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剛剛落幕,本次CMEF人潮涌動。在眾多頂尖醫療科技產品中,一款國產介入手術機器人備受矚目,它與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設備結合,能讓醫生不進入導管室也能操作手術,解決了醫生手術面臨輻射傷害這一痛點,現場的
第84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剛剛落幕,本次CMEF人潮涌動。在眾多頂尖醫療科技產品中,一款國產介入手術機器人備受矚目,它與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設備結合,能讓醫生不進入導管室也能操作手術,解決了醫生手術面臨輻射傷害這一痛點,現場的觀眾也可以通過介入手術機器人輕松模擬操作介入手術。
研發這款介入手術機器人的企業并非國際巨頭,而是一家本土企業唯邁醫療,唯邁醫療成立于2014年,是專注于介入影像全流程管理的國家高新科技企業。在介入影像領域,唯邁醫療提供“眼手腦”一體的介入全流程管理方案,已搭建大型血管造影機(DSA)、移動血管造影機(中C)、外科C型臂(小C)、介入手術機器人等多條介入產品線,并實現技術協同。
唯邁醫療所在的介入影像市場是一條規模大、增長快、高壁壘的賽道。以DSA設備為例,我國的DSA設備占到全球市場的10%,市場規模達到數十億美元。但我國DSA設備市場長期以來由GE醫療、西門子醫療、飛利浦醫療、東芝和島津等進口品牌主導。在廠家云集的CMEF現場,醫用影像區隨處可見國產CT設備,但國產DSA設備卻寥寥無幾。
當下,我國介入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中,產業生態鏈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介入類耗材國產替代一直是產業熱點,并誕生了多家上市公司。而今,介入影像作為介入市場發展的“基礎設施”,國產力量也開始逐漸崛起。作為國產DSA設備中的龍頭,唯邁醫療如何定義新的介入治療流程,動脈網在CMEF現場專訪了唯邁醫療CEO楊賀。

唯邁醫療DSA設備與介入手術機器人
專注于介入影像解決方案,提供全品類產品
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公開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市場CT、磁共振、血管機等影像設備的保有量近5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在高速增長的醫學影像賽道中,唯邁醫療創始團隊選擇專注于介入影像賽道,這個賽道國產一直少有人涉足,國產替代進程也較慢。
介入影像國產替代進程較慢,主要是因為介入影像設備壁壘較高。以DSA設備為例,它需要機電一體化、軟件控制、算法、機械算法等方面的技術儲備,同時還需要和臨床高度融合,介入影像設備通常在術中使用也對產品的穩定性提出極高的要求。
在介入影像設備這個高壁壘的賽道,唯邁醫療用了5年的時間實現從單一產品的突破到全系列產品線的布局,能滿足國內多元場景下對介入影像差異化的需求。
在產品組合中,唯邁醫療的拳頭產品:落地式智能平板DSA——極光在2020年連續獲得國內注冊證和CE注冊證。極光配有國際最高端第三代大口徑平板探測器,與通用醫療Discovery IGS 730、西門子ARTIS pheno系出同門,憑借大口徑平板探測器,該設備支持完成心臟、神經及非血管類導管(介入)治療,是適用于多科室的復合手術室的醫療設施。
高配置的國產DSA產品既能突破進入DSA設備存量市場,也能下沉到高增長的基層增量市場。目前,我國的DSA設備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中,DSA設備調整出乙類大型醫療管理目錄后,DSA設備市場快速增長。在市場構成上,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調研數據,目前國內各級醫院在DSA設備的配置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DSA設備高度集中于極少數大型綜合性醫院,但基層醫療市場增速較高。
唯邁醫療的極光DSA實現國產高端DSA設備從零到一的突破,主打被進口品牌“把守”的高端市場,同時也可以給基層醫院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方案。
楊賀透露,極光DSA設備上市至今的不到一年時間內取得了很不錯的市場反響。
唯邁醫療另一大核心產品是中C:移動血管造影機(中C-Alien E)中C-Alien E,其獲得了CE、NMPA雙重認證,遠銷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在臨床中深受好評。該產品為唯邁醫療于2016年收購的全球五大中C品牌之一的EC生產,具備可變SID技術、影像融合及優化等領先技術,為腫瘤、婦科、泌尿、外周等科室提供高端介入設備,在普及介入術式中有重要價值。
在小C產品線中,唯邁醫療外科C型臂(小C-精靈100)精靈100-全電動高端平板外科小C,于2020年獲得NMPA認證,并在上市之初便訂單不斷。該產品為全電動大尺寸C形臂,其激光定位、三維圖像采集功能等廣泛用于骨科、外科、疼痛等臨床科室,在提高手術效率與安全性方面,產品表現出類拔萃。
此前國內做小C的廠家并不少,但是產品都不能直接與進口品牌競爭,唯邁醫療在小C市場推出高端外科C型臂(小C),多項參數超越進口產品,以此加速產品推廣。
無論是大C、中C、小C,唯邁醫療都堅持以高品質撬動市場。
楊賀表示:“國產替代并不是依靠價格優勢、政策優勢,而應該是靠實力、靠硬本領加速國產替代。而且唯邁也不會拘泥于中國市場,早在2016年,唯邁醫療就并購整合了意大利三大中C品牌之一的EC,目前唯邁醫療擁有中國和意大利雙中心,產品遠銷全球二十余個國家。”
研發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彎道超車進口廠家
唯邁醫療的目標不僅僅是補齊品類,追平國外企業,唯邁醫療還研發了介入手術機器人,其是其“眼手腦”一體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介入手術機器人是一項革命性的創新技術,改變了介入手術的手術方式,能讓醫生坐在手術室外操縱機器完成介入手術,相比傳統手術,手術機器人更靈活、精確度更高。同時手術機器人也能緩解醫生疲勞度,大幅降低術中輻射,提高職業壽命,在常規手術中,醫生進行介入手術需要穿上重達十余斤的鉛衣,站立長達幾小時,同時醫生還需要長期在高輻射環境下工作。未來,手術機器人也將為遠程手術提供技術基礎,打造綠色手術室。
介入影像國際巨頭西門子也通過收購方式布局了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并已在中國開展臨床試驗。唯邁醫療是國產企業中手術機器人臨床進展較快的企業。
楊賀表示,在設計之初,唯邁醫療的手術機器人就考慮到了眾多臨床痛點,它具備一體化操作平臺、力反饋、仿生學以及快速適應及術式兼容性等優勢。
唯邁醫療的介入手術機器人適應癥較廣,覆蓋從造影、導絲導引和放置支架全過程。同時,唯邁醫療手術機器人還帶有力反饋裝置,而不是僅僅只有機械推送裝置,可以讓介入手術更加安全。以慢性閉塞病變(CTO)手術,面對阻塞性較大的疾病,假如沒有力反饋非常容易導致穿刺到真腔、假腔或者血管。
在學習難度方面,楊賀表示介入手術機器人學習難度并不高,醫生很快就能上手,在提升介入手術精準度的同時也降低醫生的學習曲線。
目前,手術機器人正在成為全球追捧的新的顛覆性技術,同時這也為國產企業“彎道超車”的路徑。
據悉,唯邁醫療的介入手術機器人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上市后將與唯邁醫療的極光DSA設備協同銷售,提供介入全流程管理的新一代解決方案,引領行業發展。
楊賀表示:“唯邁醫療還將布局研發可遠程操作的介入手術機器人,實現遠程手術和遠程治療,讓基層患者可以和一線城市共享優質醫療資源。我們認為這是很有社會價值的一件事。”
在中國龐大的介入市場中,今天心血管介入耗材的爆發式增長還只是開始,接下來,介入科室對于基礎設備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這個產業變化趨勢中,唯邁醫療能夠提供介入管流程解決方案,帶來中國智造的創新產品,以不同品類的產品組合滿足差異化、多層次的需求,同時更快地響應本土臨床醫生需求。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