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星空传媒春节回家相亲孟孟,www久久无码天堂mv,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www

客服微v信:mayamima
  1. 當前位置: >
  2. 醫藥行 >
  3. 醫行號 >
  4. 快訊 > 綜合資訊 >
  5. 正文

浙大二院改革試點樣本:用3000張床能贏過5000張床嗎?

胸外科副主任范軍強,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簡稱“浙大二院”)公認的“大忙人”。 2022年初,范軍強再次刷新了自己此前創下的全院手術總量紀錄。 過去的一年里,范軍強共完成了近1700臺手術,三、四類手術量排名全院第一。 在2018年,范軍強一年

胸外科副主任范軍強,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簡稱“浙大二院”)公認的“大忙人”。


2022年初,范軍強再次刷新了自己此前創下的全院手術總量紀錄。


過去的一年里,范軍強共完成了近1700臺手術,三、四類手術量排名全院第一。


在2018年,范軍強一年的手術量只有748臺。2020年起,DRG在浙大二院開始執行,在按病種付費的大背景下,以病人為中心的“效率醫療改革”在全院掀起一股風。


在浙江省,甚至是全國,浙大二院稱得上是DRGs改革的先行者。浙大二院醫保辦主任林敏,也在全國DRGs執行方面,被全國公立醫院的醫保辦主任,視為具有發言權的經驗者。


直至今日,面對這場必須啟動的支付方式改革,及其背后的陣痛與不確定性,在大部分醫院,院長們仍在猶豫、旁觀。一位DRG研究者告訴八點健聞:即使DRG開始在全國推開,但很多醫院仍抱著觀望心態,想讓子彈飛一會兒。


2020年浙江省醫保DRG病組數為 998 組,其中浙大二院病組覆蓋率提高至 92.59%。DRGs實行兩周年,浙大二院的四級手術總量、疾病難度系數(CMI值)穩居全省第一,平均住院日下降至5天內,費用消耗指數降低22.76%,各項指標獲得省醫保局的嘉獎。


而一路加速的浙大二院,在控費提效過程中也收獲意外之喜:


住院人數從2020年的19.29萬到了2021年的26.01萬,增長了35%;


平均住院日從2009年的11.96天下降至2021年4.74天,10年前一張床一年只能為30位病人提供住院治療,現在能收治80人。服務效率得到極大提升,相當于把浙大二院的床位整體擴建了2.5倍。


靠DRG改革撬動四級手術率、同時實現提質和增效,當業界還在探討這是不是“無法實現的偽命題”時,浙大二院已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一場DRG與效率醫療捆綁在一起的改革,徹底改變了浙大二院6000余員工的工作模式。醫院被當作現代化企業來管理,在注重患者安全、患者利益的前提下,手術、病床和醫生的資源用到了極致。


在DRG的驅動下,浙大二院正開足馬力,飛速運轉。


國家DRG與DIP專家組成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保險學院教授于保榮說:“對省級醫院而言,DRG是要醫院‘增肌塑形’,收該收的病人,做該做的手術,醫院的規模不需要大,但要有‘力量’。


用3300張床贏過5000張床


浙大二院推行DRG的進展迅速。在華東醫療圈里,不少人知道,這跟浙大二院面臨的困境有關——低床位數的“硬傷”,曾限制醫院的發展,浙大二院急需從效率上另辟蹊徑。


在支付方式改革下浙大二院的床位資源限定在3300張在全國省級醫院里,都算得上是小規模,幾乎沒有競爭力。


“擴床位,增規模”的年代里,紅利也自然來自規模,省級醫院普遍度過了一段“虛胖發福”的“幸福時光”:虹吸地市級與周邊地區的患者,大病小病一概收治,一邊吸引人才,一邊吸納醫保基金。


身為“瘦子”的浙大二院,幾乎沒享受到這波紅利。為了不掉隊,醫院需要讓有限的床位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醫院運行效率,讓3300張床位能發揮出5000張床位的效應。


公立醫院也剛好進入到新階段。高歌猛進的時代退潮,DRGs控費改革的到來——做大的路不好走了。一些噸位重、效率低的省級醫院,三、四級手術率低,靠規模經營,這都不再是良性發展的訊號。


反之,浙大二院以外科為主的病種結構,加上相對小的規模,在控費的大環境下,容易靈活調轉。一時間,優勢盡顯。醫院管理者們隱隱預感,DRGs可以成為醫院彎道超車的契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初,醫院啟動DRG改革,正式提出“用3000張床打敗4000、5000張床”的效率醫療目標。


“瘦子”想變強,必須練得一身肌肉。對醫院而言,就是擠干醫院運營中不合理、不高效的“水分”。利用有限資源最大程度提高產出,這成為浙大二院推行DRGs的方法論。


在林敏看來,DRG按病種付費,提高效率,并不是一味讓臨床想著省錢,捆住手腳,核算成本也要有門道。


“管得太死,直接挫傷的是臨床的積極性。”


要擠干運營中的不合理,又要避免誤判帶給臨床困擾。關鍵在于:界定“不合理”之后,打出組合拳。


拿最直觀的耗材來說——一個病組內,耗材使用量應該是多少?林敏先評估使用耗材的病組,屬于正營收還是負營收。如果在正營收的病組內,一定程度上說明醫生能夠合理控制成本,耗材用量就不做強制減少的要求;如果一個病組是負營收、耗材用量又大,就需要研究哪里不合理,再進行管控。


但對耗材的管控,并不是完全不使用。“有些病種做一個虧一個,但這類手術也必須做。”


比如,在神經外科開展的腦動脈瘤術,每臺這類手術都需要使用支架。按DRG付費后,每臺手術的耗材虧損就高達5萬。在神經外科,這類支架耗材一年總用量最多50個,要虧250萬。


但是,這個手術并沒有在浙大二院被叫停。更重要的原因是,腦動脈瘤術屬于難度高的手術,RW值高的病組,在DRG的支付方式下,這類手術在省級醫院里會帶來超值的體現。


一個病組的RW值越高,疾病嚴重程度、診療難度和資源消耗程度就越高,占DRG的權重相對更重。在浙大二院,RW值高的病種集中在神經外科、胸外科、心內科、骨科、大腸外科等科室。


林敏做過一個統計,2020年,RW值在2-3和3以上區間的高難度病組,占全院病例總數的21.15%,這類病例貢獻了全院結余的84%。


“這正是DRG付費的引導方向。”林敏告訴八點健聞,在DRG支付制度下,患者數量的增加并不一定會增加結余,只有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高質量病例才會給醫院帶來超值體現。“尤其在省級醫院里,要挑選出具有潛力和競爭力的病組,著重發展。”


換句話說,把RW值低的患者送回到下級醫院,把治療難度大的患者收進來,代表技術難度和收疑難重癥能力的CMI值才能提高。“DRG也鼓勵高難度的手術,在醫院CMI值排前10的病種中,患者所花費的治療費用,普遍低于杭州地區的平均水平。”林敏說,例如在醫院做一次肺癌手術,比杭州地區的平均價便宜15000元。


在開頭提及的胸外科副主任范軍強團隊去年近1700臺手術里,接近一半都與早期肺癌相關。其不僅屬于三四級手術,可以拉高CMI值,而且每做一例就可以結余15000元。


反之,需要管控的是劣勢學科的超支病組,這些病種往往是更適合下級醫院做的簡單手術。


“現在同病同價,小手術要讓患者到普通醫院去做,在省級醫院開不僅占用床位,而且還會虧錢。”林敏說,“比如在省級醫院做闌尾手術,跟社區醫院相比,會虧得很多,很不劃算。”林敏說。


DRG作為一個杠桿,通過病組成本、RW值、CMI值等綜合因素,逐步讓省級醫院的三四級手術、高難度治療技術,在醫院里逐年增加;而普通治療、簡單手術在醫院里慢慢減少,不再虹吸下級醫院的工作量。


DRG付費改革后,浙大二院CMI值從1.29提升至1.49,四級手術占比從28.1%上升至31%,高技術難度病例數明顯增長——床位雖然是有限的,但每個床位上產生的醫療價值已在悄然發生改變,“肌肉型”的省級醫院正在養成。


“轉速爆表”的日間手術中心


提高了質量,還要提高效率。浙大二院提高床位的利用價值后,想繼續增肌,還要提高床位的周轉率


浙大二院以外科為主,病種結構本就利于高周轉。早在2010年,醫院便打破科室利益壁壘,建立全院統一的床位協調中心,“借床”周轉。日間病房、日間放化療也逐步啟動。


DRG改革后,醫院則再次上緊發條,加速所有的環節。


在浙大二院,患者入院前就完成檢查檢驗,等待手術的時間從兩個星期,已經提速至4~5天。患者能入院當天手術,快速康復,提早出院。


越來越多的科室開始使用日間手術室。


范軍強告訴八點健聞,胸外科一共90張床位,醫院反對加床,只能利用日間手術室加快周轉,一天連續做十幾臺甚至二十臺手術已經是常態。


閑置的手術室幾乎找不到了,臺次被安排得更滿,前一臺手術剛結束,下一臺手術就接上。有時候一間手術室從早晨8點一直運轉到深夜12點、甚至凌晨1~2點。


日間手術不止包含了相對簡單輕巧的外科手術,例如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A)、肺癌根治術、髖關節置換術、甲狀腺手術和乳腺癌手術等高難度手術也擠進了日間手術的范疇,盡可能讓患者24/48小時內出院。


速度能提上來,很大程度上是微創的功勞。它操作快、創口小,愈合時間短,CMI值也更高。2020年,醫院的微創手術占比一口氣提高了63%。


范軍強所在的胸外科,年手術量4千例,微創手術占比高達90%。此前動輒4~5個小時的開胸手術,現在改用達芬奇機器人、3D胸腔鏡、熒光胸腔鏡等設備做微創手術,能夠盡可能把手術時間壓縮進一個半小時,甚至更短。


臨床醫生卡著時間點,走一套極簡的流程。林敏解釋,醫生先按照單位時間檔來做,例如0~6個小時,如果滿足不了再延長到6~12小時,甚至12~18小時。有些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多,伴隨并發癥,時間拖久一些也沒關系。


倍受DRG控費沖擊的內科,也想提速來扭轉局面。


林敏介紹,腫瘤內科利用信息化手段,簡化流程,讓患者節約開銷、快速周轉,醫生的效率就要提高——提前做好術前準備和放化療計劃,通知患者入院,做治療,寫病史,結算結算,患者出院。


團隊之間的高度配合,逐漸跑出了一套“轉速爆表”的流程。


從早晨六點開始,腫瘤放療科的治療設備,就一刻不停地運轉,直到到凌晨三四點,醫務人員三班倒。患者也高興,免去了排隊等待的時間,住院時間大幅縮短,治療費用也節約了不少。


經過一年的改革,浙大二院收治患者例數增長21%,平均住院日下降至5天內,費用消耗指數降低22.76%。


這場“3000張床贏5000張”的院內實驗,也帶著全院的日間手術量穩居全省第一,連續兩年在公立醫院績效“國考”排名中,穩居全國前十。


27個人的醫保辦


一套信息化的DRG系統,在醫院中快速跑通,工作量不小。


不論是優勢病種的分析與選擇、藥品耗材的管控,還是DRG最基礎的病案首頁填寫與上傳,都涉及到復雜、海量的數據計算。


浙大二院DRG做得好,醫保辦人手多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讓不少醫院欣羨不已。


27人的團隊,9個人盯臨床數據,9個人盯醫保局反饋,其余9人負責基礎數據工作。


不少醫院剛開始做DRG時一頭霧水,不清楚臨床操作,醫保部門和臨床醫生之間的溝通不暢;醫保、病案、質控、財務數據也沒打通。


林敏的團隊用了近2年的時間,在院內編織出一張靈敏、密實的“網絡”。


2020年3月,林敏接下DRG改革牽頭任務之初,醫保局要求醫院在1個月內把歷史三年的35萬份病例進行分組編碼的整理和反饋,通過近三輪的病例數據反饋,醫院DRG病組數從940組提高至951組。


當時,消化內科大概有近2萬份病例,科里兩位醫生看不完,醫保辦派2位工作人員去支援;神經外科組織了20多人整理數據;泌尿科主任則在下班后帶著所有醫生來到醫保辦,從下午5點整理分析到晚上12點。所有的病案都要重新整理。


反復比對數據、臨床與醫保辦之間多方位溝通,醫保辦經常晚上十一二點都亮著燈。


DRGs執行的幾個月后,經過臨床和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浙大二院全院出院病例的DRG入組率已達到99.9%以上,每月反饋率從3-4%下降到0.12%,同時反饋有效率從最初的30%提高到90%以上。到現在,浙二醫保辦27人的團隊,每個月可以處理2萬份病例,臨床的一舉一動,也能夠快速被中樞系統捕捉到。


醫生填了主診斷和手術,就能在系統中看到該病例落入哪個病組,地區的平均費用、病種點數、費用構成也一目了然。


社會平均成本計算的規則,DRG會變成一道閥門,哪家醫院費用構成做得好,醫院的“增肌塑形”就做得好,過程中,也需要林敏這樣的教練。


在浙大二院,現在臨床科室也愿意跟林敏的團隊打交道,“醫保辦來修正一趟,科里能挽回不少損失。”醫院的一位醫生稱。


DRGs推行過程中,不少人稱DRG改革是醫院里的一把手工程,必須由院長親自帶跑;也有醫院為了管住臨床,讓醫務科主導控費。與臨床科室平行的醫保辦,人少、話語權弱。


但浙大二院對醫保辦給錢、給人、給支持,讓醫保辦成為一個具有協調能力的、四通八達的科室,成了“肌肉型醫院”的健身教練。


DRG所不能的


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DRG付費在全國醫院的推行中,自然也有所不能的。


即使是目前已涵蓋998組病種的浙大二院,但對一些科室而言,病種劃分太粗,也同樣帶來一定程度的虧損。


浙大二院燒傷科主任韓春茂,就正在為這事發愁。DRG剛在醫院實行一年,燒傷科虧損就達到400萬。


韓春茂解釋,燒傷科的病組劃分,除了年齡、并發癥、合并癥等情況,和其他學科的規則一致,即通過病人的嚴重程度——燒傷面積和深度來劃分病組。


但燒傷科的病種特殊性在于,隨著燒傷面積或深度增加,患者的費用并非呈比例增長,而是幾何級地增長,“往往一下子飆升到幾百萬”。比如,燒傷面積90%甚至100%的患者,需要做幾十次植皮手術,住院長達半年甚至更久,費用之高可想而知。


“因此,嚴重燒傷病人治一個,虧一個,但不管如何,總是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還是得搶救。”韓春茂多次向醫保局反饋,他去年年底再次提議,希望把能增加燒傷面積達到50%、80%的病組,結合臨床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


對眼科醫生而言,目前DRG的計算方法讓他們頭痛的是“暫時無法涵蓋復雜病種,也無法覆蓋幾種合并疾病的病組”。比如,眼科的白內障手術很簡單,但是如果患者并發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等疾病,需同時進行聯合手術的,其風險和復雜程度會遠高于普通病種。


“盡管醫院也有一些措施,但依然無法彌補復雜疾病的勞動和醫療成本。”一名眼科醫生告訴八點健聞。


在八點健聞調研一些省份的實踐DRGs過程中,有部分臨床醫生曾向八點健聞表達了在臨床上遇到的困境。“過去,MDT(多學科合作)的手術,現在因為按病種付費,會分開兩次手術。”


過去,一個患者假如有兩處疾病,能夠一次手術中解決,主刀醫生往往會邀請其他科室的醫生,一起手術。“一次手術是順路的,不增加患者風險,患者也只需要麻醉一次。”該醫生稱,但目前DRG分組較粗,單一病種組合起來就虧錢了,如果是跨科室的手術,只能按單病種收費,應該分到哪個科室?“所以現在不同科室醫生之間的手術合作,比以前少了很多。”


對此,有醫保專家和醫院管理者認為,目前在臨床上,分解聯合手術的情況確實存在,這是DRG現階段的缺陷,可能會限制醫院的一站式手術。


史晨瑾|撰稿

李琳|編輯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責任自負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县| 疏附县| 扬中市| 清涧县| 当涂县| 永嘉县| 六盘水市| 蕲春县| 昭觉县| 始兴县| 绥中县| 三河市| 临邑县| 上高县| 缙云县| 杭州市| 夏津县| 巴彦淖尔市| 邢台县| 巴林左旗| 石城县| 新泰市| 苍南县| 新竹县| 邹平县| 榆林市| 罗田县| 禄丰县| 克什克腾旗| 合川市| 财经| 开平市| 聊城市| 大余县| 扎兰屯市| 应城市| 琼海市| 始兴县| 霍山县| 临沧市| 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