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現,早治療,乳腺癌死亡率將下降24%-64% 作者:張鈴?? 來源:健識局 全文3478字,閱讀需11分鐘 2020年元宵節剛過,王方就查出了乳腺癌,而且是晚期。疫情期間流動不便,她只能選擇暫時在醫療條件相對落后的縣醫院治療。 王方的遭遇和很多乳腺癌患者一樣。
早發現,早治療,乳腺癌死亡率將下降24%-64%
作者:張鈴
來源:健識局
全文3478字,閱讀需11分鐘
2020年元宵節剛過,王方就查出了乳腺癌,而且是晚期。疫情期間流動不便,她只能選擇暫時在醫療條件相對落后的縣醫院治療。
王方的遭遇和很多乳腺癌患者一樣。其實早在一年前,她就感覺到左乳房有凸出物,但按壓起來不痛不癢,加上舍不得花錢,她就沒太在意,沒想到病情會發展得這么快。
就在2020年,女性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癥,約占新發癌癥病例的11.7%。在中國,乳腺癌發病率也高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首位。
像王方一樣的罹患乳腺癌的女性很多。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至今為止最新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女性惡性腫瘤中,乳腺癌發病人數是最多的,每年新發病約為30.4萬人,且每年還在增長。
對55歲以上女性來說,每1000人里就可能有一位會罹患乳腺癌。像王方一樣,發現即晚期的女性也很多,對她們來說,五年生存率只有不到22%。
只要早防早治,乳腺癌的死亡率并不高。美國癌癥學會的官方期刊《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cians》上發表過文章,稱2007-2013年間,美國白人女性的五年相對生存率為89%,黑人女性為51%。
2020年6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也曾表示:“目前中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超過80%。”
不過,能否成為長期帶癌生存的“幸運兒”,并不取決于治療手段,而是取決于發現早晚: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達95%以上。但是,如果乳腺癌患者不重視早期檢查和治療,延誤了治療時機,那就有可能釀成悲劇。
“三早”健康項目啟動
向女性健康殺手宣戰

對付乳腺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扼殺在搖籃中。研究表明,乳腺癌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能將乳腺癌死亡率下降24%-64%。
早在2009年,原國家衛生部和全國婦聯就曾聯合印發過“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管理方案”,要求在農村試點,對女性乳腺癌和宮頸癌開展免費篩查,計劃覆蓋超過70%的農村女性適齡人口。
十余年來,“兩癌”篩查工作成效顯著。2019年,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李克強總理在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預防為主,將新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經費全部用于農村和社區,務必讓基層群眾受益。”
截至2019年底,“兩癌”檢查項目已覆蓋到全國90%以上的縣市區,累計開展宮頸癌免費檢查近1.2億人次。
而比“兩癌”篩查更有針對性的工作,企業、行業組織和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努力。
2020年9月6日,乳腺癌“三早”主動健康項目在北京啟動。“三早”,顧名思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是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北京協和醫學院共同主辦、羅氏制藥中國支持的聚焦女性乳腺健康的項目。
中國女性以致密性乳腺為主,這與西方不同。乳腺癌發病后,治療手段、基層實際情況也都與國外有很大的差異。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乳腺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主動健康服務模式非常必要。
“三早”主動健康項目是對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計劃的響應,也是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的助力。
“預防醫學花一元錢,等于治療醫學省10元錢”,這是醫學界的共識。乳腺癌患者面臨的最大困境,一是經濟壓力,二是醫療資源壓力。“三早”主動健康項目正是瞄準這兩點,提出相應的診療模式。
“婦女是社會、家庭的頂梁柱,減輕她們的疾病負擔非常重要。”要真正提高女性乳腺健康意識、推進女性乳腺健康事業的發展,不能只靠專家和政府,要靠產學研政企跨部門的合作。
醫保加入到了對乳腺癌“三早”的支持中。除了把常規藥品和部分診療項目納入醫保以外,“赫賽汀”這樣的進口藥品也通過價格談判納入了醫保支付范圍;醫保的個人賬戶可以用于支付乳腺健康體檢的費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企業補助保險等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讓多數參保人員看得起病、治得起病;
早篩早診是疏解醫療資源壓力的辦法之一。中國人口基數大,城鄉差異大,如何讓鄉鎮患者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正是“三早”健康項目努力探索的問題。
羅氏制藥中國市場準入部副總裁
邊欣女士
羅氏制藥中國市場準入部副總裁邊欣女士表示:“羅氏制藥中國正在與生態圈各方攜手共進,共同探索各種創新模式,合力搭建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地的完整服務和支撐體系,努力讓‘三早’項目走近每個婦女,為患者帶來生存和生活質量的雙重改善。”
打造專病聯盟模式
協力防治乳腺癌

接受了“三早”項目幫助的陳萍,在腫瘤發病早期就得到了救治。
陳萍來自湖南道縣,相比王方發現腫塊一年后才確診,陳萍的乳腺腫塊是在當地縣級醫院的乳腺癌早診早治篩查中發現的,被送往湖南省腫瘤醫院后,確診為早期乳腺癌。
“即使是在自己偏遠的家鄉,也同樣能夠得到省級乳腺腫瘤專科教授制訂的方案。”陳萍說。在縣級醫院,陳萍不用來回奔波,也享受了最好的醫療資源,這得益于“三早”主動健康項目探索出的一個模式——專病聯盟模式。
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要推進好“三早”主動健康項目,二者缺一不可。技術創新非一日之功,模式創新則已初見成效。早在2020年9月26日,湖南就成立了“乳腺癌專病聯盟”,走出了探索模式創新的重要一步。
要與乳腺癌作戰并不容易。乳腺癌有幾個“最”:發病率增長速度最快(平均每年增長約3.6%)、對普查認識最差、治療效果最差、醫療費用占比最高、死亡率上升速度最快……這給乳腺癌的早防、早篩、早治帶來了很大困難。
藥企的加入讓專病聯盟模式變得更完善。作為“三早”主動健康項目的支持方,羅氏制藥通過搭建DTP藥房、輸注中心等配套設施,讓乳腺癌患者的用藥更可及、治療更便利。
高危人群得到全方位關注
科技應用實現遠程醫療

專病聯盟更多解決的是早診斷和早治療的問題。而對于早發現,需要更大范圍的人力投入。
乳腺癌患者確診后,有三甲醫院、市縣級醫院、輸注中心、藥房等多級醫療機構的保駕護航。但在確診之前,對女性乳腺健康傾注更多關注的是社區。
社區通過日間照護中心將乳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規范化治療、疾病康復等全流程融入社區服務中。這是一種“家門口服務”,采用網格化管理開展乳腺癌科普,讓高危人群參與早期篩查,并堅持隨訪。一旦發現高危人群,盡快轉診至上級醫院。
除了更多地承擔“早發現”的功能之外,社區還擔負著患者出院后的持續規范化康復和疾病管理的功能,這就形成了從篩查、治療到康復的全流程閉環。
“什么情況轉社區,什么情況轉三級醫院,什么情況又轉回社區,我們有一系列關于乳腺癌慢病雙向轉診的標準。”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乳腺外科的外科醫生楊素梅說。
社區參與乳腺癌健康全程管理,三甲醫院對地方醫院和社區的患者提供遠程診療和關注,這一切都依賴技術的支撐。
“5G+遠程超聲智慧醫療模式”和“大數據+健康醫療模式”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這些最前沿的技術被引入到了“三早”主動健康項目的管理中,利用已積累的醫療大數據,高危人群將被高效、精準地發篩查出來。
技術加入后,遠程醫療、智慧診療將不再是難事。偏遠地區的患者可以在基層衛生院,通過“遠程超聲智慧醫療”的醫生端系統,與醫生直接交流;醫生用仿形操作手模仿掃圖操作,通過網絡傳輸到患者端,控制機器人、機械臂完成特定部位超聲掃描動作,并根據掃描產生的實時超聲圖像進行醫學診斷。
醫療大數據的應用,使得患者無論走進哪家醫院,對面任何一個專科醫生,自己的醫療數據、健康畫像、過去十幾年來的健康癥狀都將能呈現在系統里。在最短的時間內,醫生就能完成對病情了解。
按照計劃,中國婦女乳腺癌篩查要在2022年達到80%目標覆蓋率,在2030年達到90%目標覆蓋率。在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也提出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于43.3%和46.6%,即到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
政府,醫院,社區,企業,正在合力打造一座堡壘,試圖將乳腺癌最大限度地擋在墻外。
(為保護患者隱私,文中王方、陳萍為化名)
· END ·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張鈴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