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以“Link Start”為主題、以“Unconference自組織會議”為主要活動形式的Synbiopunk2021暨生物開發者大會在上海創智天地落下帷幕。大會創新的形式與主題吸引了各界人士前來參與,包括來自藍晶微生物、華恒生物、亞馬遜云科技等企業界的創始人/高管
一個月前,以“Link Start”為主題、以“Unconference自組織會議”為主要活動形式的Synbiopunk2021暨生物開發者大會在上海創智天地落下帷幕。大會創新的形式與主題吸引了各界人士前來參與,包括來自藍晶微生物、華恒生物、亞馬遜云科技等企業界的創始人/高管,來自紅杉資本、五源資本、至臨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人士以及來自北大、復旦等高校的學術領袖。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思想盛宴的背后發起者及主辦方是一支非常年輕的團隊——小熊貓生物(深圳尋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Ailurus Biotechnology”)。這是一支怎樣的團隊?為什么選擇發起Synbiopunk系列大會活動?該公司的成員又是怎樣的背景,能夠在本次大會上邀請到如此多的重磅嘉賓?Synbiopunk系列會議的舉辦,對于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有什么樣的推動作用?
為了探尋以上問題的答案,動脈網對小熊貓生物創始人兼CEO郭昊天博士進行了專訪。
(欲了解大會相關的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動脈網現場報道文章:《一場屬于“生物開發者”的狂歡——Synbiopunk2021暨生物開發者大會于10月9-10日在上海舉行》。)
Biotech“IT”化:讓生物工程改造像軟件開發一樣簡單高效
早在小熊貓生物創立剛四個月的時候,郭昊天博士在其題為《合成生物學未來廿年:無盡的創造》的文章闡述過自己對合成生物學未來二十年發展的一些思考,“在合成生物學的早期,我們常用各種計算機和電子工程的比喻和類比去指導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因此,過去20年來的合成生物學設計方法是基于布爾代數的,基于可替換標準元件的。但歸根到底,生物系統和晶體管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物質。我們需要全新的思路,去設計未來的生物工程語言和方法論,這將使合成生物學產生質的蛻變。”
如何設計未來的生物工程語言和方法論,小熊貓生物有自己的答案——在合成生物學這片充滿想象力的土地,建立生物產品設計的“標準語言”,并提供給用戶各種工具和云服務的接口。小熊貓生物基于“超大規模并行實驗”搭建的合成生物學研發平臺能夠讓實驗通量實現百萬倍起步的提升,用于快速迭代生物產品,讓生物工程改造能像軟件開發一樣簡單高效。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難以想象。但“出生”才剛滿一歲的小熊貓生物,已經交出了第一份“答卷”。今年6月,小熊貓生物推出了首個超高通量云端載體測試平臺——Ailurus vec?,該平臺提供超高通量、超低價格的載體測試實驗用于蛋白表達優化,幫助科研及產業界解決普遍面臨的蛋白質表達難題。
“關于蛋白重組表達,為便于學生理解,教科書上向我們做了這樣的簡化:一個目的基因片段,一個載體,完美地銜接在一起,然后導入底盤細胞,似乎就能非常順利地表達出我們想要的目標蛋白質。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span>
郭昊天博士表示,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大量的目的基因在重組之后,其實并不能順利在細胞里面合成蛋白質。合成的蛋白質產量低、沒有活性等各種奇奇怪怪的情況都可能發生。而這些問題至今依舊沒有一個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很多實驗室沿用著從前輩那里傳下的經驗,或多或少會帶著點“玄學”的味道,并且也難以保證最終的成功。歸根究底,影響蛋白質成功表達的因素眾多,而蛋白表達載體的選擇無疑是最關鍵的一個。
“大量的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工作已經證明不同的蛋白質表達需要差異化的載體環境。目前,蛋白質表達的商用載體可選擇的范圍很小,全世界范圍可能也只有幾十種,且很多是二三十年前發明之后就再沒更新過的。此外,在實驗室內進行載體測試的成本也比較高,單個載體的測試成本大概在200-1000元不等?!泵闇蔬@樣的市場痛點,小熊貓生物推出了首個超高通量云端載體測試平臺——Ailurus vec?。
Ailurus vec?是一個自動化的實驗平臺,用戶只需選擇待測蛋白質序列和實驗條件,就可以對不同載體進行超高通量的蛋白表達鑒定,從而獲得更優的蛋白表達方案。相比典型的實驗室工作,該平臺無需重復冗長的試錯過程即可為蛋白質表達尋求到最適載體,大大降低了開發成本并提升研發速度。
郭昊天博士表示,相比市場上僅能選用的幾十種商用載體,小熊貓生物的載體庫囊括了1000億+種載體DNA,且海量的實驗數據正在驅動機器學習模型不斷設計新的載體序列??傮w來講,其選擇空間比傳統規模要大上10個數量級。而在價格方面,Ailurus vec?一個實驗通量的測試可以低至5.2元人民幣,遠低于傳統實驗室中的測試成本。這是效率和性價比的雙重提升。就在昨天,美國合成生物學平臺龍頭企業Ginkgo Bioworks也緊隨其后發布了蛋白表達的細胞開發套件(CDK),但目前僅包括10萬種載體系統,需要一年的交付周期,起步價格為10萬美元。相比上一代以生物鑄造廠為核心的平臺型公司,小熊貓生物已經展現了更加卓越的技術和產品能力。
自首款產品上線以來,小熊貓生物陸續接到了清華大學、上??萍即髮W等國內一流高校實驗室的付費訂單,同時也為國際遺傳工程機器(iGEM)大賽、國際定向進化大賽(iDEC)的多支比賽隊伍提供了免費的測試服務,僅10月就交付了20萬個實驗數據,市場反饋不錯。未來,小熊貓生物希望按照目前的商業發展模式繼續前行,通過挖掘、判斷行業的共性需求點,不斷地研發推出新的標準化平臺產品。
年輕的團隊,樂于“突破常規”,尋找“更優解”
小熊貓生物的創始團隊,是一群具備交叉學科背景的“90后”青年科學家。在奇績創壇2020年的秋季創業營中,小熊貓生物團隊是所有團隊中創始人平均年齡最小的。
【編者注:奇績創壇由陸奇博士(前百度總裁兼 COO、微軟執行副總裁、雅虎執行副總裁)于2018年創立,前身是YC中國(YC是全球頂尖的早期投資加速機構),主要專注于早期技術驅動型項目的投資、加速和創業者社區建設。】
小熊貓生物創始人兼CEO郭昊天,畢業于巴黎交叉科學研究院(CRI)前沿生物學專業,獲巴黎大學博士學位。郭昊天博士期間以瑪麗居里學者身份,工作于系統生物學的發源地之一——TaMaRa's Lab。實驗室創始人Miroslav Radman是歐洲科學院、法國科學院、美國科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其發現并命名的“SOS”反應,開創了DNA損傷修復領域的先河。其博士導師Lindner教授是細菌衰老學的開創者,也是歐洲最早的合成生物學科學家之一,其發表于2010年《科學》封面的合成RNA腳手架技術,目前被廣泛地應用在了CRISPR、代謝工程等多個下游領域。此前,郭昊天碩士期間于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系研究微生物種群動力學,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專業。目前郭昊天還兼任清華大學錢學森班暨深圳零一學院菁銳導師。
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OO江山年僅21歲,本科就讀于愛丁堡大學,在愛丁堡大學合成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學中心跟隨Teuta Pilizota教授研究生物物理與細菌生理。江山的合成生物學生涯始于高中時代,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師從所長劉陳立研究員。2020年,江山與朋友創立了國際定向進化大賽(iDEC),也曾是國際遺傳工程機器(iGEM)大賽工程委員會的成員。
同大多數合成生物學初創企業的創始成員一樣,兩位創始人結緣于國際遺傳工程機器(iGEM)大賽。郭昊天博士自2017年至今擔任iGEM大賽的評委;江山曾帶領團隊奪得2018年iGEM大賽總冠軍(Grand Prize),是中國地區iGEM大賽交流社群(目前國內合成生物學最大交流社群)CCiC(Conference of China iGEMer Community)的主席(2019-2020)。2020年,剛博士畢業的郭昊天懷著將技術成果轉化為落地產品的熱忱,在歸國期間碰到了同樣有創業意愿的江山。兩位因iGEM結識并相交多年的好友一拍即合,以更加積極開放的思維模式與更加靈活高效的執行策略開始了這段創業之旅。
“我們追求簡單而優美的東西,也相信所有事情總是會有一個更加高效的解決方案?!惫惶觳┦空f道。他們在孜孜以求問題的“更優解”。不論是A. vec 的研發過程,還是Synbiopunk會議模式的選擇,所有的決策不僅體現著這個團隊知識與經驗的積累,也展現出他們勇于打破常規、不斷追求突破的態度。
“我們非常鼓勵我們團隊內部的人‘打破常規’,去實現一些‘瘋狂’的想法,以不斷尋求新的突破?!惫惶觳┦勘硎?,小熊貓創立的初衷是從源頭推動創新,需要大家有足夠的創造力,在技術的支持下去高效完成產品的設計以及迭代。同時,也因為平臺本身的賦能所在,研發人員做實驗的試錯成本相對較低,有能力允許大家犯錯。
總的來說,公司的文化氛圍、價值觀與公司的商業發展模式是相契合的?!啊蚱瞥R帯男袨椴⒉皇强桃舛鵀?,更多的是我們團隊抓住底層邏輯、深思熟慮后的結果?!?/span>
定位平臺型企業,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關于什么是平臺型公司,小熊貓生物團隊認為,正如Bill Gates所說,一個平臺應該讓使用這個平臺的所有用戶,創造出超過平臺公司本身的價值。在合成生物學產業鏈中,平臺型公司作為產業鏈的上游節點,主要在設計、生產和供應等環節為傳統生物企業提供各類工具支持與技術服務?!皩嶒炇依锏囊痪€開發者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和服務去幫助他們加快研發速度、降低成本和減少重復性勞動?!惫惶觳┦勘硎尽?/span>
無論是正在打造的一系列超高通量實驗平臺,還是此次舉的辦Synbiopunk生物開發者大會這樣的交流平臺,小熊貓生物希望讓未來所有的生物產品設計可以通過自身的平臺接入整個產業鏈條,讓產品和平臺共同推動整個行業快速發展?!耙患移髽I或者研究機構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的效率相比單獨的企業會有質的提高?!惫惶觳┦空f道。
從平臺型企業的市場前景看,在2021年上市的兩家平臺型代表企業,合成生物學服務平臺Ginkgo Bioworks與基因組數據分析平臺NRGene,目前的市值已經分別達到260億和190億美元。定位平臺型合成生物學企業的小熊貓生物,后續將怎樣為我們描畫Biotech“IT化”的理想藍圖?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