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民眾利益,為了上海社會辦醫整體形象和聲譽,也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需要自律規范依法執業。” 作者|肖湘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支持中醫事業和社會辦醫
“為了保護民眾利益,為了上海社會辦醫整體形象和聲譽,也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需要自律規范依法執業。”
作者|肖湘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支持中醫事業和社會辦醫系列政策的出臺,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些優秀的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也逐漸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認可及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個別中醫醫療機構存在一些違規行為,為了保護民眾利益,為了上海社會辦醫整體形象和聲譽,也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需要自律規范依法執業。”在6月24日上海市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規范化建設工作座談會上,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閆東方這樣表示。

據了解,這次會議旨在進一步加強中醫藥行業誠信自律,規范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執業行為,不斷提升醫療質量,更好地服務社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胡鴻毅,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物服務監管處處長劉華,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監督所副科長高聞捷及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及中醫藥分會相關領導等都出席了會議。
一批中醫醫療機構被處罰
近年來,國家對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傾斜力度不斷增大,中醫診所的開辦也隨之放開限制。根據國務院下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家大力提倡基層建立中醫診所,開設條件由許可制變成備案制,開辦中醫診所的成本大大下降,中醫診所及門診呈現爆發式增長。
杭州市富陽區市場監管局一項調研數據,現登記有462家中醫門診,其中有408家都是近兩年開設,占總數的88.3%。但是在廣大群眾能夠享受私營中醫診所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門診好壞難辨、治療邊界不清、藥材管理有限等成為當前私營中醫診所三大亂象,亟待重視整治。
而今年5月13日以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連續刊發《勾結“醫托”拉客,銷售無名中藥……滬上此類中醫門診部到底賣的什么藥?》、《沒處方權開處方僅罰1200元!滬上違法違規中醫門診部因此有恃無恐?》系列文章,披露了上海葆得家中醫門診部、方心堂中醫診所、都健中醫診所、承善堂中醫診所、圭石堂中醫門診部等5家中醫醫療機構違法違規的不法執業行為。
這5家中醫醫療機構中,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中醫診所備案證》時間較短,最早的1家開辦于2016年7月,最晚的1家于2018年12月底開業,核準的診療科目主要為中醫科。
據悉,上海都健中醫診所因違反《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消毒管理辦法》《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等規定,已被徐匯區衛生健康委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立案調查,擬給予警告及五萬元以上的罰款處罰;該診所及方心堂中醫診所的醫師舒某因違反《執業醫師法》,擬給予吊銷《醫師執業證書》的行政處罰。上海葆得家中醫門診部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被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超過12分,閔行區衛生健康委擬責令該門診部立即申請校驗,并給予該門診部6個月的暫緩校驗期處理。
再次談及這起事件,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廖會員透露,事后追查過程中,有24家中醫醫療機構因違規被撤銷了執業證。
中醫機構能力評價標準來了!
2021年1月,上海市衛健委與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上海市進一步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旨在推動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地,推動中醫藥與科技、旅游、保健等產業融合發展,并對海派文化傳承、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等方面設立建設目標,進一步促進了上海中醫醫療機構的發展。
據廖會員介紹,截止2019年8月,上海有133家中醫診所及門診部,而在政策的鼓勵下,如今已經達到500多家。
“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能夠在上海更好的發展,醫療服務背后要有標準、有標桿、有規范。通過監管自律,加上社會和媒體的監督,幾位一體有效干預,最后形成有效的、可持續的模式。”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胡鴻毅這樣表示。

如何促進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更規范執業?會上,上海市醫療機構協會中醫藥分會副會長于海峰解讀了《上海市社會辦中醫門診部綜合能力的評價標準(修訂稿)》,據介紹,這一標準出臺依據多項法律法規,“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醫療質量管理辦法,電子病歷應用規范,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等,都是我們制定這一標準的思路。”
于海峰表示,能力評價標準既體現了中醫法規及政策,另外也體現了上海管理的精細化嚴要求特征。“地方標準一定是在國家層面上制定的,而國家法律法規,應該是最基本要求,上海的要求肯定要更高。”
據介紹,評價標準有診所、門診部和醫院三個版本,以門診部為例,有137項,這當中涉及到標準類的54條,有105款項,標準類的是適用于幾乎所有機構,另外選項類的有6條17款,一旦有對應科目和條款管理內容,就有對應的標準進行檢查。
于海峰透露,標準的11個章節大致包括依法執業、誠信建設、行政管理、醫療質量管理、護理管理、院感管理、中藥藥事管理、醫技管理,中醫傳承與文化建設,服務質量持續改進和附加項,從多維度進行評價。
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中醫藥分會會長尚云表示,評價標準的修訂,也提示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需要進行行業自理,更要有行業監管。
中醫自律規范執業時代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會上,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秘書長李立新代表協會與上海市12家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代表共同簽署了遵守《上海市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行業誠信自律公約》的協議書。

“今天12家機構簽署了自律公約的協議,協會也邀請了不少行業治理方面的專家,通過機構內在自律,加上外部監管治理,形成一個良好的評價機制,梳理出一整套的辦法。”胡鴻毅建議。
據了解,《公約》在規范執業方面規定,中醫醫療機構要嚴格遵守相應法律法規,在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診療科目范圍內開展醫療業務,嚴抓醫療質量控制,落實醫療各安全各項防范措施,規范執業。
并且,要嚴格遵守醫保管理制度的規定,堅決杜絕套騙保的違紀違法行為。并堅守誠信執業的底線,做到6個嚴禁,即:嚴禁誘導消費、嚴禁強制消費、嚴禁過度醫療、嚴禁抬高價格、嚴禁虛增收費、嚴禁收受紅包。嚴格遵守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管理法律法規,規范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采購流程,不制假售假,杜絕假藥劣藥和無證醫療器械設備及耗材進入醫療機構。
同時,還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等相應法律法規要求,不做虛假廣告和夸大宣傳。另外,還要尊重同行,不干擾、不貶損,加強行業團結,杜絕行業內不正當的惡性競爭行為,凈化行業風氣,發揮正面典型的標桿引導作用,扶持行業正能量,提升行風建設,樹立標桿品牌,創建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
“每一家醫療機構在執業中,要落實承諾書的各項承諾,自覺遵守依法守信治理規范的要求,”閆東方表示,每一位社會辦醫人都要去思考,在公立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同時,對社會辦醫療機構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社會辦醫只有規范執業,在內涵建設中下苦功,才是未來出路。

(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