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治療惡性腦瘤I期臨床結果積極,20多年堅持終見曙光
4月12日,在2021年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年會(AACR)上,溶瘤病毒療法開發(fā)公司Treovir公布了G207在12例復發(fā)性膠質瘤患者(7~18歲)中進行的臨床I期研究(NCT02457845)的積極結果。 研究采用3+3設計,共12例患者分為4組,其中兩組為G207單藥治療(107和108),兩
4月12日,在2021年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年會(AACR)上,溶瘤病毒療法開發(fā)公司Treovir公布了G207在12例復發(fā)性膠質瘤患者(7~18歲)中進行的臨床I期研究(NCT02457845)的積極結果。
研究采用3+3設計,共12例患者分為4組,其中兩組為G207單藥治療(107和108),兩組為G207與放療聯(lián)合用藥(107和108分別與5 Gy的放療聯(lián)用)。結果顯示,G207在幾乎所有受試者中都具有活性。此外,G207還重塑了腦瘤的免疫環(huán)境,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試驗結果同時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

來源:參考資料[2]
在生存影響方面,參與試驗的惡性膠質瘤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2.2個月,是未接受G207治療患者的預期生存期的兩倍多。截至2020年6月5日,在接受G207治療18個月后,11例患者中的4例仍然存活。通常情況下,這類復發(fā)性患者的平均預期壽命不會超過6個月。

接受G207治療患者的總生存率的Kaplan-Meier曲線(來源:參考資料[2])
安全性方面,沒有發(fā)生與G207用藥相關的劑量限制性毒性作用或嚴重不良事件。此外,試驗中未檢測到病毒脫落。
G207治療還與患者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數(shù)量的顯著增加有關,在療法輸注后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了9個月之久,從而有效地將免疫學上的“冷”腫瘤變?yōu)榱恕盁帷蹦[瘤。

4例患者治療前后組織中CD8+T細胞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來源:參考資料[2])
G207源自于芝加哥大學Bernard Roizman對I型單純皰疹病毒的改造,刪除了病毒gamma34.5雙拷貝,之后馬薩諸塞州總醫(yī)院Robert Martuza博士在此基礎上引入了第2個突變,病毒只感染分裂十分活躍的癌細胞,在不損傷健康神經(jīng)元的情況下殺滅癌細胞。而且這種病毒對于阿昔洛韋類藥物很敏感,可以用這類藥物控制病毒的反應,保證療法的安全性。
在1998年至2008年期間,研究人員在成人惡性腦膠質瘤患者中進行了3項相關臨床試驗來測試G207的療效。盡管G207在多個劑量下,以及與放療的聯(lián)合使用中都被證明是安全且可耐受的,但卻很少有患者對G207產(chǎn)生應答。
此項在未成年患者中進行的試驗證明了G207的活性,領導這項研究的Gregory Friedman博士認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腦瘤對病毒療法的應答機制,來充分理解為什么兒童腦瘤對G207比成人腦瘤更敏感。他提出了3種可能的解釋:
首先,年輕人的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通常更強,可能對病毒療法更敏感。其次,血液內(nèi)HSV的預存抗體可能會降低G207的療效,而兒童和青少年接觸皰疹病毒感染的機會較少,因此不太可能攜帶相關抗體。最后,小兒腦膠質瘤的突變負擔往往較低,在成人患者中,突變負擔與腫瘤內(nèi)源性炎癥(cancer-intrinsic inflammation)和對免疫療法的敏感性有關。
"這是首個直達兒童腦腫瘤中的病毒免疫療法研究,而且G207可以被安全遞送到兒童大腦各個區(qū)域的腫瘤中。"Friedman博士補充說。
據(jù)悉,G207在復發(fā)性惡性膠質瘤患者中進行的臨床II期試驗預計將在今年啟動。
專家點評
亦諾微 CEO 周國瑛教授

研究突破之處
G207是最早一代的單純皰疹溶瘤病毒,Bernard Roizman將病毒兩個拷貝gamma34.5的刪除,極大地降低了病毒的復制能力,使它們在腫瘤細胞中能夠生長而對正常細胞幾乎沒有感染性,這是Bernard Roizman原創(chuàng)性的重大發(fā)明,從此奠定了單純皰疹病毒能夠成為溶瘤病毒的科學基礎,也是美國FDA唯一批準的溶瘤病毒T-VEC的雛形。G207在美國進行了多個腦瘤的臨床研究,從單藥到與放療的聯(lián)用,主要以成人為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G207病毒溫和,毒力很低,復制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應用在兒童和青少年病人身上更為合適,同時單純皰疹溶瘤病毒本身是一種嗜神經(jīng)病毒,在腦瘤上的應用也正符合這個病毒的科學特點,放療能有效地促進單純皰疹溶瘤病毒在腫瘤內(nèi)地復制,所以G207單藥和它與放療的聯(lián)用都是很科學的臨床設計。
腦瘤治療挑戰(zhàn)
腦瘤在臨床治療上由于它本身對放化療的不敏感,加上血腦屏障等因素,使得臨床治療手段非常有限,因此人們對選擇性殺傷腫瘤的溶瘤病毒有了期待,除皰疹病毒之外,其它溶瘤病毒也正被開發(fā)用于治療腦瘤。
但臨床上溶瘤病毒腦瘤治療需要克服的挑戰(zhàn)也非常明顯,主要包括:1)如何進行顱內(nèi)多次給藥?2)如何克服給藥后病毒復制引發(fā)局部炎癥反應導致的腦水腫?3)單次給藥的臨床終點如何設計?4)靜脈給藥如何突破血腦屏障并且靶向性地到達腫瘤部位?
亦諾微布局
針對單純皰疹溶瘤病毒作為一種嗜神經(jīng)病毒,在神經(jīng)細胞內(nèi)的復制能力超過其它體細胞的特點,亦諾微對公司第一個產(chǎn)品線MVR-T3011進行了進一步的減毒設計,減毒后的病毒產(chǎn)品MVR-C5252與刪除雙拷貝gamma34.5的病毒頭對頭相比,顯示出對腦瘤細胞更大的殺傷能力,目前已經(jīng)完成全部的臨床前研究。
未來突破方向
展望未來幾年,我認為,溶瘤病毒領域可能會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溶瘤病毒將更多地通過聯(lián)用,從而革命性地提高其它抗腫瘤藥的療效;其次,瘤內(nèi)給藥的局限將漸漸被靜脈注射的溶瘤病毒產(chǎn)品所打破;此外,隨著免疫治療更多研發(fā)成果出現(xiàn),溶瘤病毒也將武裝攜帶更有效的免疫治療基因組合,使得溶瘤病毒的單藥療效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資料:
[1] Treovir Announces Positive Results of Phase 1 Study of G207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igh-Grade Glioma(來源:美通社)
[2] Gregory Friedman et al. Oncolytic HSV-1 G207 Immunovirotherapy for Pediatric High-Grade Glioma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 (2021)
[3] Oncolytic Herpes Virus Shrinks Pediatric Gliomas(來源:Cancer Discovery)
本文來源:醫(yī)藥魔方Plus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y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