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賽柏藍 作者 | 小春 資本、政策、產業等多重利好下,生物醫藥行業飛速發展 01 藥企上市遇挫 近日,仁會生物科創板IPO折戟被市場廣泛關注。 目前,仁會生物已主動撤回申請文件,證監會決定終止對其發行注冊程序,仁會生物IPO申請狀態已變為“終止注冊”
來源 | 賽柏藍
作者 | 小春
資本、政策、產業等多重利好下,生物醫藥行業飛速發展
01
藥企上市遇挫
近日,仁會生物科創板IPO折戟被市場廣泛關注。
目前,仁會生物已主動撤回申請文件,證監會決定終止對其發行注冊程序,仁會生物IPO申請狀態已變為“終止注冊”。
公開資料顯示,仁會生物專注于創新生物藥自主研發和產業化,目前僅有一款已上市產品——國家1類新藥誼生泰(主要成分為貝那魯肽),主要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尚處于市場導入期,此外還有多個研發管線,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
據悉,仁會生物在2020年2月14日科創板IPO獲受理,不久后遭到問詢。2021年2月4日的問詢記錄顯示,證監會要求仁會生物解釋銷售費用問題、是否存在虛增營業收入、研發費用問題、商業賄賂、股權代持等。
仁會生物的上市失敗并非個例,據新京報梳理,2019年至今,已有19家醫藥制造業、醫藥研究及試驗企業折戟科創板IPO,大部分為主動終止。
今年以來,共有10家生物制藥業、醫藥研發及試驗企業的科創板IPO失敗,高于前兩年總和(2019年4家、2020年5家),其中8家為主動撤回。
從上述IPO失敗的企業可以看出,登錄科創板并非易事。不過,高失敗率的背后同樣存在著較高的申報數量。
10月13日,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大會上,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發展部副總經理盧雄鷹介紹道,目前生物醫藥企業在資本市場有200多家,從2019年7月22號科創板第一批上市到現在,生物醫藥企業在資本市場增加了一百多家,其中有75家在科創板。
也就是說,最近兩年以來,在資本市場上市的企業70%以上的生物醫藥都是在科創板上市,資本市場歷史以來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有50%是最近兩年才上的。
盧雄鷹表示,順利登錄科創板除滿足基本的上市要求外,首要的還是企業的創新能力,要求企業具備足夠的科創屬性,符合科創板定位。上市的藥企較多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飛速發展的狀況,而企業積極尋求上市背后也是為了獲得資金的支持。
實際上,除初創企業外,一些知名藥企也經常將子公司分拆上市,例如復星醫藥子公司復宏漢霖、石藥集團子公司新諾威、科倫藥業川寧生物等。
可以說,這在市場上已經屬于常規操作,其好處在于增加公司融資渠道。另外,若子公司獲得較高估值水平,這也會帶動母公司的估值上升。
02
多措共舉,助力創新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醫藥工業的產值超過1萬億人民幣,截至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3.57萬億元。與此同時,生物醫藥產業也從過去較為薄弱的狀態發展到目前占據醫藥工業1/5的份額。
除了規模的增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力也有所加強。2021年前8個月,我國就已批準上市了派安普利單抗、維迪西妥單抗、泰它西普、阿基倫塞、瑞基奧侖賽注射液等產品。
IQVIA近期發布的報告估計,中國生物醫藥公司開發的早期腫瘤藥物在全球的占比,已經從2015年的6%增至目前的18%;中國在下一代腫瘤生物治療領域的總份額已經達到13%。
盧雄鷹表示,按照國家要求,科創板的任務之一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簡單來說就是用資本助力創新。而除了資本外,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還離不開政策、人才、產業互助等方面的努力。
作為高度政策導向的行業,生物醫藥行業在多項政策改革的助力下贏得了較好的發展環境。
例如2020年最新版的《藥品注冊法》明確定義了四個審評加速通道,突破性治療、優先審評、附條件上市等,加速創新生物藥的上市。
藥監局2018年公布的《關于調整藥物臨床試驗審評審批程序的公告(2018年第50號)》,通過調整創新藥的臨床試驗申請流程,大幅縮短創新藥的臨床試驗需花費的時間。
與此同時,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壯大也給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沃土。
國盛產投·寶山藥谷總經理劉濤向賽柏藍表示,認真分析創新藥企業的需求后,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按照企業所處的不同生命周期給企業提供相應的助力。
例如說對于只有幾個團隊或者有一些研發技術,處于最早期的初創團隊,裝修好、配備好的實驗室和公共孵化器可以解決一些載體空間的問題。而對于大型的制藥企業,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也將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劉濤表示,企業在入駐園區時,最關鍵的是園區提供的發展沃土、載體平臺,平臺需要是滿足企業發展需求。這不僅僅是一個建房子的問題,還有很多公用工程設施。比如說寶山藥谷里面每一幢樓都可以蒸汽供應,同時還有危險品倉庫、污水處理、雨水收集處理、投融資服務等。
生物醫藥產業在全國甚至全球,都有很強的產業集聚效應。劉濤認為,一般來說,如果一家企業是孤島性的發展,肯定是發展不長遠。而產業集聚會帶來合作共贏。
多方面資源的支持下,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果,相信在未來,我們將發展的越來越好。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