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產業被譽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也是各地競相發展的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 數據可以說明產業的熱度。根據動脈橙數據庫數據,2020年全球醫療健康融資總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1%;全年1億美元以上融資交易205起,占比高達9%。這表明醫療健康產業正
醫療健康產業被譽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也是各地競相發展的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
數據可以說明產業的熱度。根據動脈橙數據庫數據,2020年全球醫療健康融資總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1%;全年1億美元以上融資交易205起,占比高達9%。這表明醫療健康產業正迎來加速發展期,且獲得了資本市場真金白銀的押注。
但創新不易。動脈網通過對工商數據進行不完全統計,國內成立一年便注銷的醫療企業超過了兩萬家。這主要在于醫療健康類的項目專業壁壘高,學習周期長,且需要更多的產業協同。例如在醫學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從一個初期的科學構想到實驗室成果,再到技術轉化為成熟的商業產品并實現產業化落地,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資金、產業資源等方面的對接與幫扶。
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對醫療項目進行孵化、培育,各地政府和園區都在努力探索新的方向。其中,由阿斯利康與各地合作共建的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獨特的政企合作聯合賦能,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優質樣本。
5月28日, 阿斯利康中國北部總部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 “經開區”)正式啟用。據悉,隨著北部總部的啟用,北京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以下簡稱“北京iCampus”)也正式揭牌。未來,北京iCampus的入園企業,將可以于阿斯利康北部總部,以及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中心北京辦公室聯合辦公。

就在揭牌當天,北京iCampus也迎來了首批領德醫療、尊頤智能和凱德尼醫療三家創新企業簽約入駐,并與HICOOL合作簽約聯合開展創業大賽及人才相關的項目。值得一提的是,三家簽約企業都屬于具備核心實力的創新企業。例如凱德尼醫療就致力于通過人工智能方式彌補慢病管理的效率和患者體驗問題,從而打造一個全球范圍內適用的更具有可持續性的管理系統和社區,延緩慢性腎病患者尿毒癥進程,改善腎病患者的身體狀況。

為什么北京iCampus能夠迅速吸引一批優質創新企業入駐?這其實與阿斯利康在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的戰略布局與資源支持方面有關。相較一般的創新園,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具備跨國企業和當地政府平臺資源,阿斯利康與無錫市政府及無錫高新區合作共建的無錫iCampus在2年時間吸引了超40家中外優質企業,且不少入園企業都在一年內取得了顯著的里程碑進展。因此,此次落地北京,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對于相關的優質創新企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北京iCampus究竟有何獨到之處?落地北京會有哪些特色資源與支持?又是如何賦能企業的?接下來,動脈網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與分析。
落地北京,阿斯利康中國北部總部將帶來什么?
阿斯利康在全國規劃了五大區域總部,此次落地北京的是中國北部總部,主要聚焦基層智慧醫療。各地創新園將融合當地產業特點,實現區域產業協同。
以此次落地的北京為例,北京iCampus會重點關注基層智慧醫療和醫學科研成果轉化。這背后既是因為相關領域的市場需求,也是因為北京得天獨厚的醫療資源、科研實力等優勢。

首先,在基層智慧醫療方面,由于基層醫療市場人口基數大,我國的醫療需求十分旺盛。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2019年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超過95萬個,較2018年增長1萬余個,已占到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95%。
盡管市場很大,但由于此前資金投入不足、人才稀缺等因素,基層醫療市場一直存在著基礎環境差、服務能力低、供應鏈斷層等一系列問題。而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技術、AI、大數據、生物醫學技術的突破,基層醫療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以創新技術為出發點,智慧醫療創新中心欲意通過攜手眾多生態圈伙伴,利用5G、物聯網、AI等創新技術,探索基層醫院疾病篩查及慢病管理業務,針對基層醫療市場服務水平不均衡問題提供智慧解決方案。因此,基于北京豐富的醫療資源,無疑為早期醫學科研成果轉化和智慧解決方案的落地提供了支撐。
細化到北京的資源來看,一是基層醫療是與國家醫改高度契合的重要方向,北京有些代表性的基層醫療改革示范,為基層醫療上下游企業落地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孵化場景和發展土壤;二是北京是頭部三甲醫院最集聚(三甲醫院超過了30家)、科研成果來源最豐富的醫療地區之一。這兩方面的因素正是北京iCampus的特色與優勢所在。
不僅如此,在醫學科研成果轉化方面,iCampus背靠阿斯利康,在不斷積淀資源。在去年進博會上,阿斯利康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等在內的22家全國領先醫院就學科建設和臨床研究方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以提升臨床科研實力。
5月28日下午,“創新賦能,聚焦醫療機構醫學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經開區召開。這場論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由海南博鰲醫學創新研究院和健康界主辦,北京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iCampus)聯合主辦,阿斯利康中國支持。在這場令創新者充滿期待的論壇上,匯聚了政府、頭部醫院、龍頭企業、孵化器和資本的代表,深入分析醫學創新成果轉化的關鍵癥結,并匯聚各方資源,為醫學創新轉化搭建交流平臺。
從這個維度看,北京iCampus立足北京廣闊的醫療需求和優勢創新環境,與整個阿斯利康創新生態圈的資源相協同,從而為醫學創新成果轉化提供一站式賦能平臺,提高資源整合效率,讓更多醫學創新理念變成現實。

除了醫學科研成果轉化及配套服務方面,北京iCampus還會為醫療創新企業進行產業資源和政策資源的適配。比如在資金層面,iCampus孵化基金總計規模預期達1億美金,將針對醫療早期項目開展投資孵化工作。
在專業服務方面,園區也利用自身平臺,引進重磅的合作資源。比如知識產權方面,北京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也能帶來重要支持。在科技創新方面,知識產權的價值不僅是企業競爭中的護城河,它的價值更在于能夠服務于市場——它是知識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實現形式。如何讓知識產權能夠發揮更大價值,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阿斯利康無疑具有豐富經驗。
另外,作為全球頭部的生命科學企業,阿斯利康擁有廣泛的創新資源和全球網絡。加上深入中國28年,阿斯利康對中國市場擁有深入的理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正是基于此,入駐北京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的創新企業可以依托阿斯利康全渠道商業化平臺,獲得豐富的商業化相關協助,包括項目落地、創新孵化、商業加速及擴大規模的一站式服務。
更為重要的是,在各地的運營中,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已經擁有了不錯的孵化與培育能力。以觀合醫藥為例,作為由迪安診斷與泰格醫藥合資成立的中心實驗室,觀合醫藥入駐無錫iCampus后,iCampus與無錫政府為其提供了大量的幫助,諸如稅費減免、加速審批、企業間交流、投融資對接等支持和活動。這些支持都切實地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資源嫁接的效率,幫助觀合醫藥把更多精力放在業務開拓方面。
又比如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企業心韻恒安,其是無錫iCampus的落戶企業。在加入園區后,創新園對心韻恒安進行了多維度的賦能。需要重點提及的是,阿斯利康支持合作伙伴建設了不少全病程診療一體化的創新方案,其中也包括心血管疾病,覆蓋從預防、治療到康復的全疾病鏈各個階段。而借助阿斯利康的全病程管理平臺,心韻恒安的醫療級家用十二導心電儀產品“康乃心”也為更多患者提供了藥械聯合的疾病管理模式。
不僅如此,在今年太湖灣大會上,阿斯利康與心韻恒安簽訂跨公司人才交流合作,這是醫藥行業首個跨公司的雙向人才培訓和交流體系,以開放的姿態促進組織間、生態圈企業間、海內外人才間的交流。此外,諸如觀合醫藥和心韻恒安這樣的典范的合作案例還有很多。
可以預見,隨著阿斯利康中國北部總部的運行,結合基層智慧醫療創新中心及北京iCampus兩大創新平臺,一個北部健康創新生態圈將會逐漸顯現,并不斷吸引海內外的醫療創新力量。
聚集全球優勢資源,構建醫療創新生態圈
在全球經濟加速融合的今天,醫療科技創新企業來講除了要有原創技術,更需要具備國際視野。
為此,阿斯利康憑借其遍布全球的豐富創新網絡,既可以把國外初創企業介紹到中國來,也可以讓園區企業有機會在阿斯利康全球網絡的支持下進行全球拓展。截止目前,全球阿斯利康國際創新孵化組織已超15家,地點遍布美國、巴西、阿根廷、瑞典、英國、法國、以色列、俄羅斯、韓國、印度、新加坡等。

從這個層面看,創新企業選擇的不僅僅是一個園區,而是選擇加入到一個創新生態圈中。所以阿斯利康借力區域總部優勢資源,從無錫、杭州到北京,再到成都、杭州,正是不斷完善生態系統的重要舉措。而這,將有助于創新企業獲得更加豐富的產業資源,并加速醫療產業深度融合,開拓具有地方特色的醫療產業新業態。
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利康正在形成位于上海的中國總部與五大區域總部相互促進、聯動發展的在中國全新戰略布局。在因地制宜推動醫療全產業鏈融合,激發地方經濟發展潛力外,也能促進當地醫療科技領域的國際交往和合作。特別是對于創新企業來講,能在技術研發、商業化推廣方面與全球企業真正實現“同頻共振”。
這個戰略無疑是契合我國宏觀層面趨勢的。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國家對于創新驅動、發展質量、企業創新、民生福祉、區域協同等方面更加關注,對于創新園區在數字化、創新化等領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引。
不難發現,阿斯利康的創新園經過在多地的運行,在以上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從無錫到北京,有個趨勢正在浮現,即iCampus越來越關注更早期的源頭創新,并逐步延伸到高校科研平臺。
從行動上看,無論是孵化基金、創新人才平臺搭建、知識產權保護等舉措,都在表明阿斯利康不僅要讓整個創新生態圈更加立體與深入,也要能夠落地與帶來實際幫助。結果是喜人的,近日,由無錫高新區管委會、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及江南大學計劃合作共建特殊食品創新中心落戶無錫iCampus,這是創新園在特殊食品技術成果產業化,提升特殊食品產業的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首次突破,這使得醫療創新勢力對北京iCampus的發展也充滿期待。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阿斯利康的創新園將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特色,與中國醫療創新勢力形成強大合力,并在全球優勢資源的協同下,為患者提供更加優化可及、智慧精準的醫療健康服務。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