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器械 編輯:巧克力 骨科若被帶量采購,行業格局將如何變化 1 威高骨科拆分,獲上市委員會批準 近日,威高股份發布公告顯示,董事會欣然宣布,于2021年2月25日,建議分拆威高骨科上市已獲科創板上市委員會批準。 威高骨科之股份發行及上市仍須待中
來源:賽柏藍器械
編輯:巧克力
骨科若被帶量采購,行業格局將如何變化
1
威高骨科拆分,獲上市委員會批準
近日,威高股份發布公告顯示,董事會欣然宣布,于2021年2月25日,建議分拆威高骨科上市已獲科創板上市委員會批準。
威高骨科之股份發行及上市仍須待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注冊,其仍未確定。
威高骨科主要從事制造及銷售植入式骨科醫療器械,包括脊柱、創傷及關節產品。其亦生產脊柱、創傷及關節植入手術使用的手術器械及工具。
據介紹,目前威高股份直接及間接持有威高骨科約80.5%的股權。在完成于科創板建議上市后,預期威高骨科將維持為威高股份的附屬公司。
早在2019年12月30日,威高股份就發布公告稱,內幕消息建議分拆威高骨科,并于中國一間證券交易所上市。當日,威高骨科財務顧問就申請有關建議分拆上市之上市前輔導過程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提交申請。
2020年5月15日,威高股份發布2019年年報也表示,公司正考慮可能分拆威高骨科及其附屬公司并于中國一間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
根據上海證券報消息,分拆上市對上市公司具有三方面好處。
一是經營更加專業,企業可以專注擅長領域;二是信息更加透明,分拆后獨立上市的公司需要獨立披露;三是估值更加合理,不同的業務有獨立的市場定位、獨立的估值,分拆后企業估值更加合理。
除了威高骨科,2020年9月15日,威高股份還發布公告稱,正考慮可能分拆其研發、制造、銷售及分銷放射學、血管學、心臟學及腫瘤學介入手術之一次性醫療器械業務獨立上市。
2
骨科耗材將被全國集采?
根據近日信息,骨科耗材被全國集采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大。
2月25日,根據四川醫保局消息,2月22日至23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靜林率隊赴四川省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工作調研。
同時組織召開工作座談會,胡靜林一行聽取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省骨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關于骨科耗材及口腔耗材集采的相關意見建議。
2月26日,根據國家醫保局官微消息,2月25至26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金甫在天津主持召開專題研討會,聽取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落地情況,研究下一批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工作,聽取聯采辦和專家的意見建議。
期間,陳金甫一行還實地調研了天津市醫療器械質量檢驗中心、正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了解骨科耗材生產流通情況,聽取企業意見建議。
在此之前,2020年12月3日,根據新華社消息,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采已在醞釀。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集中采購數據的快速采集和價格監測已開始,清單主要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類。
威高骨科招股書顯示,根據標點信息的相關研究報告,骨科市場競爭格局分散,外資巨頭主導市場。
以產品注冊證為統計口徑,目前國內骨科醫療器械市場的廠商約 370 個,其中國內企業約 270 個,整體競爭格局相對分散。
盡管國內企業數量占優,但多數企業的經營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相對于外資巨頭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企業憑借較強的技術優勢、品牌影響力及資本實力仍然主導國內市場,市場占有率超過 60%。
同時行業整合趨勢明顯,基于我國骨科醫療器械的行業集中度不高,大型跨國公司通過兼并收購的方式進行整合。
近幾年來,強生、史塞克、美敦力等公司加大了對我國骨科醫療器械企業的收購力度,以期擴大在我國骨科醫療器械市場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威高骨科、大博醫療、愛康醫療、春立醫療等企業為代表的國內廠商也在快速發 展,行業整合的明顯趨勢,為行業內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
附:行業內主要企業
(1)國外廠商
1)強生(Johnson &Johnson)
強生公司成立于 1886 年,總部位于美國,是全球具綜合性、業務分布范圍廣的醫療健康企業,業務涉及消費品、制藥、醫療器材三大領域。
1994 年,強生于國內成立子公司從事醫療器械相關業務。2012 年,強生收購在全 球市場(創傷和脊柱類為主)占據較大份額的瑞士骨科醫療器械制造商辛迪思(Synthes), 并于 2013 年與辛迪斯中國子公司完成整合。強生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骨科巨頭,1994 年強生(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9 年度,強生在醫療器械領域的銷售收入為 259.63 億美元,其中骨科醫療器械 的銷售收入為 88.39 億美元。
2)史塞克(Stryker)
史塞克成立于 1941 年,總部位于美國,是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公司之一。主要業務包括在骨科、醫療和外科設備以及神經外科和脊柱產品領域。
2013 年,史塞克收購創生醫療,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創生醫療成立于 1986 年,總部位于江蘇常州,是國內領先的創傷及脊柱產品生產商之一。
2019年度,史塞克的銷售收入為 148.84 億美元,其中骨科醫療器械(不含脊柱及 神經技術類)銷售收入 52.52 億美元,脊柱類業務收入 30.58 億美元。
3)美敦力(Medtronic)
美敦力成立于 1949 年,總部位于美國,是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公司之一。其主要 產品覆蓋心律失常、心衰、血管疾病、心臟瓣膜置換、體外心臟支持、微創心臟手術、惡性及非惡性疼痛、運動失調、糖尿病、胃腸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脊椎疾病、神經系 統疾病及五官科手術治療等領域。
2012 年,美敦力收購康輝醫療,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康輝醫療成立于 1997 年,總部位于江蘇常州,主導產品為骨科植入材料,廣泛應用于人體創傷修復、 脊柱矯形等治療領域,是國內骨科行業主要企業之一。
美敦力 2019 財年(2018 年 4 月 27 日至 2019 年 4 月 26 日)的銷售收入為305.57 億美元,其中,脊柱業務銷售收入為 26.54 億美元。
4)捷邁邦美(ZimmerBiomet) 捷邁邦美成立于 1927 年,原名捷邁(Zimmer),總部位于美國,在骨科醫療器械領域具有全球領先的地位。
捷邁邦美是進入中國市場最早的骨科公司之一,2012 年收 購北京蒙太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開啟在華生產模式;2015年,捷邁完成對邦美(Biomet) 的收購,并購后更名為捷邁邦美,主要產品涵蓋骨科及牙科重建植入物、脊柱植入、創傷外科等相關產品。
2019 年度,捷邁邦美的銷售收入為79.82 億美元,其主要骨科醫療器械領域(關節、 脊柱、創傷、運動醫學等)的銷售收入為 72.88 億美元。
(2)國內廠商
1)大博醫療(002901.SZ)
大博醫療成立于 2004 年,2017 年于 A 股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其主營業務為醫用高值耗材的生產、研究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骨科創傷類植入耗材、脊柱類植入耗材及神 經外科類植入耗材等。根據大博醫療 2019 年年報,其 2019 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為 12.55 億元,其中創傷類產品收入為 7.97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 63.49%,脊柱類產品收 入為 2.65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 21.11%。
2)凱利泰(300326.SZ)
凱利泰成立于 2005 年,2012 年于 A 股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主營業務為骨科植入物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為椎體成形微創介入手術系統、脊柱及創傷類骨科植入 物等。根據凱利泰 2019 年年報,其 2019 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為 12.08 億元,其中椎體 成形微創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到 42.04%,骨科脊柱或創傷產品收入占主營 業務收入比例達到 12.72%。
3)三友醫療(688085.SH)
三友醫療成立于 2005 年,2020 年于 A 股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主營業務為醫用骨科植入耗材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脊柱類植入耗材、創傷類植入耗材。根據三 友醫療上市招股說明書,其 2019 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為 3.54 億元,其中脊柱類產品收 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到 93.19%,創傷類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達到 6.32%。
4)愛康醫療(1789.HK)
愛康醫療成立于 2015 年,2017 年于香港聯交所上市,主要產品為骨科關節植入產 品。根據愛康醫療 2019 年年報,其 2019 年的營業收入為 9.27 億元,以關節為主的骨 科植入產品收入為 8.98 億元,占比 96.86%。
5)春立醫療(1858.HK)
春立醫療成立于 1998 年,2015 年于香港聯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植入骨科醫療器 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春立醫療 2019 年年報,其 2019 年主營業務收入為 8.55 億元,其中關節假體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 97.60%,脊柱類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 2.40%。
6)天津正天
天津正天成立于 1995 年,前身為天津市華北醫療器械廠。天津正天是專業從事骨科醫療器械研制、生產、經營和服務的綜合性公司,其產品線涵蓋了骨科創傷、脊柱及關節等領域。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