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是繼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后,京東集團旗下的第三只“獨角獸”,在《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中,京東健康排名第224位。
關于京東健康的戰略規劃,劉強東曾對辛利軍(京東健康CEO)坦言,“進入健康這件事,能做多大我們暫時還算不準。但我感覺,這事兒做好了,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個京東”??梢娋〇|健康這一板塊在劉強東心目中的重要性。
在資本市場上,京東健康也引起了高度的關注。京東健康自2019年5月正式從京東集團分拆出來,在拆分之際就獲得超10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了京東集團、CPE中國基金、霸菱亞洲和中金資本等業內知名投資機構,投后估值約70億美元。2020年8月17日,京東健康獲得高瓴資本8.3億美元B輪融資,投后估值達到300億美元,達到京東集團總市值的四分之一,與阿里健康的市值持平。
2020年11月15日晚間,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京東健康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將于本周開始上市前推介工作,有望成為螞蟻集團暫緩上市以來香港最大型新股。
京東健康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的總收入分別為55.53億元、81.69億元、108.42億元,2020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的總收入約為87.77億元;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經調整的期間盈利分別為2.09億元、2.48億元、3.44億元和3.71億元。
與阿里健康2020年度(2019年3月31日-2020年3月31日)的經營狀況相比,京東健康的營收和經調整的期間盈利稍有領先(京東健康:108.42億元、3.44億元 vs 阿里健康:95.96億元、2.61億元)。
京東健康的業務構成是什么樣的?
從銷售端來看,零售藥房和線上醫療服務業務是京東健康的兩大業務場景,2019年兩部分業務的占比分別為94%和6%。
零售藥房業務通過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三種模式運營:
自營業務主要通過京東大藥房經營。用戶可以通過網站及APP訪問京東大藥房。另外,京東健康還通過自營模式直接運營了一些線下藥房。
線上平臺提供了一些京東大藥房不提供的長尾產品,作為平臺產品選擇的補充。
全渠道布局是一項基于位置的服務,用戶在平臺上向最近的藥房下單后,藥房接收訂單并準備產品,京東健康負責配送(醫藥O2O模式)。
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相互之間可以產生協同效應,滿足用戶對多樣化的產品選擇和靈活的快遞送達時間的需求。
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包括互聯網醫院服務和消費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在線問診、慢病管理、家庭醫生及預約服務。
從產品端來看,零售藥房提供的產品有醫藥產品、醫療用品和設備、健康和保健產品三類。
用戶體驗在線醫療服務,需要在京東APP的首頁上,搜索京東互聯網醫院,即可進入在線醫療服務場景。平臺提供了包括問診、處方續簽、慢性病管理和家庭醫生服務。外部醫生可以選擇向患者收取平臺建議的標準費用,也可以自行決定收取費用。京東健康根據醫生收取的費用向醫生收取手續費。
與競爭對手相比,京東健康有何優勢?
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團在大健康戰略布局中的旗艦平臺,2014年1月阿里巴巴和云鋒基金收購了港股上市公司中信21世紀,并在2014年10月將其改名阿里健康。此后,阿里巴巴逐步將天貓醫藥館業務注入到阿里健康體內。
阿里健康的業務與京東健康大致相同,分為醫藥電商、消費醫療以及一部分偏福利性業務。醫藥電商在其中的占比最高,2020財年占比97%。公司主要分為直營、第三方和O2O三部分,分別對應著京東健康的自營、平臺、全渠道布局三塊業務。
此外阿里健康的消費醫療業務也與京東健康的在線醫療業務大致相同,為患者提供了醫美、口腔、體檢、疫苗的電商渠道。藥品追溯平臺、藥物咨詢服務是阿里健康的偏福利性業務,占比僅有1%。
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在業務上看像是孿生兄弟。
京東健康的O2O業務暫時領先
通過與京東集團合作,京東健康可利用其遍布全國的配送基礎設施網絡,以此實現高效的物流配送,目前公司擁有11個藥品倉庫和超過230個其他倉庫。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的O2O業務(即全渠道布局)已經覆蓋了超過200個城市。
而阿里健康在O2O業務上的發力較晚。截至2020年3月,阿里健康的“30分鐘送達、7*24小時送藥”服務僅覆蓋了杭州、北京、廣州、深圳、武漢、上海、成都等共14個城市。目前阿里健康聯合蜂鳥即配已在全國超過140個城市推出“急送藥”服務,未來將在更多城市鋪開。
據悉,在服務覆蓋的城市,市民只需打開手機淘寶或手機天貓,搜索“感冒”等常見病癥或藥品名稱的關鍵詞,便可在線購買感冒發燒、小兒發熱、腸胃不適等急用藥商品。今年還加入隱形眼鏡護理液、老年補鈣、健胃消食、滋補阿膠等健康類商品。其中早9點到晚9點之間的訂單半小時內送達,晚9點到早9點一小時內送達,并承諾“超時必賠”。
隨著更多的城市和商家接入阿里健康的急送藥業務,其與京東健康在O2O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阿里健康的基因更強大
從活躍會員數量來看,京東健康的累計用戶數超過1.5億,活躍用戶0.725億個。而2020年度,阿里健康的線上自營店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量有4800萬,天貓醫藥平臺的活躍消費者超過1.9億,會員數量遠非京東健康能比。
目前阿里健康以支付寶為“陣地”,為使用者提供一攬子醫療健康服務,并引入螞蟻集團成為股東。支付寶2020年的會員數量超過9億,遠高于京東4億的年度活躍會員數量。
從潛在的會員基礎看,阿里健康明顯更占優勢。招股書中提到的另一家在線醫療平臺平安好醫生的業務更側重醫療。2019年平安好醫生的在線醫療、消費醫療、健康商城和健康管理業務的占比分別為17%、22%、57%、4%。在線醫療業務通過平臺的專職醫生和簽約醫生開展;消費醫療為消費者提供了體檢、醫美、口腔、基因檢測的電商渠道;健康商城則從事藥品、器械、保健品、母嬰用品、健身用品的銷售;健康管理業務主要是健康計劃及個性化內容服務。
從業務構成上來看,平安好醫生醫療和藥品業務的占比分別為39%、57%。與京東健康相比,平安好醫生更偏重醫療屬性。
京東健康的盈利情況如何?
從營收規模來看,京東健康在2017年至2019年的總收入分別為55.53億元、81.69億元、108.42億元,2019年與2017年相比,收入接近翻倍。而阿里健康2018年度至2020年度(上一年3月31日至當年3月31日為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43億元、50.96億元、95.96億元,兩年間增長了接近三倍。從盈利來看,2019年京東健康經調整的期間盈利為3.44億元,超過阿里健康2020年度2.61億元的經調整期間盈利。
雖然從體量上來看,京東健康要稍勝一籌,但是從增速上講,明顯阿里健康的速度更快。
隨著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客單量的提高,醫藥電商的銷售收入得以快速增長。而履約費用率、銷售費用率、行政費用率將逐步下降,從而實現利潤率的逐步提高。
以阿里健康為例,公司2016-2020年度的履約費用率從14%下降到11%,銷售費用率從142%下降到8%,行政費用率從161%下降到2%,規模優勢得以體現。
借助阿里健康的平臺優勢,公司上游直接對接生產商和大型經銷商,同時深化與線下醫藥連鎖企業的合作,從而為下游商家及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隨著消費者的醫療需求延伸到預防、治療、康養的醫療健康全生命周期,平臺的服務將拓展到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醫美、體檢、口腔、疫苗等諸多領域,阿里健康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張,供應鏈效率持續優化,運營成本不斷降低,平臺最終實現盈利。
規模效應是醫藥電商的核心。
【本文作者妙投App投研組,由投資界合作伙伴虎嗅網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系原出處。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div>本文來源:投資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