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票制疊加著帶量采購,正裹挾著眾多醫藥和耗材流通配送商重新洗牌。外部環境的突變讓中小企業流通商無暇呼吸,內生動力無法跟上市場格局轉化速度,掙扎過后依然是淘汰離場。 集采增加的市場份額雖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配送量,但相比以前配送商所獲利潤仍然微
兩票制疊加著帶量采購,正裹挾著眾多醫藥和耗材流通配送商重新洗牌。外部環境的突變讓中小企業流通商無暇呼吸,內生動力無法跟上市場格局轉化速度,掙扎過后依然是淘汰離場。
集采增加的市場份額雖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配送量,但相比以前配送商所獲利潤仍然微薄。營銷模式的改變促使流通領域行業集中程度不斷提升,“4+X”格局正在形成。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撰稿:秦酒
耗材配送門檻提升
日前,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發布《醫用耗材、體外診斷試劑及配送供應商遴選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因業務發展需要,明確將對醫用耗材、體外診斷試劑開展遴選采購及配送商遴選。
采購周期為兩年,采購范圍包括廣西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平臺已成交掛網目錄范圍內且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實際需求的醫用耗材產品。
配送產品和地點為:

其中高值醫用耗材方面擬遴選招標公司數量為2家,口腔科耗材2家,體外診斷試劑3家,低值耗材(醫用、非醫用)3 家,放射膠片1家,眼鏡鏡架及鏡片2家。
《公告》提出,必須為廣西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系統內的供應商,側重于考核配送企業規模,在行業內配送能力、倉儲能力、配送經驗,專業服務人員結構、服務質量、行業信譽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投標商必須要滿足六點要求,投標商任何一項不滿足即廢標:
投標商必須是廣西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系統內注冊的配送企業,且擁有所配送耗材的配送權(含廠家授權、網上采購平臺的配送權);
投標商必須按照要求承諾:在配送過程中嚴格執行兩票制;
投標人必須是合法經營的企業,投耗材企業注冊資本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
投標時提供《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復印件加蓋公章);
投標時需提供投標人的法人代表授權委托書原件(非法人投標時);
不接受兩年來有經營劣跡被行政監督部門開具過行政處罰認定書或在省、市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過程中被禁止參加的供應商投標。
按照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的遴選標準,中小配送企業難以達到其要求,而這也只是配送高門檻中的滄海一粟而已。
日前,山東聊城市中醫醫院發布《關于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配送企業資格遴選公開招標公告》。公告顯示,醫院將遴選出為其配送醫用耗材企業,服務期3年,每年報酬3000萬元。
要求供應商擁有所有入院醫用耗材的配貨能力,并且有急需耗材應急采購的能力,一般耗材配送時間應在24小時內,特殊貨物配送時間應在4小時內。此外,對耗材品種數量、價格,以及SPD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有所要求。
此前,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醫療保障局發布的《遴選藥品、醫用耗材陽光采購配送企業》方案提出,對配送商進行打分,達到60分以上的企業才能獲得配送資格,而其中注冊資金1000萬以上、銷售額1億元以上,倉儲面積1000m2以上等,才可以獲得滿分。
國家和地方政府主導下的集采背景下,各大醫院正在對流通企業的資金能力、醫院覆蓋率、配送及時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占據絕對優勢行業巨頭面前,中小企業難以分羹。
流通格局正在重塑
“兩票制”已實行近5年時間,集采也進行了兩年的時間,藥品和耗材行業在“兩票制”和帶量采購之下已逐步形成了新的戰略格局和戰術打法。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1萬家。業內人士分析,接下來五年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可能由40%提升至70%,眾多中小流通商將在巨頭車輪下加速離場,或被吞并收購。
而醫院為控制成本,必須對藥品和耗材進行集約化、精細化管理,通過化繁為簡,統一“打包”的配送方式,在公司、醫院、科室、患者之間實現一體化管理,形成全流程監管、高效運營的醫院供應鏈營運方式。
在這種環境和模式下,以國藥控股、上海醫藥、華潤醫藥、九州通4家全國龍頭為主導,加上地方龍頭的“4+X”格局就形成了。
其中,國藥集團、上海醫藥、華潤醫藥、九州通位列第一梯隊。廣州醫藥、南京醫藥、重慶醫藥、瑞康醫藥、安徽華源等業務布局以發展核心地區為主,同時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位列第二梯隊。絕大多數企業位列第三梯隊。
“兩票制”推行后,在2019年國藥控股、上海醫藥、九州通、華潤醫藥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3.4%、17.3%、14.2%、7.8%。增速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讓流通巨頭迎來發展黃金期。
2020年7月,國藥控股附屬公司剛以18.6億元收購大型醫藥流通企業成大方圓全部股權;
2019年上海醫藥收購了四川國嘉醫藥的控股權;
華潤醫藥商業則完成了四川、江蘇等省份若干地市級流通公司的股權收購。
集采的擴圍正改變著以往流通市場“小、散亂”的局面。但也有人認為,集采的種類畢竟有限,尚不足以徹底沖擊目前醫藥流通市場的格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藥品還是耗材,集采擴圍和常態化是板上釘釘的事。且在醫保控費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大趨勢下,降本增效、擠壓水分是不可逆的,其他品類無論是否納入集采,醫院都逐漸無法承載多個大小不一的供應商,因此,能夠提供更專業的SPD管理模式的大型流通巨頭會受到更多醫院的青睞。
流通領域的“冰火兩重天”之下,市場瓜分和行業重塑已不可避免。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