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奇點網/賽柏藍 編輯 | 凱西 二甲雙胍每月一夸又來了,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或許可以通過改變腫瘤免疫微環境,真正發揮抗癌作用。 01 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或有助發揮抗癌作用 據微信公眾號奇點網消息,近日,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
來源 | 奇點網/賽柏藍
編輯 | 凱西
二甲雙胍每月一夸又來了,最新研究發現: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或許可以通過改變腫瘤免疫微環境,真正發揮抗癌作用。
01
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或有助發揮抗癌作用
據微信公眾號奇點網消息,近日,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等多家單位的研究團隊,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期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長期服用二甲雙胍,或許可以通過改變腫瘤免疫微環境,真正發揮抗癌作用。
據賽柏藍不完全梳理,針對二甲雙胍在癌癥方面的有關獲益,此前已經有過不少的研究:
如聯合用藥或有望治療三陰乳腺癌、抑制腫瘤生長、可護胃,降低胃癌風險、延伸攜帶KRAS突變的晚期腸癌患者生存時間、使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獲益、或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幫助降低患雌激素陽性乳腺癌風險、聯合靶向藥延長EGFR突變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等。
就此次發現的新作用,文章指出,此前的臨床前研究已經表明,在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中,二甲雙胍可以激活細胞內能量通路(如AMPK),并直接抑制線粒體電子傳遞鏈,在與常規放化療相結合時,二甲雙胍在臨床前模型中表現出顯著的抗腫瘤療效。
研究人員首先探究了二甲雙胍急性治療,對小鼠免疫狀態的影響。連續五天給小鼠腹腔注射二甲雙胍后,發現在荷瘤小鼠的腫瘤引流淋巴結中,二甲雙胍治療導致CD4+ T細胞數量增加,而調節性T細胞和髓系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DSCs)等免疫抑制性細胞的數量減少。
考慮到在臨床回顧性研究中,患者在診斷癌癥前就使用了數月至數年的二甲雙胍。
為了模擬臨床上的這一狀況,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慢性治療的模型,實驗顯示如果在腫瘤接種前4周就開始使用二甲雙胍,可顯著降低腫瘤生長速度。
因此,這些結果均表明在長期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腫瘤中,基因表達表現出免疫反應增強的趨勢,提示二甲雙胍可能促進抗腫瘤免疫反應,進而抑制腫瘤生長。
在小鼠上研究了一大圈,研究人員最后回到臨床上來驗證這些發現。
研究人員分析了21例患有糖尿病的HNSCC患者,其中11例患者在腫瘤診斷時和治療期間服用二甲雙胍,10例患者使用其他血糖控制手段。研究人員發現,與未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腫瘤浸潤的CD3+ 和CD8+ 淋巴細胞比例更高。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發現盡管二甲雙胍能影響機體的免疫反應,但其對已經產生的腫瘤并沒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相比之下,如果在腫瘤植入前就開始慢性持續治療,則可產生顯著的抗腫瘤活性。
因此作者認為在未來的臨床試驗中,為了得到最強的抗腫瘤活性,需要考慮到二甲雙胍治療時間所帶來的影響。跟確診后的短期“突擊吃胍”相比,給二甲雙胍一些時間,讓它充分發揮效應或許才是正解。
02
神藥二甲雙胍,新發現不斷
二甲雙胍作為一款面世60余年的經典老藥,在降糖領域一直備受推崇——根據相關研究,其除了具有良好的降糖功能外,還能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在部分患者身上還被認為可以幫助控制體重。
此外,專業的臨床醫療機構也在認可二甲雙胍更多的臨床作用——近日,廣東省藥學會發布57家全國知名大型三甲醫院共同起草的《超藥品說明書用藥目錄(2021年版)》,在這一版目錄中,二甲雙胍適應癥增加了多囊卵巢綜合征”。
當然上述作用,還不是二甲雙胍的全部潛能,根據全球范圍內的新研究,一起回顧一下二甲雙胍那些潛在的新作用。當然從初步研究顯露的新作用到可以真正臨床使用,還需要嚴格的藥物臨床試驗證實。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