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是一門大產業。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口共14.1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有1.9億,占13.5%,相比1991年增加了1.22億。參考國際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比7%~14%為輕度老齡化,14%~20%為中度老齡化,21%~40%為重度老齡化。也就是說,我國已
養老是一門大產業。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口共14.1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有1.9億,占13.5%,相比1991年增加了1.22億。參考國際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比7%~14%為輕度老齡化,14%~20%為中度老齡化,21%~40%為重度老齡化。也就是說,我國已經處在中度老齡化的邊緣。

(老齡化趨勢圖 來源:《中國養老產業研究報告》)
為應對巨大的健康養老需求,監管層近年來在政策上推出一系列組合拳。截止今年2月,全國31個省區市黨委陸續審議通過了當地“十四五”規劃《建議》。在各地的規劃中,養老被給予了重點關注,其中,“對公共場所進行適老化改造”“發展銀發經濟”成為多個省區市未來五年發展的著力點。
基于此,我國養老產業正在迎來大發展,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2018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6.57萬億元,預計2022年可達10.29萬億元。其中,醫養結合已經成為養老產業中的重要一環。這是在于,通過將醫療、康復、保健、養生結合為一體,醫養結合能促使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深度融合與聯動發展,從而使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順應這個大趨勢,大健康行業正被重塑: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和創新技術在新的需求和政策的支持下,不斷衍生和演化,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量。
變局之下,一幅健康產業發展的新藍圖正在描繪。
十萬億康養市場被引爆,中國式養老難點在哪?
我國老齡化挑戰日趨嚴峻。
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7.8%,而上個世紀90年代該項數據比例不足9%。這意味著,以前1個老年人平均有11個人贍養,而現在1個老人平均只有約6個人贍養,社會的養老負擔不斷加重,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從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多年的部分國家的經驗來看,建立健全的養老金體系是應對養老負擔的有效舉措。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在積極進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創新改革,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與建設,我國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已初步建立,形成了包括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為主的多層次、多支柱新型養老保險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的養老壓力。
但是,囿于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基本養老保險目前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有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顯示,全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12310萬人,養老保險基金支出49228億元,平均每人每月養老保險待遇3332.5元,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同期全國有16032萬人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均162元一個月,替代率低。
二是財政負擔壓力大。作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供款方,政府給付老年人口基本養老金,同時對居民繳費予以補助。根據社科院在2019年4月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顯示,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或許在2035年耗盡,十四五期間我國養老金保障缺口可能達到8到10萬億元。
不僅如此,正在開啟的長壽時代,還面臨著長者帶病生存這一困境。相關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人75%擁有慢病,65歲以上的人65%擁有2種以上慢病,人們將帶病長期生存。因此,人們還有養老、照護、醫療健康,以及財富管理等需求。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十萬億康養市場呼喚新的解決方案。
“保險+醫養”,醫療健康閉環如何打造?
面對養老這個萬億級市場大風口,除了國家出臺政策引導外,產業端也在發力。可以看到,近年來,不論是險企、房地產企業,還是科技巨頭,亦或是一些創新企業,都在積極探索與布局。
例如我國保險巨頭泰康,其從預見到整個社會的消費結構將發生深遠的變化開始,便大力布局長壽經濟。2007年,泰康開始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把虛擬的保險變成可以為客戶提供剛需和緊缺的服務,滿足人們對健康長壽的需求。
具體來說,泰康一方面通過全方位發力保險支付端,努力擴大客戶數量及業務規模;另一方面推動實體服務端建設,打造一流的醫養社區,為客戶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同時,泰康通過閉環內支付方與服務方的聯動,實現整體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從而構建起競爭壁壘。
在支付端,泰康創新推出了“幸福有約”保險計劃,經過不斷升級迭代,該計劃形成了涵蓋青少版、青年版、標準版的全面產品體系,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和財富規劃。
細化來看,通過專屬的保險產品“幸福有約”附加養老社區保證入住函的方式,實現了保險客戶與養老服務的鏈接。通過整合一系列優質醫療健康資源不斷提升服務體驗,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解決方案,從而更好地服務更多的中高凈值客戶及其家庭。
不僅如此,泰康還在2018年創新性地推出了健康財富規劃師。作為一項全新的職業,泰康的健康財富規劃師達到了三項創新。
一是新理念,顛覆了傳統保險銷售的新型顧問,HWP不僅懂人壽保險,健康管理、養老規劃、財富管理、投資組合、法律稅務、家族傳承等也被涵括進其業務范圍,從全方位的服務中幫助高凈值人群。
二是新模式,倡導終生學習,終生服務,健康財富規劃師項目由泰康和武漢大學攜手開創,設置保險、財富管理、醫療健康、養老、終極關懷、綜合六大板塊課程,初、中、高,專家四級認證層層遞進,致力打造陪伴人們全生命周期的私人管家。
三是新職業,跨界服務,填補行業空白,橫跨醫養、健康和財富管理三大領域,實現壽險、金融和實體服務相結合,從傳統保險產品的銷售者向高凈值客戶健康和財富管理規劃者的轉變。
在服務端,泰康打造了泰康之家這一專注養老、護理、康復實體建設運營和創新服務的專業品牌。該品牌通過引入美國CCRC持續照護模式,對接中國特色醫養結合模式,從而構建高品質連鎖醫養機構。其核心定位是深耕老年生命鏈產業,提供高品質的養老康復護理和醫療健康護理。
如何在康養方面的進行深入服務?以智慧醫養戰略為例,泰康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才。細化來看,在研發過程中,泰康之家的技術團隊會深度參與到整個運營體系中,了解業務流程和居民真實需求,實現了產品與業務運營體系的深度融合。

智慧大屏,可顯示社區內居民安全、健康、活動指數及物聯感知,讓居民能夠充分了解社區
針對老年人對智慧醫養產品接受慢的問題,工作人員會對居民進行宣傳、輔導,幫助居民快速適應產品。同時,泰康之家組建了一支由專業管家、社工、醫生、護士組成的團隊,能夠及時發現、響應居民需求和異常情況。
截至目前,泰康已經在全國22個城市布局了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地上總面積331萬平方米,規劃超3.7萬戶養老生活單元和約2100張醫療床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蘇州、武漢和杭州7個城市的養老社區已經正式投入運營。到2021年年底,還將有四處養老社區開業。
另外,在大健康生態體系建設方面,泰康也不遺余力。比如戰略投資(泰康)拜博口腔、斥重金建立包括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在內的多個三級或專科醫院、投資多個大健康產業生態公司……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
一手握著支付端,另一手握著服務端,泰康將二者進行了有機結合,即通過整合支付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高質量的價值醫療服務。
除了深度融合內部資源,在對接外部生態方面,泰康也在持續發力。比如泰康在線就與超500家渠道、逾2700家醫院、700余家體檢機構、60余家中高端兒科診所和超5000家藥房開展合作,給健康險產品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看到,在用保險作為撬動整個健康生態體系的思路里,保險的作用不僅在于財務的平衡,更在于資源和服務的分配。
縱觀全球市場來看,“保險+醫養”的模式也有經典成功案例,比如健康維護組織(簡稱“HMO”)。HMO的目標是為每一個會員提供健康管理,強調通過預防性和綜合協調醫療服務,提高投保人的整體健康水平,從而減少醫療費用。在這一領域已經誕生了聯合健康(市值超兩萬億人民幣)、凱撒醫療等超級巨頭。
不過聯合健康、凱撒醫療在服務端主要是與外部伙伴合作,而泰康的路徑則親自下場,資產更重,但在服務質量、內部協同等方面更具優勢。
綜上來看,泰康基于在支付和服務端的創新整合,已經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模式,并逐漸構建起了醫療健康服務的閉環。
深耕康養市場,泰康為何再次上榜世界500強?
深耕康養市場的泰康,正在持續穩健發展。
在近日發布的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泰康以354.756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榜單第343名,較去年大幅躍升81位。而這,已經是泰康連續四年登榜,其背后增長的動力究竟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作為衡量全球大企業發展的重要參考系,一直以來受到產業各方的關注。背后的原因在于,榜單數據的變化往往能反映各個經濟體、產業和企業近期的發展情況。
觀察今年的榜單發現,包括泰康在內的我國上榜企業穩步提升,總計達到143家,較去年增加11家,是上榜公司數量最多的國家。
我國企業之所以能在全球500強榜單中增長明顯,一方面是因為我國作為新冠疫情防控中表現最優異的國家之一,為各大企業恢復生產運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國的各個產業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不斷進行轉型升級,效果初顯。
也就是說,站在我國科技與經濟持續增長的大勢之上,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依靠市場的力量正快速躋身世界舞臺。這是泰康能夠屢次登上世界500強的宏觀原因。
從行業層面看,泰康踩中了保險與大健康結合的風口。根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健康險業務原保費收入8172.7億元,同比增加1106.7億元,增長15.7%,增速高于壽險、產險、意外險等大類險種,行業正迎來加速發展期。
另外,隨著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醫養產業也正處在關鍵發展期,這里面有兩個重要趨勢值得關注。其一是基于醫衛條件和經濟水平改善,人們的壽命得以延長,長壽社會正在到來;其二,高齡人群的護理需求正在釋放,醫養相關產業將被帶動起來。
可以看出,我國養老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與長壽經濟相關的健康險、醫養等細分賽道蓄勢待發。在這些領域,泰康圍繞高品質養老服務做了率先的嘗試與實踐,這是其取得迅速發展的中觀原因。
更為重要的地方在于,泰康堅持25年的持續創新。從1996年創立到現在,泰康一直重視商業模式與技術上的創新,逐漸將企業從單一的人壽保險公司發展成為一家金融保險服務集團,再到把虛擬保險和實體醫養相結合,打造了大健康產業的生態體系。
比如通過深度整合支付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泰康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高質量的價值醫療服務,并通過科學、合理的控費機制,實現客戶、市場、醫院的多贏格局,進而促進大健康生態產業體系的協同發展。
正是基于持續的創新,泰康能夠一直著保持企業的活力,并更好地開拓和深入到新的業務里。這是其不斷突破自我的微觀原因,也是核心原因。
綜上來看,正是得益于中國經濟和科技的迅猛崛起,以及踩中養老產業的黃金發展期,堅持持續創新的泰康四次榮登世界500強,并不斷取得新進展,排名也多次躍升。
商業向善,長壽時代更需長期主義
醫療大健康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事關國計民生的領域。
從2009年啟動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已經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網。
但另一方面,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目前我國醫療支付結構仍有待優化,亟需商業保險承擔起更重要的補充作用。數據顯示,我國個人支付占醫療開支比例高達39.7%,相比之下,美國這一數字僅為19%,德國為12%。
于是去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明確要加速建成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動支付方式改革和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
在此趨勢下,以泰康為代表的企業正在加速構建“險+醫”的模式。但問題在于,醫療支付的管理十分復雜,醫療資源的聚集與整合也考驗綜合能力,這是一件開拓性的事業,需要足夠長的時間堅持與驗證,所以更需要長期主義的堅持。
基于此,泰康一直致力于將大健康產業版圖和公益事業緊密結合,目前形成了一橫一縱“T”字形的商業向善模式:橫向通過豐富的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提供大眾健康醫療的基礎設施,致力于成為大民生工程核心骨干企業,服務大眾的幸福生活;縱向投身公益,在細分領域做深做精,構建溢彩助老、公共衛生、藝術贊助等公益板塊。
截至目前,泰康溢彩千家項目已資助養老機構158家,培訓養老從業人員1.5萬人次,受益老人4萬余名。
不難發現,面對長壽時代的大機遇,泰康一步一個腳印,推動著“支付+服務”在醫療大健康領域的創新,并在長期主義的堅守下,為行業開拓出了新的可能。
>>>>寫在最后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從明年開始,1962-1975年連續14年出生高峰的人群正步入老齡化。也就是說,后續十多年我國將迎來老齡化高峰,大約有超2億老年人的增量。
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需求和市場,巨頭們都在積極探索與布局。但醫療大健康與其他行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事關人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因此并不是一個“快”行業。它需要入局者理解和洞察銀發人群的真實需求,也需要花足夠的耐心與精力構建適宜的模式與服務。畢竟,老齡化不僅僅是一門生意,更是社會的一份責任。
而在這個過程中,時間或許是最好的答案,也是最強的壁壘。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