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時代》是泰康營建“大健康產業”的歷史記錄和經驗總結。泰康方案在如何實現養老保險體系與養醫服務結合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對思考進一步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途徑具有啟發意義,對進行其他類型的醫保醫養結合試驗也有參考價值。本書還涉及許多經濟學界和社會
《長壽時代》是泰康營建“大健康產業”的歷史記錄和經驗總結。泰康方案在如何實現養老保險體系與養醫服務結合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對思考進一步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途徑具有啟發意義,對進行其他類型的醫保醫養結合試驗也有參考價值。本書還涉及許多經濟學界和社會學界爭論多年而眾說紛紜的問題。
希望本書能引起更多的人關注,并由此引發關心老齡化問題解決的人們的深入思考。
——吳敬璉
“短期看宏觀,中期看結構,長期看人口。”
8月25日,“長壽時代:人類未來健康及財富的新機遇高峰論壇 暨<長壽時代>新書發布儀式”上,《長壽時代》作者、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再次重申了這一觀點。

△《長壽時代》作者、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
人口的消費決定了產業,產業決定了宏觀趨勢。換句話來說,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是人的行為,所有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都是人的需求。
“人口”這一核心,正處在歷史大變革之中。像是颶風,風暴中心看似風平浪靜卻席卷周遭一切。
壽命延長伴隨著生育率下降造成了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帶來了醫療負擔加重、養老設施緊缺以及醫養資金籌措困難等問題。一個老齡人口占比高的社會即將來臨,整個社會的經濟組織需要調整、轉型和重建,否則由老齡化帶來的財務負擔不但會壓垮個人和家庭,也會使得政府財政難以為繼。
“長壽時代”一詞區別于“老齡化”,呼喚以一種更樂觀的態度去看待這一人口趨勢,意在對舊觀念的全面重構。《長壽時代》則是陳東升根據自己經營泰康的實踐經驗并借鑒國外考察結果,從一位企業家、金融家的視角,提出的一套應對老齡化壓力的解決方案。

△《長壽時代》是陳東升提出的一套應對老齡化壓力的解決方案。
“站到一萬米的高空看這個世界,身處一百年的時空觀察這個世界,才能有遠見和堅持,才能不出現偏差,才能看得更早、更遠”——是為《長壽時代》前文“開啟長壽時代新認知”的題記。
長壽時代,歷史之變革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必然趨勢,也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但與一種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的發達國家相較而言,中國的特殊之處在于——中國是在還處于中等收入的經濟水平上時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讓中國需要解決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更為突出。
“長壽時代”是指人口增速大大放緩,甚至陷入負增長,同時人口年齡結構向“柱狀”收斂后,老年人口占比很高的一種社會狀態。
超預期的壽命延長使得養老保障問題越加突出,目前,中國主要通過公共養老金作為養老保障的支柱,但隨著老年人口占比的逐年提升和早年計劃生育政策帶來“少子化”效果逐漸凸顯,“養老金穿底之憂”屢現。
另一方面,壽命的延長不代表健康的長壽,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醫療支出同樣不容忽視。活得越久,就越需要養老和醫療的支持,這就會改變產業結構,以及相應的籌資制度安排。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人口規模和結構的變化也對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最根本的驅動力。中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充分享受了人口紅利,但當那些創造人口紅利的勞動人口逐漸老去時,整個社會的老年撫養壓力陡增。勞動力不足、儲蓄率下降、社會創新源動力枯竭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簡而言之,長壽時代的來臨,帶來的是一場全社會的變革。
長壽時代呼喚長壽經濟
提起“人口老齡化”,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感。這些曾經為社會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人們,成為了阻礙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掣肘”。
但其實,長壽時代是未來人類社會的新常態,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種體現。死亡率的下降正是人類不斷解放生產力的結果,醫學為代表的科學發展驅散了死亡的陰霾。
在陳東升看來,一切圍繞著“老齡化”所提出的挑戰,都是第二次跌入了“馬爾薩斯陷阱”。只不過這次陷阱的根源不是外界資源的限制,而是人類的某種“自陷”。
目前的一系列理論研究都是針對老齡化現象本身的,首先假定社會經濟的基本運行模式不變,然后孤立地開展老齡化研究,就像是站在農業時代去描繪工業社會。
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我們審視人生的尺度要發生根本變化。現在20歲時青年,40歲時中年,60歲是老年;但在長壽時代、百歲人生,40歲是青年,60歲是中年,80歲才是老年。
如果以這種尺度去衡量我們的人生,長壽時代并不可怕,但與之相對應的,整個社會的制度安排也要與個人的微觀改變相適應。
長壽時代的另一個必然趨勢是人們會對個人健康和財富更為看重,由此帶來的健康需求、養老和醫療籌資的需求將催生一個健康時代和財富時代到來。
能為人們提供健康生活解決方案的大健康產業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大健康產業是長壽時代最大的商機,也是推動社會進入健康時代的重要力量。
但步入長壽時代之前,現階段的一個核心痛點是,超預期的壽命延長將對個人的養老、健康和財富管理提出更高需求,然而目前社會缺少化解種種壓力的理想方法。
長壽時代泰康方案
“泰康的商業模式說到底是一個籌資模式,通過專業的投資通過復利現象來幫助個人積累資金。等到了老年,在發生醫療費、養老費的沖突的時候,仍舊能保障人的幸福生活。”在高峰論壇上,陳東升這樣解釋泰康本身的商業模式。

△泰康之家醫療專家為居民查看病情
在大健康產業中,保險公司作為醫療健康服務的第三支付方是極其重要的參與者,與養老和健康有著天然的交集。但大型壽險公司如何去適應長壽時代的發展,通過創新繼續造福社會是一步難下的棋。
泰康的方式是通過打通虛擬的保險與實體的醫養,重構傳統壽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拓展壽險產業鏈的上下游,實現對客戶全生命周期長壽、健康、財富的需求。
長壽時代,首先就要改變中國老年人對生命的態度和生活方式。泰康之家的核心經營理念是“活力養老、文化養老、醫養養老”,滿足老人們“社交、運動、美食、文化、健康、財務管理和心靈歸屬”七大核心需求,為居民們提供“溫馨的家、高品質醫療保健中心、開放的大學、優雅的活力中心、長輩心靈和精神的家園”五位一體的生活方式。專業化的機構養老可以實現對老年人的解放,讓老年的生命流光溢彩。
泰康方案的另一個目標是重塑國人的健康觀、養老觀和生死觀。
2019年8月,兒科醫生、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夫人崔可忻在泰康之家·燕園舞臺上舉辦了一場個人演出。很難相信一身白裙,歌聲繾綣的她已經走到了人生的末期。在人生的最后幾個月,崔可忻決定不做化療、不動手術,選擇在泰康燕園康復醫院接受疼痛管理治療,以優雅的姿態走完自己的一生。
在崔可忻遠行時隔一年之后,錢理群教授寫了一封《關于推動燕園康復醫院“臨終關懷”事業的幾點想法》的信。隨即,泰康就在便在燕園社區舉辦了首屆安寧療護論壇,正式開始籌備安寧療護項目。
現如今,泰康燕園康復醫院的安寧療護病房運營至今僅四個多月,已經收治了14位患者,撫慰了14位老人的靈魂。從“活力養老”到“終極關懷”,長壽時代的泰康方案正在推動一場轟轟烈烈的養老革命。
經濟學家吳敬璉在《長壽時代》的序言中這樣寫道:“《長壽時代》這本書,也可以說是泰康保險集團營建‘大健康產業’的歷史記錄和經驗總結。泰康方案是從中高端起步,受到中國現實經濟結構和大眾收入水平的限制,財富積累不足的廣大中低收入家庭的養老需求還需要社會各界群策群力,但泰康方案在如何實現養老保險體系與養醫服務結合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對思考進一步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途徑具有啟發意義,對進行其他類型的醫保醫養結合試驗,例如居家養老社區建設、醫藥醫療醫保‘三醫聯動’改革等,也有參考價值。”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