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星空传媒春节回家相亲孟孟,www久久无码天堂mv,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www

客服微v信:mayamima
  1. 當前位置: >
  2. 醫藥行 >
  3. 醫行號 >
  4. 藥品 >
  5. 正文

聚焦ASH 2020:BTKi暗潮涌動

BTK,即布魯頓酪氨酸蛋白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是B細胞受體通路重要信號分子,在B細胞的各個發育階段表達,參與調控B細胞的增殖、分化與凋亡,在惡性B細胞的生存及擴散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針對B細胞類腫瘤及B細胞類免疫疾病的研究熱點。 來源:w

BTK,即布魯頓酪氨酸蛋白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是B細胞受體通路重要信號分子,在B細胞的各個發育階段表達,參與調控B細胞的增殖、分化與凋亡,在惡性B細胞的生存及擴散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針對B細胞類腫瘤及B細胞類免疫疾病的研究熱點。

來源:www.reistonebio.com

當前,BTK抑制劑已經上市的產品共有4款,分別是:伊布替尼、阿卡替尼、tirabrutinib和澤布替尼。然而,市場表現仍然是伊布替尼一家獨大,2020年將突破100億美元大關,持續擔當BTK領域的“仙界領袖”。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后起之星都在努力著將伊布替尼拉下神壇。在下月即將召開的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包括伊布替尼、阿卡替尼、澤布替尼、奧布替尼以及二代BTK抑制劑LOXO-305等都帶來了各自修煉成果。

你方唱罷我登臺:共價BTKi研究結果


作為首登仙位的伊布替尼,雖然存在選擇性等一些問題,但卻牢牢把控著市場脈搏,也未停止自身的進階之路。至今,伊布替尼已經獲批了包括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癥、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邊緣區淋巴瘤等6個適應癥,同時也在探索聯合用藥解決自身的耐藥問題等。本屆會議伊布替尼也帶來多項研究成功,但更多的是長期隨訪數據。阿卡替尼、澤布替尼和奧布替尼在本屆ASH會議也是眾多研究發布,限于篇幅我們不能全部收列于此,僅對這幾款上市或即將上的藥物進行一次適應癥的選擇性比較。

來源:NextPharma數據庫


一、CLL/SLL:伊布替尼 vs阿卡替尼vs 澤布替尼 vs 奧布替尼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SLL)是BTK產品的重要領域,上市的4款產品中,3個覆蓋該適應癥,處于國內上市審批階段的奧布替尼也將該適應癥與MCL一起作為首發領域。


1. 伊布替尼


Long-Term Efficacy of First-Line Ibrutinib Treatment for ChronicLymphocytic Leukemia (CLL)With 4 Years of Follow-Up in Patients With TP53 Aberrations (del(17p) or TP53Mutation): A Pooled Analysis From 4 Clinical Trials


伊布替尼在CLL/SLL一線治療的多個隨機Ⅲ期研究中顯示出顯著的PFS和OS獲益。基于單藥或聯合治療的報告進一步證明,伊布替尼在一線和復發/難治性攜帶TP53異常的患者有良好的PFS益處,但長期預后數據有限。通過收集4項臨床數據PCYC-1122e,PCYC-1130,ECOG1912 和RESONATE-2,研究人員進行了匯總分析,以評估伊布替尼一線治療伴TP53異常CLL患者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

最終89例患者納入合并分析。45例患者接受伊布替尼單藥治療,44例患者接受伊布替尼聯合抗CD20藥物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50個月,中位PFS未達到(95%CI:67個月-not estimable;圖1A)。48個月時,PFS率為79%,OS率為88%(圖1B)。伊布替尼治療的中位持續時間為46個月。≥3級的不良事件包括感染、高血壓、心房顫動和大出血。在平均4年的隨訪中,伊布替尼一線治療TP53異常CLL顯示了持續的功效,展現了較高的PFS和OS。盡管TP53異常患者仍有進展的風險,但伊布替尼一線治療已部分克服了這一高危人群的不良預后,4年PFS率和OS率分別為79%和88%。

來源:AHA 2020,下同

Outcomes of First-Line Ibrutinib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 and High-Risk Genomic Features with up to 6.5 Years Follow-up:Integrated Analysis of Two Phase 3 Studies (RESONATE-2and iLLUMINATE)


今年ASH會議上,伊布替尼除了上面的數據分析之外,仍有很多。在這項分析中,研究者再次納入RESONATE-2研究,并結合另外一項Ⅲ期研究(iLLUMINATE),匯總分析了基于伊布替尼(ibr)或苯丁酸氮芥(clb)一線治療的498名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49.1 個月的預后結果。


結果顯示,伊布替尼治療對有/無高風險基因組特征患者的PFS和ORR獲益具有相似性,并證實了基于ibr的治療相比clb(±obinutuzumab)有明顯的PFS和ORR獲益,治療效果與細胞遺傳學和突變風險特征無關,包括具有未突變IGHV、NOTCH1突變以及del(17p)/ TP53/BIRC3突變的最高風險分類。

Real-World Outcom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Single-Agent Ibrutinib for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房顫、出血和真菌感染等不良事件是導致伊布替尼停藥的主要原因。真實世界研究提示,與臨床試驗相比,臨床實踐中與伊布替尼相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更高,劑量減少和停藥更常見,盡管存在相互矛盾的證據。確實,在本屆ASH會議上,也有伊布替尼停藥后仍可以獲得長期治療獲益的研究披露。


該研究旨在系統回顧和分析伊布替尼治療CLL患者的真實毒性和耐受性,從4458篇標題和摘要中篩選出25篇全文研究進行Meta分析。任何出血發生率為5.4-54.1次/100人年,嚴重出血的發生率為0-6.4次/100人年,感染率為每9.2-49.8次/100人年,心房纖顫的發生率為2.5-26.0次/100人年。通過中等質量研究的meta分析,每100人/年的房顫風險匯總估計為7.0(95%CI 5.8,8.2),劑量減少的概率從每100人每年15.1到26.8次不等,并且劑量減少不會影響結果。停藥率為6.4至55.2次(100人/年),停藥最常見的原因是不良事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患者特征和結果確定的異質性,該研究存在許多局限性。

其他有關伊布替尼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請參與ASH網站摘要。


2. 阿卡替尼


Acalabrutinib Vs Idelalisib Plus Rituximab or Bendamustine Plus Rituximabin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scend Final Results


阿卡替尼(acala)是一種新一代、高選擇性的共價BTK抑制劑,已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包括復發/難治性(R/R)CLL。在預先的ASCEND中期分析中,對R/R CLL患者單獨使用acala與艾德拉尼(Id)加利妥昔單抗(R)(IdR)或苯達莫司汀(B)加R(B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了分析,本次報告了該研究的最終結果。


這項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簽的Ⅲ期研究共招募310例患者(acala,n=155;IdR,n=119;BR,n=36),中位年齡67歲( del(17p)16%,del(11q)27%,Rai 3/4 42%)。中位隨訪22個月時,阿卡替尼相比IdR/BR顯著延長了研究者評估的PFS(中位數:NR vs 16.8 m;HR:0.27,P <0.0001);阿卡替尼組和IdR/BR組的18月PFS率分別為82%和48%,ORR分別為80%和84%。常見不良事件(AEs)如下表所示,AEs導致患者停藥的概率分別為16%(acala)、56%(IdR)和17%(BR)。

其他有關阿卡替尼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請參與ASH網站摘要。


3. 澤布替尼


澤布替尼在本屆ASH也即將公布多項CLL/SLL領域的研究進展,為便于藥物間的對比,本文僅描述單藥治療研究,其他有關澤布替尼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請參見ASH網站摘要。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anubrutinib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ve (T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or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SLL) with del(17p): Follow-up Results from Arm C of the SEQUOIA (BGB-3111-304) Trial


澤布替尼SEQUOIA研究隊列C(Arm C)是一項大型隊列研究,針對攜帶del(17p)的TN CLL/SLL患者開展。中位隨訪10個月的數據分析已經在2019年發表,本次報告了針對這一隊列的最新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截至2020年4月15日,入組109名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8.2個月,97例患者仍在接受澤布替尼治療。最佳總緩解率(ORR)為94.5%(3.7%完全緩解[CR]或未完全骨髓恢復的CR,87.2%部分緩解[PR],3.7%伴淋巴細胞增多的PR,4.6%疾病穩定,0.9%疾病進展)。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反應持續時間(DoR)和總體生存期(OS)數據尚未成熟。通過長期隨訪,≥10%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AEs)包括挫傷、上呼吸道感染、中性粒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腹瀉、惡心、便秘、皮疹、背痛、咳嗽、關節痛和疲勞。


澤布替尼單藥治療del(17p)TN CLL / SLL pts的隨訪結果顯示,在該高危人群的反應持久性強,預估的18個月PFS、DoR和OS率分別為88.6%,84.0%和95.1%,且一般耐受性良好,由于AE導致的停藥率低。這些數據支持澤布替尼在高危疾病患者一線治療中的潛在效用。


4. 奧布替尼


奧布替尼(Orelabrutinib,ICP-022)也是一種新型、高選擇性的不可逆BTK抑制劑,目前處于國內上市申請的審評階段。此前報道的I/II期數據顯示,奧布替尼在R/R CLL/SLL患者中具有高生物利用度,每天口服150 mg,24小時內BTK占有率約為100%,并展現了出色的安全性和療效。


Updated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 Study of Orelabrutinib Mon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CellLeukemia


本次會議上公布了奧布替尼對中國R/R CLL/SLL患者的長期治療后評價。該研究是一項開放、多中心、II期研究,共納入80例R/R CLL(n=70)/SLL(n=10)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14.3個月。對于經過至少12個周期治療的患者,獨立審評委員會(IRC)評估的ORR為91.3%,CR率、PR率和PR-L率分別為10.0%、63.8%和17.5%,中位DOR和PFS尚未達到。預估的12個月DOR、PFS、OS率分別為77.1%、81.1%和86.3%。Del(17p)和/或TP53突變、Del(11q)和未突變IGHV患者的ORR分別為100%、94.7%和93.9%。


安全性方面,大多數AEs為輕度至中度,與首次報道的安全性相似,未發現新的毒性問題。這項擴展的研究的更新數據進一步證實了奧布替尼治療R/R CLL患者具有較高的CR率、持久應答和可耐受的安全性。其他有關奧布替尼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請參與ASH網站摘要。


基于FDA資料和本屆會議數據,BTK抑制劑單藥針對CLL/SLL的有效性數據列于下表

注:1y:表示1年;m表示Median(95%Cl);

斜字體表示估算數值;

*結合FDA資料數據


以上數據對比主要基于FDA資料(若已批準相關適應癥)及本次會議更新和披露數據,為方便對比,對試驗有所篩選,并不代表產品對該適應癥的最終成熟數據,也不構成對相關產品優劣性的判斷依據,僅供讀者參考(下同)。

二、MCL:奧布替尼 vs 伊布替尼 vs 阿卡替尼 vs 澤布替尼


套細胞淋巴瘤(MCL)同樣是已上市BTK藥物的重要競爭領域,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澤布替尼均是基于加速批準用于2線及以上MCL治療。以下根據本屆會議摘要,僅整理奧布替尼在該適應癥中的進展數據,并根據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澤布替尼的上市(FDA)資料進行簡單分析。


1. 奧布替尼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relabrutinib Mon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II Study


今年ASH上披露了一項奧布替尼單藥治療中國復發/難治套細胞淋巴瘤的開放、多中心、兩個階段的II期研究數據,該研究共納入106名患者(IV期為73.6%,III期為20.8%),中位隨訪時間為15.0個月。

根據方案分析,87.9%的患者達到了ORR,93.9%患者實現了疾病控制。未達到其他評估終點的中位時間(DOR、PFS、OS),12個月的DOR率為73.7%,PFS和OS率分別為70.8%和88.7%。研究人員預計,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深度反應的發生率會更高。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奧布替尼在所有亞組(年齡、性別、狀態、階段、既往治療等)中均有效,且與中位隨訪10.5個月的安全性數據相比,不良事件發生率僅略有增加,安全性特征基本一致。


基于FDA資料和本屆會議奧布替尼數據,BTK抑制劑單藥針對MCL的有效性數據列于下表:

*基于研究者評估數據

至于BTK其他適應癥,如華氏巨球蛋白血癥、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邊緣區淋巴瘤等,目前的競爭態勢仍不是很激烈,鑒于篇幅,本次會議相關內容不再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BTKi在相同適應癥的競爭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藥物的治療效果(ORR/PFS/OS),還應最大程度改善安全性并考慮藥物的經濟學價值。相關研究者在本屆ASH會議上披露了伊布替尼vs阿卡替尼的安全性分析和伊布替尼 vs 阿卡替尼 vs 澤布替尼的經濟學評價。


三、安全性:伊布替尼 vs 阿卡替尼


Adverse Events in Clinical Trials of Ibrutinib and Acalabrutinib for B-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研究者檢索了PubMed、Embase、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截止至2019年11月15日的全文文獻,最終納入27項前瞻性臨床試驗(包括12項多中心單臂、9項多中心隨機、5項單中心單臂和1項單中心隨機),分析了17種與相關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停藥率。來自3207名患者的數據分為3組:伊布替尼、伊布替尼加CD20抗體組和阿卡替尼組,采用增強貝葉斯網絡Meta分析和Meta分析。

伊布替尼最常見(>20%)的所有等級AEs為腹瀉(46%)、肌痛/關節痛(37%)、疲勞(33%)、咳嗽(26%)、貧血(23%)、血小板減少癥(22%)和發熱( 21%)。阿卡替尼最常見的所有等級AEs為頭痛(37%)、腹瀉(30%)、周圍性水腫(21%)、疲勞(20%)和肌痛/關節痛(16%)。


最常見的任何等級心血管AEs在伊布替尼為出血/淤青(32%)、高血壓(23%)和房顫(9%),在阿卡替尼則是出血/淤青(41%)和高血壓(6%,95%1-11%)。伊布替尼組與伊布替尼加抗CD20抗體的AE發生率相似,因此將數據匯總分析。

在所有AEs中,伊布替尼治療組的任何級別頭痛(12% vs 37%)和感染(35% vs 57%)發生率存在顯著差異,阿卡替尼組的任何級別肌痛/關節痛(16% vs 37%)、貧血(6% vs 23%)、血小板減少癥(5% vs22%)和高血壓(6% vs 23%)也有顯著差異。

對中位隨訪時間和年齡進行校正后,阿卡替尼和伊布替尼之間的出血/淤青率和任何級別感染率均無顯著差異。但是,任何級別的高血壓(OR 0.26, p<0.0001)、3級高血壓(OR 0.15, p<0.0001)、任何級別的房顫(OR 0.35, p=0.0012)、3級房顫(OR 0.04, p=0.0009)和3級感染(OR 0.62, p=0.003)有顯著差異。與伊布替尼相比,阿卡替尼似乎具有整體改善的安全性,對于貧血、血小板減少癥和心血管AEs尤其如此。


四、經濟學評價:伊布替尼 vs 阿卡替尼 vs 澤布替尼


Economic Evaluation of Ibrutinib Versus Acalabrutinib Versus Zanubrutinib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第一代BTKi(伊布替尼)和第二代BTKi(阿卡替尼和澤布替尼)在治療R/R MCL方面相比常規療法顯著提高了療效和安全性。在沒有頭對頭臨床試驗直接比較的情況下,間接比較提示一、二代BTKi在安全性和功效方面可能存在差異。研究人員使用來自第二代BTKi的I/II期臨床試驗證據,從美國付費者的角度評估了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澤布替尼在治療R/RMCL患者中的成本效果。


這項分析是在患者整個生命周期中進行,以健康效用作為結局指標,對每一種治療方案進行成本分析,基于PFS的生命年(LY)以及基于PFS的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的統計計算。通過基本和概率敏感性分析對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進行了估算。

如表中所示,阿卡替尼和澤布替尼相比伊布替尼有更好的臨床預后,基于PFS的增量LY分別為1.61和0.98,基于PFS的增量QALY分別為1.27和0.77。與伊布替尼相比,阿卡替尼和澤布替尼增加的成本分別為110,931美元和64,624美元(QALYg)。在概率分析中,增量成本-效果比(阿卡替尼為61,689美元/LYg,澤布替尼為53,438美元/LYg)和增量成本-效用比(阿卡替尼為86,750美元/QALYg,澤布替尼為82,897美元/QALYg)均低于美國腫瘤治療支付意愿(WTP)的閾值(100,000-150,000美元/QALYg)。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線表明,阿卡替尼、澤布替尼和伊布替尼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分別為50%,34%和16%。

吾將上下而求索:二代BTKi最新進展


相較于上市藥物,臨床在研的BTKi同樣備受關注,尤其在適應癥的拓展上,比如多發性硬化癥。然而,既然是血液病學會,恐怕臨床研究中最受關注的非二代BTKi莫屬。本屆會議上,二代BTK抑制劑LOXO-305帶來了兩項研究成果。

LOXO-305, A Next Generation, Highly Selective,Non-Covalent BTK Inhibitor in Previously Treated CLL/SLL: Results from thePhase 1/2 BRUIN Study


盡管共價BTKi具有顯著的療效,但可能因產生耐藥性或不良事件而導致治療失敗。存在BTK半胱氨酸結合位點(C481)突變的情況下,共價BTKi的活性也會明顯降低或消失。此外,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的藥理缺陷也可能導致BTK靶標覆蓋率不理想。為了解決這些局限性,開發了一種高選擇性、非共價的BTKi LOXO-305,可抑制野生型(WT)和C481突變的BTK,且具有低nM效價。BRUIN試驗即旨在確定LOXO-305在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早期療效。


BRUIN是一項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招募了186例接受過> 2種先前療法的晚期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94 CLL/SLL、38 MCL、19 DLBCL、17WM、6 FL、5 MZL和7其他[B-PLL和Richter轉化]),接受7個劑量水平(25mg至300mg QD)治療。在QD≥100mg的劑量給予LOXO-305時,表現出較高的口服暴露量,在整個給藥間隔中超過BTK IC90,沒有DLT或劑量減少。與LOXO-305的選擇性一致,≥10%的患者(n=186)唯一出現的任何級別的不良事件是疲勞(16%)和腹瀉(15%)。在25 mgQD的首劑水平觀察到治療反應,選擇200mg QD作為RP2D用于將來的研究。


至數據截止日期,94名CLL/SLL患者中仍有88 例(94%)接受治療,65例可評估療效。所有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3個月,應答者為6.7個月。結果顯示:ORR為57%(23例PR、14例PR-L、26例SD、1例PD和1例NE),尚有29例正在等待初次放射學評估。正如共價BTK抑制劑所觀察到的,隨著時間的延遲,反應會加深。在隨訪至少6個月的患者中(n=26),ORR為77%。且客觀反應率不受BTK C481突變存在與否、BTKi停藥原因或先前治療類別影響。隨訪時間最長的患者已接受治療13.5個月,目前仍在進行中。

在另一個會議摘要中,同樣是基于BRUIN研究報告了針對疾病亞型的有效性分析,結果顯示了相似的療效和安全性。在以RP2D(200mg QD)開始的20例可評估療效MCL患者中,ORR達到了65%;在15例WM療效可評估患者中,ORR為60%,并且在接受過BTKi治療的亞組中也達到60%。可見,經過多次先前治療后,包括采用共價BTKi和BCL2抑制劑,LOXO-305在預后不良的CLL/SLL患者中仍顯示出有希望的療效。重要的是,LOXO-305的活性不僅限于具有BTK C481突變的患者,具有廣泛的治療指數,并有良好的耐受性。


小結:抓命脈、促發展


縱觀阿卡替尼、澤布替尼上市以來,均處于緩慢的放量過程。首先,或許與獲批適應癥有關,澤布替尼在美國僅獲批二線MCL,雖然阿卡替尼在去年增加了CLL/SLL適應癥,但相較于伊布替尼,這兩個藥物的治療領域本就不占優勢。況且,MCL、CLL/SLL本就不是超大瘤種,阿卡替尼、澤布替尼的全球進展也落后于伊布替尼。盡管基于本次會議披露數據,阿卡替尼在安全性和經濟學評價中優于伊布替尼,但想要從伊布替尼手中“搶奪市場”,阿卡替尼、澤布替尼都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其次,國內市場仍有待培育、挖掘和開發。中國雖然同樣是發病率低,但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加速,市場仍存在增量。然而,根據醫藥魔方IPM數據顯示,伊布替尼2019年國內銷售數據不足1億美元,對于今年6月獲批的澤布替尼來說,在“前有狼(伊布替尼),后有虎(奧布替尼)”中采取合適的操作技術和推廣策略將更加重要。

第三,國內市場目前僅獲批伊布替尼、澤布替尼,奧布替尼有望于近期獲批上市,阿卡替尼仍未提交上市申請。可以預見,更激烈的競爭將在澤布替尼和奧布替尼之間展開。奧布替尼目前一直在強調其高有效率,正如本屆會議披露的結果所顯示,在R/R CLL/SLL中無論是整體人群還是亞組,客觀反應率確實很高,甚至可以說優于澤布替尼,但高反應率可能并未全部轉化為治療獲益,澤布替尼在預估1年PFS率上展現了更優(非顯著)的趨勢。不過,這兩款藥物走的都是有條件審批上市,也就是說數據尚未成熟,目前的優劣并不能預判最終的勝出,仍然需要開展Ⅲ期臨床來證明自己。


第四,中國的國情異于國外,商業保險覆蓋率低,農村低收入人群占據更大的比例。藥品能否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伊布替尼已經通過談判率先進入醫保。不在同一個競爭平臺,必然要付出更多代價。今年PD-1各家的“虎視眈眈”也足以佐證,甚至有人猜測,正是醫保之爭釀造了PD-1的“黑天鵝”事件。澤布替尼今年能否進入醫保,且看近期談判結果。

本文來源:醫藥魔方Plus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平县| 元江| 白银市| 四会市| 睢宁县| 洞口县| 深泽县| 湖北省| 鹤峰县| 桦南县| 永胜县| 来凤县| 乐亭县| 福州市| 报价| 乃东县| 壶关县| 阿坝县| 枣强县| 上思县| 连城县| 蓬溪县| 原平市| 汾阳市| 邵东县| 兰考县| 东山县| 河北省| 读书| 双城市| 乌海市| 米易县| 绥化市| 沙雅县| 九寨沟县| 太白县| 灵宝市| 浑源县| 广元市| 会宁县|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