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是第20個世界慢阻肺日。 近年來,我國在慢阻肺防控上下了大功夫。2021年10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發布實施的《國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正式啟動,與2017年啟動的《“幸福呼吸”——中國慢阻肺規范化分級診療推廣項
2021年11月17日,是第20個世界慢阻肺日。
近年來,我國在慢阻肺防控上下了大功夫。2021年10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發布實施的《國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正式啟動,與2017年啟動的《“幸福呼吸”——中國慢阻肺規范化分級診療推廣項目》、2020年實施的《基層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干預能力提升項目》相互呼應,形成合力。呼吸疾病的“防診控治康”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機遇之下,有的還在觀望,有的已準備就緒,而先發者已經夯實基礎跑在了前面。駐馬店市正是這樣的先行者。
在今日于北京舉辦的2021年中國慢阻肺規范化分級診療大會上,駐馬店市委書記鮑常勇以 “慢阻肺規范化分級管理模式探索”為題,分享駐馬店市是如何從零起步,一步步開創出了慢阻肺防治體系建設的 “駐馬店模式”。
駐馬店模式,又稱為“駐馬店全市模式” 。整個項目由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專家團隊指導并制定診療規范,政府通過行政命令,以公衛方式進行管理,結合啟益醫療的智能疾病管理系統“啟醫”,在駐馬店全市范圍內開展慢阻肺規范化、規模化的篩查、診療和管理活動。
在這一模式中,政府是主導方,對項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專家團隊、縣鄉村各級醫療機構、技術及運營團隊啟益醫療也是這一項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動脈網采訪到了負責本項目技術與運營的啟益醫療聯合創始人兼市場總監張燕女士、執行方基層醫療機構駐馬店市永興鄉鎮衛生院副院長賈明陽醫生,希望能夠從技術角度和實踐角度來進一步了解 “駐馬店模式”。
駐馬店模式 :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慢阻肺全程規范化管理模式
駐馬店市地處中原腹地,全市9縣1區,擁有960多萬人口,其中800多萬人務農,是農業大市。在過去,因大量焚燒秸稈等農作物余料及村民的吸煙習慣,駐馬店市的大部分農村地區呼吸疾病高發,冬季的醫院呼吸科甚至會出現“一床難求”的情況。
2019年初,中國工程院王辰院士、中日友好醫院楊汀教授牽頭對駐馬店市各區縣人民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進行了深入調研,了解到駐馬店很多基層醫院呼吸科在人員配置、設備等各方面存在缺口。呼吸疾病規范化管理被提上議事日程。
為了提升群眾對呼吸疾病危害的認識,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在2019年6月,駐馬店市人民政府與中日友好醫院簽署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體系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啟動慢阻肺規范化管理項目建設。

因疫情防控工作,項目自2020年12月1日正式啟動,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設備人員藥物配置以及對基層醫生的激勵保障;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及中日友好醫院提供學術指導、科研培訓和教學認證支持;技術與運營方啟益醫療提供系統操作平臺和雙向轉診等支持。
這一項目對全市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的呼吸疾病診療范圍進行了明確分工,村衛生室作為呼吸疾病篩查教育點,負責疾病的篩查、教育和隨訪工作;鄉鎮衛生院則提供肺功能檢測、疾病診斷和常規治療;縣級醫院則負責疑難確診和危重治療,根據患者病情程度不同,三級醫療機構間形成了合理的雙向轉診機制。
目前,駐馬店市慢阻肺規范化管理項目已取得了多方成果。
首先在學科建設上,全市呼吸學科整體建設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駐馬店市轄區內的駐馬店市中心醫院、駐馬店市中醫院、10個區縣人民醫院共12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通過PCCM科室規范化建設資格認證,從科室建設來看,12家醫院呼吸專科學科體系也已初步建成。
其次在人才培養上,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間,駐馬店市的縣鄉村三級共5000余名醫務人員完成了慢阻肺疾病知識與肺功能檢查等全方位培訓,包括項目流程、疾病知識、肺功能檢查、管理平臺應用。2021年7月27日,駐馬店市衛健體委印發《關于開展駐馬店市慢性阻塞肺疾病防治線上培訓的通知》,借助智能疾病管理系統“啟醫”開展線上培訓。在三個月內,有近2100余名基層醫務人員參與線上培訓,1600名基層醫務人員通過考核。

然后是疾病全程規范化管理。在項目開展前,駐馬店市的慢阻肺疾病管理更多以大醫院診治為主,基層醫院在這方面的基礎相對薄弱。項目開啟后,全市各級醫務人員深入基層為居民進行慢阻肺問卷篩查及肺功能檢查,通過智能疾病管理系統“啟醫”,已為近100萬群眾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對近90萬人進行問卷風險評估,并對篩查出的高危患者開展肺功能檢查,針對不同患病程度的患者,采取了規范化的診療和隨訪。

最后是全市大數據管理平臺的建立。融合多渠道醫療數據,啟益醫療協助構建駐馬店市慢阻肺防治中心大數據平臺,打造慢阻肺從篩查、診斷、確診、治療到隨訪的全程閉環管理模式,將醫生、患者端數據串聯起來,讓疾病管理有跡可循,為后續的科學研究、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兩年時間,通過多方的不懈努力,駐馬店不僅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奇跡,也總結出了具有實踐價值的“5個1”駐馬店全市模式: 1系列政府發文;1套呼吸學科規范化建設體系;1百萬人口呼吸慢病全程管理;1項基層醫生配套激勵機制;1個全市大數據管理平臺。
作為這一項目的實踐者,駐馬店市永興鄉鎮衛生院副院長賈明陽醫生感嘆道,開展慢阻肺規范化管理建設后,衛生院醫生的診療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對內,醫護團隊的工作和學習熱情高漲,病例討論和學習培訓的積極性大增;對外,得益于成熟的雙向轉診工具,衛生院醫護人員和上下級醫生的交流機會增多,在工作配合上也愈加地熟練、默契;此外,患者對衛生院的認可度攀升,許多外鄉人也會特地趕過來看病。
短短兩年時間,駐馬店市的呼吸學科從“名不見經傳”發展成為了城市“新名片”。啟益醫療聯合創始人兼市場總監張燕女士表示,這一模式是一項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慢阻肺全程規范化管理模式,現已向多地輻射。
啟益醫療:用穩定的架構、可擴展的平臺服務百萬級人群
項目開展伊始,啟益醫療便參與到了駐馬店慢阻肺規范化管理工作中。
張燕女士介紹,在專家團隊指導下,啟益醫療為駐馬店市創新制定了“全市模式+全程管理”專病管理解決方案,研發智能疾病管理系統“啟醫”,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及數字化創新,結合智能硬件,為衛健體委、醫院管理者、科室負責人、醫護人員和患者提供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篩查、診斷治療、病人隨訪、健康管理工具,包括了管理SaaS系統、數據分析、院外隨訪系統、患者端等服務模塊。

啟益醫療擁有強大的醫學科研能力,在前期準備階段,其專業團隊參考國內外的最新疾病指南,深入研究疾病規律,嚴格遵從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制定的診斷標準進行產品流程設計,保證產品的醫學嚴謹性。
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從用戶體驗出發,啟益醫療針對管理端、醫生端、患者端不同用戶設計了更具人性化的使用流程和操作界面。
對于管理者而言,產品則要做到進程、結果可視化。比如管理者既能對項目的宏觀進程一目了然,也能掌握單個項目的進度、順利與否,便于后期的指導和跟進。此外,啟益醫療還在數據安全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通過了國家三級等保認證,保障產品的安全性。
在醫生端的設計過程中,啟益醫療深入基層,走訪駐馬店各個基層醫療機構,了解村醫、鄉醫和縣醫的醫療認知水平、日常工作習慣和疾病診療流程,讓產品服務醫生,增強產品的實用性。
賈明陽醫生分享了一些基層醫生使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統“啟醫”,管理轄區內呼吸疾病患者過程中的細節。
智能疾病管理系統“啟醫”產品設計簡潔明了,界面干凈清晰,流程也易操作,打開手機便可用問卷進行風險評估;問卷篩查完畢后,系統通過藍牙無線連接肺功能檢測設備,方便醫生開展下一步工作。
因為需要開展大規模人群的疾病規范化管理,啟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后臺通過邏輯計算對任務進行自動分配和精準推送,可充分優化轄區內的資源配置,更好地管理患者;同時也能幫助醫生快速掌握新增病種的診療技能,實現不同級別醫生的疾病診療標準同質化,大幅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
在持續性運營過程中,系統可直接增加服務模塊,無需重復建設平臺。而這也得益于啟益醫療在前期進行了精細化的設計,搭建出了一個高可用性、強擴展性等多特點的平臺。
未來:創新、迭代、引領,為更多慢病管理提供可借鑒經驗
在談及項目的可改善之處,張燕女士和賈明陽醫生都提到了疾病知識教育。“慢阻肺病程慢,很多人會認為這類疾病危害不大,但事實并非如此。這是一項持續性工作,需要各方協作,共同努力,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的診療能力,不斷地教育患者,幫助他們養成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張燕女士如是說。
目前基層醫療機構的學科建設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提升基層醫生專科工作能力任重而道遠。賈明陽醫生提到,需要增加醫護學習途徑,加強培訓,提高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呼吸疾病診療能力,如此才能進一步更好地落實國家分級診療政策的“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現階段,啟醫也在不斷增加新的服務內容,如在7月上線的培訓模塊,解決了疫情防控下的線下培訓開展難的問題。在未來,啟益醫療會同步開展兩方面的工作:其一是進一步完善產品,優化醫生使用感受,后續也將加強患者端的推廣,讓患者積極參與到自身疾病管理的過程中;其二是基于慢阻肺,逐漸擴展到其他呼吸疾病,如哮喘、肺癌等。目前,這一模式也在向河南、山東、江蘇、廣東等地推廣。
“駐馬店模式”正在大踏步地向前走,作為這一模式的探索者和創新者,啟益醫療深入研究疾病規律,洞察患者和醫生需求,解決呼吸慢病診療及管理的核心痛點,為慢病管理打造出了一種可復制可借鑒的創新模式。我們也堅定地相信,在以啟益醫療為代表的互聯網醫療創新企業在推動行業進步和社會發展中將迸發出巨大能量。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