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采一撥又一撥,中標后、中標前原料藥漲價的事也不少,不管是大品種還是小品種,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從道義上說中標前后漲價確實XXXOOO,但是,從生意的角度也能理解,但是,不能接受有沒得辦法。 國采在即原料斷供,這種事實在是有違商業道德,一致性評價本
國采一撥又一撥,中標后、中標前原料藥漲價的事也不少,不管是大品種還是小品種,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從道義上說中標前后漲價確實XXXOOO,但是,從生意的角度也能理解,但是,不能接受有沒得辦法。
國采在即原料斷供,這種事實在是有違商業道德,一致性評價本來就是原料藥關聯,有的是前面研究時候談的好好的,申報的時候說不能供應了,有的是國采要報價了忽然間原料漲價,有的是國采之后通知漲價。
但是,集采來臨之際含含糊糊的說不能供貨要斷供,這種做法實在是,,,過評產品企業腦袋憋出屎來也沒辦法啊。
這也是很多企業在產品過評之后,很快就增加第二供應商的原因,一旦原料被人卡脖子那比華為被“芯片”卡脖子還難過。
1、中選概率降低:只要是原料沒搞定(價格、供應),投標企業在申報國采價格的時候就沒有任何機會去搶前面的份額和價格,一旦同組競爭非常激烈,各企業投標價格都在毫厘之間,沒有一定原料優勢的企業心理極度發虛。
在這點上國內的原料供應商比老外的要好一些,老外中小印的比較不靠譜,也不太好談,不光不太好談,不給你漲價就不錯了。
2、所有努力付諸東流:有些省份對過評產品是有資金獎勵的,比如浙江東陽獎勵的金額就很多,所以有很多公司都到東陽去做申報,自己是MAH,有些省份是沒有獎勵的。
沒有獎勵的原料要是被斷供,那花費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資金成本幾乎都付諸東流,就算是增加原料供應商時間上也很難來得及。
畢竟,第四批集采報價在即,真是坑了爹了。
3、損人不一定利己:除非是原控原料,產品一旦過評,原料藥企業斷供,大家都是在市場上混的,抬頭不見低頭見。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旦口碑做差了,后面只能找自己想好的合作了。
對于沒有信譽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是害怕的。
4、靠譜的伙伴很重要:一致性評價已經漸入佳境,能做的都在積極備戰,不能做的也就飲恨不做,邊上看看熱鬧就好了。
對于這種沒事就漲價、斷貨的小伙伴還是要小心一些。
5、自己有才是王道:老百姓過日子都說:“誰有都不如自己有”,所有不管是中藥企業還是化藥企業都在布局自己的原料藥體系,但是,不管如何,沒有企業能布局了所有的原料藥。
就算是原料藥+制劑一起玩,企業也不可能是我有什么原料就研發什么產品吧,那樣也就制約了制劑端的發展。
集采限價和報量文件很快就會出來了,報價基本上也在2月初左右大概率落地,第四批有產品的小伙伴還是快和原料藥爸爸好好聊聊吧。
本文來源:風云藥談 作者:張廷杰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