。在這一過程中,規模小、資質弱的企業會被淘汰掉,徹底無緣市場。
而從征求意見稿到落地文件,也可以看出,在給企業活路上,河北省的態度也從初始設定時的更激進走向了相對溫和一些。更多的企業可以入圍,可以參與瓜分約定采購量,最低價中標企業的獨占采購量則相應縮小。
一直以來,與高值醫用耗材相比,低值醫用耗材的帶量采購工作要慢得多。
高值耗材已經省采普遍推開、跨省聯采成潮流、國采開始邁步,而低值耗材的帶量集采更多還是在市和市級聯盟層面進行探索,納入的產品品類也還只是個別。
背后的原因很多,包括產品分類復雜、小企業太多、產品質量穩定性難以保證等,缺乏陽光掛網數據作參考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低值耗材的省級及更高層級的帶量采購工作已在更多的被提到臺面上來。比如留置針和輸液器,有了第一個省又有了第二個省,還會有更多的省份參與進來。跨省集采也還遠嗎?
低耗向高耗看齊,通過帶量采購,最大程度促進降價,也造成行業出清,倒逼研發創新,重整行業格局,是大勢所趨。而符合“臨床用量大、價格差異大、臨床使用較成熟、競爭較充分、民眾關切”這些通行標準的產品和企業,將首當其沖。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