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賽柏藍 編輯 | 顏色 2021年前三季度,醫藥行業的人事變動頻繁,16家知名藥企的董事長已經離職 01 16位藥企董事長離職 2021年進入第四季度,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前三季度已有16位藥企董事長離職,涉及包括恒瑞醫藥、國藥控股、東北制藥等知名藥企。 制
來源 | 賽柏藍
編輯 | 顏色
2021年前三季度,醫藥行業的人事變動頻繁,16家知名藥企的董事長已經離職
01
16位藥企董事長離職
2021年進入第四季度,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前三季度已有16位藥企董事長離職,涉及包括恒瑞醫藥、國藥控股、東北制藥等知名藥企。
制表:賽柏藍
公開資料顯示,這些董事長離職原因不一。
例如,東北制藥郭啟勇因工作變動原因辭去董事長職務;司太立胡錦生因年齡原因辭去董事長一職;恒瑞醫藥周云曙因身體原因辭去董事長、總經理以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應職務。
一定程度上,藥企領軍人的改變,也會對公司的戰略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以恒瑞醫藥為例,新任董事長孫飄揚上臺后,頻繁開啟各項合作。
9月17日,恒瑞醫藥宣布,與啟愈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9月5日,宣布與北京天廣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天廣實生物授予恒瑞醫藥針對第三代抗CD20單克隆抗體MIL62在大中華地區的排他性獨家商業化權益,同時與恒瑞醫藥共同開展MIL62與公司產品聯合用藥的臨床開發。
恒瑞擬作為基石投資人向天廣實生物進行約300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
8月26日,恒瑞醫藥宣布與萬春醫藥子公司大連萬春布林醫藥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一出手,又是14億。
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恒瑞醫藥過去十年的license in 創新藥項目不超過10個。而目前,恒瑞已經有近59種在研藥,掌握了上百條的研發管線。
2021中報數據顯示,恒瑞創新藥實現銷售收入52.07億元,同比增長43.80%,占整體銷售收入的比重為39.15%。這個占比,顯然并不夠。
此前一心埋頭研發的恒瑞轉變為“買買買”戰略發展模式,通過合作來提高創新藥的銷售占比,應對仿制藥銷售下滑的沖擊。這或許是孫飄揚上任來,給恒瑞帶來最明顯的改變。
同樣改變的還有國藥控股,國藥年初就發布公告稱,董事會選舉于清明為董事會董事長、董事會戰略與投資委員會主席。
賽柏藍查詢發現,新任董事長于清明在器械領域深耕多年。
國藥控股2021中報顯示,報告期內,醫療器械業務收入達到477.80億元,同比增長33.19%。器械SPD項目114個,集配項目134個。
國藥控股不甘于只做流通商,全面進軍醫療器械制造領域。
隨著取消耗材加成、以及集中帶量采購等政策的落地,醫療器械領域的變革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02
行業調整帶來人才流動
眾所周知,醫藥是受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隨著國采以及帶量采購等政策的常態化推進,眾多藥企都在尋求變革。
在此背景下,藥企不同時期的需求以及企業高管的個人選擇就自然帶動了這個行業的人才流動。
不僅是董事長離職,醫藥企業的其他職位高管離職也很頻繁。
例如,延安必康此前就在一段時間內密集收到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以及副總經理6名高管的離職報告。
據了解,延安必康2020年營收同比下降25.47%,業績情況令人擔憂。企業發展遇到困境,就不得不面臨發展道路的調整,高層職位的人員自然也開始大洗牌。
除了國內藥企,跨國藥企高管人員變動也在不斷繼續。
6月2日,拜耳中國發布消息稱,拜耳集團處方藥事業部全球執行委員會成員、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及亞太區總裁、拜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江維從拜耳集團退休;
6月,原羅氏第一事業部總經理、普藥特藥事業部代理負責人錢巍加入君實生物;
5月,原禮來抗腫瘤產品全球研發負責人王軼喆加入聯拓生物;
2月,原阿斯利康中國研發副總裁嵇靖加入和譽醫藥。
根據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任仕達大中華區發布的《2021年市場展望與薪酬報告》分析顯示,薪資福利、工作壓力、職業發展機會成為醫療健康從業人員跳槽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醫藥政策的沖擊也是藥企高管離職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第五批國采已經有23省確定執行時間,第六批國采(胰島素專項)已經啟動,藥企的變動又將開始。這一背景下,醫藥企業的人才流動也會變得更加頻繁。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