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和譽開曼有限責任公司(Abbisko Cayman Limited,簡稱和譽-B,SEHK:02256)于香港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受臺風“8號風球”影響,根據港交所極端天氣股市安排,港股當天全日停止交易。和譽的上市儀式在上海如期舉辦,此次IPO定價為12.46港元,共發行
10月13日,和譽開曼有限責任公司(Abbisko Cayman Limited,簡稱和譽-B,SEHK:02256)于香港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受臺風“8號風球”影響,根據港交所極端天氣股市安排,港股當天全日停止交易。和譽的上市儀式在上海如期舉辦,此次IPO定價為12.46港元,共發行1.41億股,募資約17.58億港元。
10月14日,適逢重陽佳節,港股休市一日。
10月15日,和譽終于迎來了它上市后的首個交易日,開盤價11.3港元,最高達11.56港元,較發行價略微下挫。
本次IPO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聯席全球協調人為中金公司,聯席賬簿管理人為興證國際、海通國際、匯豐、華泰國際。
和譽此次IPO不僅有“大摩”、“小摩”兩大國際投行坐鎮,還具有強大的基石投資者陣容,包括禮來亞洲基金、UBS、OrbiMed、BlackRock、華平投資、淡馬錫等11名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
為何頂級資本會如此青睞和譽?這一切得從三個博士創始人的故事說起。
三個博士跳出舒適圈,中年追逐生物醫藥創業夢
首先是“50后”徐耀昌博士,在腫瘤及其它疾病領域擁有超30年的研發經驗。徐耀昌曾先后于禮來、諾華、豪森等大型藥企就職,在腫瘤、糖尿病、免疫學、神經退行性變以及眼科領域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在藥品品牌和非專利處方藥、活性藥物成分(API)、生物仿制藥的開發、生產和營銷領域亦有豐富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徐耀昌在就職于禮來期間,成為了中國醫藥外包服務產業走出國門的重要牽線人。
2003年以前,國外藥企從未考慮過可以選擇在中國進行醫藥外包服務。
2003年-2004年期間,徐耀昌奔波于中美兩國,一次次用事實讓禮來相信了中國醫藥外包服務的實力和速度,最終讓禮來的海外訂單第一次投遞到上海張江,也讓全球其它在效率和成本方面苦惱的藥企紛紛效仿禮來,選擇到中國尋找合作伙伴。
在這之后徐耀昌陸續任職于多家藥企巨頭,2007年促成了諾華中國研發大樓在張江的屹立;2012年更是直接選擇了加入中國本土的上海瀚森醫藥擔任新藥研發中心總經理,也促成了豪森新藥研發中心在張江的建立。
到2016年,徐耀昌終于下定決心自己創業,親手為中國生物醫藥創新貢獻力量。
與他同行的另外兩個創始人是“60后”喻紅平博士和“70后”陳椎博士。
喻紅平在藥物發現和開發領域有超15年的工作經驗,曾在默克、諾華中國研發中心、上海瀚森等大型藥企就職,在制藥藥物、疫苗及動物保健產品的開發、制造及營銷,藥品品牌及非專利處方藥、活性藥物成分(API)、生物仿制藥及眼科產品的開發、生產和營銷方面有豐富經驗。
陳椎在藥物發現和開發領域也有超15年的工作經驗,曾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雅培、諾華中國研發中心、強生等大型藥企就職,在藥物早期發現到轉化研究和臨床轉化以及腫瘤研究領域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緣,妙不可言。三位博士創始人在諾華中國上海張江研發中心共事時產生交集。他們也都擁有相似的工作歷程:從早期在國外進行藥物研發,投身到國內的研發中心,再到最后做中國本土的生物創新醫藥。
三位博士也都在一些全球性的大型藥企做出過屬于他們的成就,為Ameile(阿美替尼)、Cymbalta(度洛西汀)、Balversa(厄達替尼)、Reyvow(拉米替坦)、Fu Laimei(聚乙二醇洛塞那肽)、Kisqali(瑞博西尼)、Xinfu(氟馬替尼)及Venclexta(維奈托克))等數十個已商業化的項目付出過努力。
相似的經歷和相同的目標,三位中年博士決定拋下原有的光環,走出打拼下來的舒適圈,一起親手成立中國本土藥企,開發屬于本土的生物創新醫藥。
2016年4月,上海和譽成立。成立至今,和譽在過去5年間共進行過5輪融資,融資金額合計2.63億美元,融資方包括國藥資本、禮來亞洲基金、中金資本、正心谷、啟明創投、GIC、OrbiMed等眾多國內外知名機構。

融資歷史
其中,啟明創投作為上市前和譽醫藥第二大機構投資方,曾于2018年領投B輪、并連續參與C輪、D輪投資和譽。
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表示:“作為早期投資方之一,啟明創投見證了和譽醫藥的成長,公司擁有優秀的創始和管理團隊,一流的研發能力及強大的臨床研發管線。我們相信和譽生物未來能成為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藥研發企業,我們亦將繼續支持和譽生物,為解決中國乃至全球患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盡綿薄之力。”
重點布局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以及腫瘤免疫治療
在三個博士及和譽核心團隊的整體帶領下,和譽致力于發現及開發創新且差異化的小分子腫瘤療法,候選藥物主要為專注于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及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小分子藥物。
腫瘤市場的龐大和小分子藥物更優的療效是和譽選擇這一領域進行發展的主要原因。
在療效方面,腫瘤領域聯合療法的臨床前及臨床療效更廣,更具市場潛力。帕博利珠單抗與阿西替尼聯合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RCC)、納武單抗與卡博替尼聯合治療RCC、阿特珠單抗與考比替尼及維莫非尼聯合治療BRAF V600突變陽性晚期黑色素瘤等聯合療法也相繼獲FDA批準。
研究表明,多種小分子腫瘤精準藥物的聯合療法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總體生存期。羅氏進行的阿特珠單抗聯合貝伐單抗治療原發性肝癌,以及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樂伐替尼治療RCC等近期試驗也表明,腫瘤免疫治療和腫瘤精準治療藥物聯合療法與單一療法相比,總體生存期有所提高。
在市場方面,中國乃至全球的小分子腫瘤藥物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預計2020年至2025年,小分子腫瘤藥物市場全球復合年增長率為12.3%,中國復合年增長率為26.3%。

小分子腫瘤藥物市場,根據招股書整理
具體而言,美國于2016年-2020年就批準了43種小分子腫瘤藥物和23種單克隆抗體腫瘤藥物。
比較之下,中國于2016年-2020年僅批準了34種小分子腫瘤藥物和14種單克隆抗體腫瘤藥物。
美國和中國在上市的腫瘤精準治療藥物和腫瘤免疫治療藥物數量上的差異表明,該市場在中國的增長空間更大。

圖源招股書
>>>>2020年全球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市場達542億美元
其中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主要包括選擇性及非選擇性激酶抑制劑及其他類型的抑制劑。
非選擇性激酶抑制劑通過同時靶向廣泛的激酶,或靶向多個信號通路中的多個信號分子來發揮其抗癌活性。選擇性激酶抑制劑于單一通道中靶向特定信號分子,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及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
根據沙利文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球有三種獲批準泛FGFR抑制劑(Incyte的培米替尼、強生的厄達替尼及QED Therapeutics的英菲格拉替尼)及其它合計共15種泛FGFR抑制劑處于不同臨床開發階段的候選藥物。
就FGFR4及通路而言,并無任何已上市的FGFR4抑制劑,且全球范圍內僅有七種處于不同臨床開發階段的候選藥物(包括ABSK011,和譽候選藥物),專注于治療肝癌、頭頸癌、食管癌及膽管癌等多種類型的實體瘤。
根據沙利文的資料,由于上述實體瘤患者人數連年增加。在巨大的需求下,根據沙利文資料顯示,全球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市場自然也快速增長。

圖源招股書
>>>>腫瘤免疫治療處于初期,2020年市場規模僅為8.9百萬美元
與傳統療法相比,腫瘤免疫治療的最大優勢之一是其療效的持久性。
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藥物不僅針對與單克隆抗體類似的免疫抑制機制,還可刺激免疫細胞中單克隆抗體或適應癥無法到達的檢查點蛋白下游的細胞內通路。
目前已有多種生物制品免疫腫瘤藥物獲批上市,用于不同適應癥,包括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pembrolizumab,用于黑色素瘤及腎細胞癌的伊匹單抗,及用于尿路上皮癌、非小細胞肺癌及三陰性乳腺癌的阿特珠單抗等。
但據沙利文資料顯示,全球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市場仍處于初步開發階段,2020年的市場規模約為8.9百萬美元,預期2025年、2030年及2035年將分別增至51億美元、376億美元及674億美元,相應復合年增長率將達49.4%及12.4%。
增長預計如此迅速則源于:越來越多的小分子腫瘤免疫治療候選藥物或將完成臨床試驗并實現商業化。
根據沙利文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就CSF-1R通路而言,培西達替尼為唯一獲FDA批準的CSF-1R抑制劑;此外,全球共有六種候選藥物(ABSK021除外)處于不同臨床開發階段;就CXCR4而言,普樂沙福是全球唯一上市的藥物,另有三種候選藥物(包括和譽的ABSK081)尚處于臨床開發階段。
14個專注于腫瘤學的候選藥物,5個處于臨床階段
根據上述領域,目前和譽已設計及開發出由14個專注于腫瘤學的候選藥物組成的管線,有五種候選藥物已處于臨床階段。其中,ABSK011及ABSK091為和譽核心候選產品。

管線,圖源招股書
>>>>ABSK011:治療FGF19/FGFR4信號高度活化的晚期HCC
根據沙利文資料顯示,肝癌的發病率在所有癌癥中排名第四,是2020年中國第二大癌癥死亡原因。最常見的肝癌是HCC(原發性肝癌),它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癌癥之一,也是導致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常見原因。
根據沙利文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HCC患者的患病率超過39萬例,中國HCC患者的FGFR畸變率約為20.0%。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發病率、肝硬化高發病率、酒精及煙草高消費量以及肥胖等因素影響,2020年中國新發HCC病例數達到37.86萬例,預計到2030年達到47.34萬例,復合年增長率為2.3%。
針對可切除性HCC,建議手術為一線治療方案;針對晚期或轉移性不可切除的HCC,建議將系統療法作為一線治療方案。ABSK011為和譽自主研發的一種有效且具有高選擇性的小分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4(FGFR4)抑制劑,其主要適應癥對應于FGF19/FGFR4信號高度活化的晚期HCC。
在臨床前研究階段,ABSK011展現出較強的細胞效力,在多種FGF19/FGFR4依賴性HCC細胞系中,ABSK011顯示出較BLU554(Fisogatinib、即非索替尼,一種FGFR4的強效、高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是治療HCC患者極具潛力的新藥)更強的細胞效力。
此外,ABSK011還具有優異的整體物理化學及藥物性質,較BLU554有顯著改善,特別是在可溶性及血漿蛋白結合等方面。該等特性可使ABSK011在動物及人體中實現更高的游離藥物接觸,從而潛在地獲得更好的靶向覆蓋率及療效。
ABSK011還在多種HCC異種移植模型中顯示出劑量依賴性抗腫瘤療效,于直接比較臨床前研究中,較相同劑量水平的BLU554或索拉非尼具有更高療效。
2020年2月,國家藥監局批準和譽在中國進行ABSK011的Ib期臨床試驗,并于2021年6月對首位病患進行給藥,以評估ABSK011于治療FGF19過表達晚期HCC患者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ABSK091:泛FGFR抑制劑的潛力成為者
根據沙利文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尿路上皮癌患者及胃癌患者的患病率分別為211.9千例及675.8千例。中國尿路上皮癌及胃癌患者的FGFR畸變率分別約為31.7%及6.7%。手術或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是非肌肉侵入性或早期尿路上皮癌的建議一線治療方案。
2020年12月,ABSK091治療伴有FGFR2或FGFR3變異的尿路上皮癌患者以及晚期實體瘤患者方面的Ib/II期臨床試驗獲得國家藥監局的IND批準。
ABSK091(從AZ獲得許可,前稱為AZD4547)是一種分子靶向候選產品,是FGFR亞型1、2及3的高效及選擇性抑制劑,可用于治療多種實體瘤,包括但不限于尿路上皮癌、胃癌、膽管癌及肺癌。
而ABSK091作為泛FGFR抑制劑的潛力成為者,具有三個優點。
首先,ABSK091有顯著的抗腫瘤反應,在具有FGFR變異的多種腫瘤模型中表現出劑量依賴性療效,在廣泛的異種移植模型中表現出較強的體內活性。
其次,ABSK091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最后,在療效方面,ABSK091已在尿路上皮癌、胃癌及膽管癌中獲得臨床概念性驗證(PoC)。例如,在Ib期研究中,ABSK091單藥治療尿路上皮癌方面取得已證實的31.3%緩解率(按RECIST v1.1)。在阿斯利康進行的II期研究的FGFR2擴增胃癌患者中,ORR為33%(3/9),反應持久,有反應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中位數為6.6個月(范圍為6.2-10.5個月)。
和譽目前已完成了ABSK011的Ia期臨床試驗及ABSK091的I期臨床試驗,該等試驗僅產生有限的安全性及療效數據,有限的數據可能無法用于與其他藥物的資料進行有意義的比較。
未來:超80%資金將用于研發
雖然和譽的儲備管線眾多,但與獲批藥物不同的是,其核心產品以及其它候選產品仍都處于早期開發階段。
另外,由于暫無產品上市,整個管線都處于研發階段,所以和譽在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均處于虧損狀態,虧損分別為1.34億元、7.06億元、1.24億元,合計虧損超9億元。

預計用途以及資金占比
招股書顯示,大部分虧損來自研發開支及行政開支。和譽此次上市后,超募資資金的80%也將用于和譽候選產品的研發。
未來,和譽將持續主要專注于小分子腫瘤精準治療及小分子腫瘤免疫藥物療法的研發。盡管三個博士創始人此前擁有豐富的經歷和成功的商業化經驗,但是身處整個腫瘤市場(不僅是FGFR抑制劑市場),就會一直面臨來自現有產品及開發中候選產品的激烈競爭。
放眼整個制藥及生物技術行業,其特點是技術突飛猛進、競爭激烈,并且非常重視專有藥物。期待和譽在多方競爭的激烈角逐下,在不久的將來交出一份屬于中國創新生物醫藥的優秀答卷。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