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受到該政策的影響,同花順輔助生殖板塊指數大漲,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受到該政策的影響,同花順輔助生殖板塊指數大漲,板塊個股中,漲幅最大的前5個股為:澳洋健康報6.58元,漲10.03%;凱普生物報32.64元,漲6.54%;共同藥業報62.95元,漲6.50%;國際醫學報19.86元,漲5.81%;悅心健康報7.67元,漲4.64%。在收市之前,A股二胎概念板塊飆升,貝因美、高樂股份也紛紛漲停,愛嬰室、戴維醫療等沖高。

而港股方面,其中生殖遺傳龍頭企業錦欣生殖漲幅甚至超過22%,放量成交3800萬股,1分鐘成交逾300萬;其余國內涉及輔助生殖領域的個股,例如貝康醫療也直線拉升15%,市值達到77億港元。

二級市場對政策、輿情的反應往往是最敏感的。這是今年輔助生殖板塊二次迎來高漲,上次一次還是明星代孕事件引發,帶動起輔助生殖各股瘋漲。生育無小事,也是民眾最為關心的話題,在此次政策出爐后,將對整個生殖遺傳產業帶來哪些影響?動脈網進行了簡單梳理。
中國的輔助生殖中心: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2021年5月,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出爐,中國2020年新生兒數量呈現斷崖式下跌,同比2019年下降265萬人,只有1200萬新生兒。而15歲至59歲的勞動人口比重下降6.79%,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比重卻上升5.44%,這意味著中國勞動力人口在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在急劇上升,中國正面臨老齡化危機。

中國新生人口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統計(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解決社會老齡化的方案之一必然是增加人口出生率,而中國高達15%的不孕不育率無疑是造成生育障礙的一只“攔路虎”。“試管醫療是殺掉這只攔路虎最快最有效的辦法。”一位輔助生殖業內人士表示。“但由于當前試管醫療的知識普及率低、醫療資源的稀缺等因素,造成了中國試管醫療就醫難、費用高、成功率不理想的局面,致使中國試管醫療的市場滲透率僅7%。如果我們參考中國約五千萬的不孕不育人群,那么這個市場未來有極大的上升空間。”
在中國,輔助生殖牌主要照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中心醫院,優質醫生、胚胎專家、先進儀器設備等優質資源也集中在行業前十名的頭部醫院,這也促使了患者都喜好去大醫院就診,造成了大醫院就醫難、排期長,小醫院、地方醫院卻沒患者的矛盾。

中國輔助生殖機構數量/家(截至2020年6月30日)
目前,國內排名前十的輔助生殖醫院分別是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愛維艾夫醫療集團、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中心、成都市錦江區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陜西省婦幼保健院輔助生殖中心、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生殖中心、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在全國排名前10的生殖中心有8家為公立醫院,前8大公立生殖中心市場占有率超20%;剩余2家民營醫療機構中,愛維艾夫醫療集團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輔助生殖醫療機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錦欣生殖,其前身為成都市錦江區婦幼保健院,該保健院目前也在開展輔助生殖相關業務。
生殖遺傳IVD產業:提高優生優育的必經之路
這次會議強調,要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加強適婚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引導,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降低家庭教育開支。
其中,提及的“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背后離不開生殖遺傳IVD產業的支持。在IVD生殖遺傳的細分市場里,提高優生優育的手段可以根據遺傳檢測的階段不同,分為三級預防:胚胎移植前、生產前、新生兒階段。

生殖遺傳檢測的三個不同階段
胚胎移植前的IVD:三代試管技術
在胚胎移植前對胚胎進行遺傳學檢測即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技術(PGT),這就是人們常熟知的三代試管嬰兒,主要包括胚胎植入前遺傳學篩查(PGS)和胚眙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
PGT技術適用于有染色體疾病、可能生育異常患兒的高風險人群等特殊情況。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是將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獲得的胚胎,進行植入前的遺傳學分析,排除基因缺陷,防止遺傳疾病,選擇正常的胚胎植入體內,從而獲得正常的后代,實現優生優育的目的。

根據檢測項目的不同,PGT主要可以細分為胚胎植入前單基因遺傳學檢測PGT-M、胚胎植入前非整倍體遺傳學篩查PGT-A和胚胎植入前染色體機構變異遺傳學檢測PGT-SR。目前國內進行涉及這板塊的公司主要包括有億康基因、貝康基因、和卓基因等。
其中,貝康基因自主開發的PGT-A試劑盒在2020年2月獲得NMPA三類醫療器械認證,并已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款獲得國家藥監局批件的PGT-A檢測產品,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得到官方認可的三代試管產品。
生產前的IVD:無創產前NIPT
在完成第一階段胚胎移植之后,人類優生優育的第二個關卡在于孕婦產前檢測。主要通過醫學手段,對適齡婦女孕期進行產前超聲檢查、產前篩查和診斷,以及時發現胎兒是否存在出生缺陷,避免嚴重出生缺陷兒的出生。
目前,臨床上的產前診斷主要是以創傷性診斷方法為主,包括孕早期的絨毛穿刺,孕中期的羊水穿刺和孕晚期的臍帶穿刺等。產前診斷的“金標準”是對侵入性檢測獲得的胎兒標本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不過這種方法卻也存在0.5%-1%的流產風險和0.5%-1%的胎兒致畸風險以及細胞培養失敗的可能。
近年來,臨床上也陸續獲批了數款無創產前NIPT技術,該技術僅需采取孕婦靜脈血,利用新一代DNA測序技術對母體外周血漿中的游離DNA片段(包含胎兒游離DNA)進行測序,并將測序結果進行生物信息分析,可以從中得到胎兒的遺傳信息,從而檢測胎兒是否患三大染色體疾病。
這項技術的關鍵是無創,就是對胎兒沒有創傷,這是相對于傳統羊水穿刺介入檢測的一個新概念。主要可以同時檢測21三體、18三體及13三體,還可發現其他染色體非整倍體及染色體缺失/重復。這也就意味著,該技術不能對易位導致的染色體異常、基因遺傳病、開放性神經管缺陷等情況進行檢測,僅作為一種篩查手段,不能直接替代產前診斷。
從2014年開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陸續批準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NIPT)進入臨床,同時要求獲批企業繼續搜集產品上市后至少10家臨床機構、總數不少于10萬例的臨床使用數據,作為產品下一次延續注冊的臨床資料。

NMPA批準的NIPT產品(截圖自NMPA官網)
從藥監局官網查詢可以看到,目前國內獲批的NIPT產品主要有7款,分別由安諾優達、華大基因、成都凡迪醫療器械、貝瑞和康基因、東莞博奧木華基因、杰毅麥特醫療和達瑞生物自主研發而來。
新生兒的IVD:遺傳基因篩查
對于最后一階段的新生兒基因篩查,這也是IVD市場中一大熱門賽道。對新生兒的相關疾病篩查主要指對出生后的新生兒進行的相關疾病的篩查,例如篩查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聽力異常,以及早發現和治療出生缺陷兒,最大限度地減輕出生缺陷的危害,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目前,國內涉及這一領域的企業主要包括有賽福基因、韋翰斯生物等IVD及基因檢測企業,以及前文提及的億康基因、貝瑞基因也在該細分應用場景上有所布局。
醫療器械ART產業:輔助生殖的硬件支持
提高優生優育的方式除了進行遺傳檢測篩查,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在于針對15%的不孕不育人群展開的輔助生殖市場。
這部分輔助生殖服務主要包括刺激卵巢、取卵取精、卵子冷凍、體外受精、胚胎培養、胚胎篩選、胚胎冷凍以及胚胎植入,各項服務需要配套醫療器械,如輔助生殖用液、檢測試劑、固體耗材及儀器等。

輔助生殖各項服務及配套醫療器械
對應的,輔助生殖ART醫療器械也創造了較大的市場需求。依據輔助生殖總周期數,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162億元,且未來輔助生殖總周期數還將進一步增加,根據蛋殼研究院《2021輔助生殖行業研究報告》預測,2023年輔助生殖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240億元,將是2020年市場規模的1.5倍。

輔助生殖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對于ART醫療器械市場商機,國內企業也在積極推進產品研發。國內輔助生殖領先企業韋拓生物自主研發的玻璃化冷凍液、玻璃化解凍液已先后獲得FDA認證、NMPA三類認證,玻璃化凍存管獲得歐盟CE認證,成為國內首個獲得國際認證的研發企業,其他產品如培養液、取卵液、配子緩沖液等也在加速NMPA申報。另外,艾偉孚的輔助生殖培養用油也獲得NMPA三類認證。

國內IVF醫療器械企業產品獲證情況
隨著ART國產器械質量的提高,獲批產品的相繼上市,以及輔助生殖相關檢測服務的進一步完善,相信中國的輔助生殖市場,無論是上游的器械供應,還是下游的遺傳檢測,都會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閉環。
三孩政策下的周邊產業:母嬰市場亦將穩定增長
與此同時,受到這次三孩政策的影響,母嬰市場也成為了繼輔助生殖之后的又一熱門賽道,母嬰市場主要包括嬰幼兒食品、用品、玩具以及孕產婦護膚等。2020年,我國母嬰市場規模達到4.09萬億元,隨著這次三孩政策的出爐,嬰兒推車、嬰兒奶粉等母嬰概念股也迎來大漲,這將進一步刺激母嬰市場繁榮。
不過回歸到現實,三孩政策的刺激力度可能沒有二孩政策對母嬰市場的劇烈,因為國民生育三孩的主觀意愿相對于二孩概率更低,不過這也并不影響母嬰市場的穩步增長。在此前二孩政策的鼓勵下,帶來了300萬的新生兒增量,這部分嬰童群體也為嬰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人口紅利;這次三孩政策出來一定程度上也會提高新生人口出生率,對嬰童醫療服務產業亦是重大利好。
在兒童醫療和兒童藥市場方面,三胎政策也有一定的利好。這一點,從放開二胎政策以后,國家衛生統計年鑒數據已有明顯變化:2017年我國綜合醫院門診人次2.4億,兒科門診占綜合門診人次比例從8.22%提升至9.89%,兒科門診人次占0-14歲兒童人口數量比例從38.18%攀升至103.74%。
同時,也會一定程度上推動兒童用藥市場。2013-2020年CDE兒童適應癥臨床研究數據,兒童用藥臨床試驗登記數僅占不到5%。盡管國家已制定三批《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建議清單》,整體上登記數量有顯著提升,兒童用藥的企業及企業手里的品種非常有限,但仍難以滿足臨床需求。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