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德琪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德琪醫藥)在港交所正式上市。這是港交所18A新政出臺后第26家IPO的生物科技企業,也是今年登陸港交所的第12家創新藥企業。德琪醫藥本次IPO發行定價為18.08港元/股,發行市值120.81億港元,所得款項凈額估計約為26.36億港元
11月20日,德琪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德琪醫藥)在港交所正式上市。這是港交所18A新政出臺后第26家IPO的生物科技企業,也是今年登陸港交所的第12家創新藥企業。德琪醫藥本次IPO發行定價為18.08港元/股,發行市值120.81億港元,所得款項凈額估計約為26.36億港元。
根據招股章程,德琪醫藥在發行前引入了10家基石投資者,包括富達投資、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貝萊德、博裕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合共認購約1.79億美元等值股份,占比發售股份的53.25%,并設有6個月禁售期。此前亦有博裕資本(Boyu Capital)、方源資本(FountainVest)、啟明創投和新基中國(Celgene)入股該公司,成為公司主要股東。
12款產品在研,腫瘤領域重點發力
德琪醫藥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亞太地區臨床階段專注于創新抗腫瘤藥物的生物制藥公司,致力于同類首創、同類唯一、同類最優療法研發。成立三年余,德琪醫藥已擁有12款臨床及臨床前創新藥物的豐富產品管線,其中6款產品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些管線大多為license in項目,以腫瘤治療為重點,覆蓋病毒感染和自身免治療等疾病領域,其合作伙伴包括Karyopharm和阿斯利康等知名藥企。
其中,德琪醫藥的核心候選藥物為ATG-010(selinexor)和ATG-008(onatasertib)均在國內處于II期臨床試驗階段。
德琪醫藥的產品管線

ATG-010(selinexor)是一款由Karyopharm公司所開發的全球首款用于治療難治復發多發性骨髓瘤的選擇性核輸出抑制劑(selective inhibitor of nuclear export, SINE),也是全球首創的SINE口服抗癌藥物。該藥物于2019年7月獲美國FDA批準與低劑量地塞米松聯合治療難治復發性多發性骨髓瘤適應癥(RRMM),于2020年6月獲FDA批準單藥治療難治復發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R/R DLBCL)。
德琪醫藥于2018年5月獲得該藥物在亞太區域的開發及商業化權益。目前,ATG-010正在中國進行難治復發性多發性骨髓瘤和難治復發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兩項II期注冊臨床研究,以及ATG-010治療T細胞及NK/T細胞淋巴瘤的Ib期臨床試驗,并正在國內開展治療KRAS突變型NSCLC的研究者啟動II期試驗。
ATG-008(onatasertib)是一款由新基(Celgene)公司開發的第二代口服mTOR激酶抑制劑,也是全球同類型在研藥品中最先進入晚期肝癌臨床試驗的藥物,德琪醫藥擁有該藥物在東亞和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的開發權。目前,ATG-008正在開展多項以單藥或聯用抗PD-1抗體形式治療晚期肝癌(HCC)、非小細胞肺癌(NSCLC)、婦科腫瘤和其他多種腫瘤的多中心臨床研究。
另外,德琪醫藥還擁有第二代口服選擇性核輸出蛋白XPO1抑制劑ATG-016(eltanexor)、全球首個PAK4/NAMPT雙靶點抑制劑ATG-019等多款藥物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早期藥物研發團隊也正在持續推進小分子、單克隆和雙特異性抗體等抗腫瘤藥物的臨床前研究與開發。
資深行家組建實力團隊
除上述產品頗具吸引力外,從管理團隊上看,德琪醫藥的高管團隊亦是在抗腫瘤藥物全球開發及商業化領域的資深玩家們。
梅建明博士,是德琪醫藥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擁有超過25年的全球腫瘤療法臨床研發經驗。在創立德琪醫藥之前,他曾擔任BMS子公司新基公司的臨床研發主管,是全球最暢銷腫瘤治療藥物瑞復美臨床開發的領導成員之一,并參與了暢銷腫瘤藥物POMALYST、用于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首創新藥IDHIFA的臨床開發。在此之前,梅博士曾先后在美國國家癌癥中心擔任研究員,在跨國藥企強生研發部門、諾華AG創新藥物部門旗下Novartis Oncology分別擔任藥物研發部腫瘤學團隊的首席科學家兼副總監以及高級總監。
John Chin,為德琪醫藥首席商務官,負責整體業務發展及商業化戰略和規劃。他深耕醫藥行業30年,此前曾與梅博士同樣供職于新基公司并擔任中國區總經理,領導跨職能團隊以支持新基產品在中國的開發、審批及商業化,并在瑞復美的上市中扮演關鍵角色。
龍振國,于2020年6月加入德琪醫藥,擔任公司首席財務官。他在投行和股票市場扎根16余年,曾供職于高盛(Goldman Sachs)及BFAM Partners等知名機構,還曾先后領導了BFAM Partners在不同行業包括醫療和生物科技領域的多項投資。
除此之外,德琪醫藥還擁有在多家跨國公司有10余年的工作經驗的劉翼騰先生擔任公司首席運營官,負責公司整體運營及財務;在醫藥行業深耕20年,曾在哈佛大學和數家全球制藥公司任職楊軼君博士擔任集團副總裁,負責公司合作管理及臨床發展;在醫藥行業深耕20余年,在新基工作時領導了包括沙利度胺(thalidomide)、來那度胺(lenalidomide)、泊馬度胺(pomalidomide)和bb2121 (CAR-T)在內的多個重大項目統計支持工作的俞志暖博士擔任集團副總裁,負責生物統計及法規發展等優秀人才……
可預見,由多位資深行家搭建起的德琪醫藥核心管理團隊,將在未來為其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增加不少保障。
募資凈額超26億,近90%繼續用于研發投入
據招股書披露,德琪醫藥自2018年度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成本分別達1.16億元、1.16億元及1.70億元,是公司絕大部分經營虧損的主要原因。
德琪醫藥主要財務數據

據招股書披露,德琪醫藥此次IPO募資所得款項凈額達26.36億元,預計將其中41%分配予核心產品ATG-010 (selinexor)及ATG-008 (onatasertib);25%用于為公司的其他四種臨床階段候選藥物提供資金,包括ATG-016 (eltanexor)、TG-527 (verdinexor)、ATG-019及ATG-017;9%用于公司管線中的其他臨床前候選藥物正在進行的臨床前研究及計劃進行的臨床試驗;1%用于資本開支以及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本文來源:醫藥魔方Plus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