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腫瘤治療上,化療主要通過直接殺死癌細胞來達到治療目的,但在臨床應用中,因為有血管的支持,部分殘留的癌細胞依然能通過血液汲取養分,維持生長。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醫學上出現了一種抗血管生成藥物。今天,我們來講講抗血管生成藥物中的小分子靶向藥物血管生成抑制劑,即阻斷血管生成的藥物,通過阻止養分
在腫瘤治療上,化療主要通過直接殺死癌細胞來達到治療目的,但在臨床應用中,因為有血管的支持,部分殘留的癌細胞依然能通過血液汲取養分,維持生長。
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醫學上出現了一種抗血管生成藥物。
今天,我們來講講抗血管生成藥物中的小分子靶向藥物—血管生成抑制劑,即阻斷血管生成的藥物,通過阻止養分和氧氣的供應,來 "餓死" 腫瘤。在某些病例中,它們甚至能夠縮小腫瘤的大小。
因為化療的局限性,血管生成抑制劑正成為腫瘤治療研發的一大熱點,迄今已有數十種血管生成抑制劑正在進行癌癥治療的臨床試驗。
本篇文章,主要分享一下該細分領域的市場現狀、主流產品和未來發展趨勢,幫助大家了解這個領域以及預判未來有哪些機會或者挑戰。
(PS.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劑中,還包含部分TKI藥物,因為此前文章已有講解,所以這里不做介紹。)
全球抗腫瘤市場中,血管生成抑制劑增長態勢猛增,Kalorama Information數據顯示,2010 年其市場規模僅為29億美元,至2018年,市場規模已經飆升至12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9.5%。并且,預測該細分領域2025年市場規模將逼近200億美元。
2018-2025年血管生成抑制劑市場規模 (百萬美元)
Source: Kalorama Information
血管生成抑制劑銷售額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多發性骨髓瘤(MM)的發力,數據顯示,僅MM一個細分市場的銷售額,就在整個市場中占比90%。
其中,Celgene(新基)是MM市場的龍頭企業,三款MM藥物來那度胺、沙利度胺和泊馬度胺牢牢占據這一市場,核心產品來那度胺更是助推Celgene市值的一路飆升。
公開數據顯示,來那度胺,2018年銷售額96.85億美元,位居全球暢銷腫瘤藥物TOP10榜首;2019年,銷售額108.23億美元,位居全球暢銷藥TOP10第三位;2020年,拿下121.06億美元,僅次于K藥,位居全球暢銷腫瘤藥物TOP10第二名,多次盤踞榜單前三,市場潛力巨大。
1、沙利度胺(反應停)
沙利度胺,MM一代藥物,同時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藥物。
20世紀50年代,沙利度胺在西德上市,商品名“反應停”,作為鎮靜劑和止痛劑,主要用于治療妊娠惡心、嘔吐等癥狀。 因其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輕且少,暢銷全球。但隨著“海豹兒”事件的發生,它瞬間跌落神壇,被強制退市。
此后,Celgene接棒,繼續對它開展深入研究,1998年,沙利度胺因為在MM治療上的優勢,被FDA重新獲批上市,至此,沙利度胺成功翻盤,找到自己的定位。
來那度胺,是沙利度胺新一代衍生物,療效更顯著,但是價格上,沙利度胺更親民,所以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場。
2、來那度胺(瑞復美)
來那度胺,MM二代藥物,目前已成為全球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特效藥,并被稱為“新三大神奇藥物”之一。
它是新基開發的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刺激T細胞活化的小分子藥物,主要用于治療MM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2005在美國、歐盟和日本上市,2013年在中國上市,2017年被納入國家醫保乙類,2019年隨著新基被BMS收購而易主。
另外,來那度胺已進入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多發性骨髓瘤指南2018版優先推薦用藥,也是中國2017年多發性骨髓瘤診療指南一線治療、二線治療、復發難治關鍵藥物。
3、泊馬度胺
泊馬度胺是Celgene公司推出的第三代沙利度胺衍生物,2013年2月獲FDA批準上市,目前尚未在中國上市。
泊馬度胺適用于先前至少已經接受過兩種治療藥物,包括來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對治療無效或者在最后一次治療后2個月內病情反復(復發和難治性)的MM患者。
簡單地說,泊馬度胺是對來那度胺治療的補充,主要適用于來那度胺無效或者耐藥的情況,另外,在適應癥的廣度上,泊馬度胺仍有待進一步開拓。
來那度胺是目前全球最暢銷的腫瘤藥物之一,也是目前全球最暢銷的藥物之一,近年來,一直維持兩位數的增長,未來潛力不可限量。
因此,在血管生成抑制劑領域,我主要給大家分析一下,來那度胺在我國的未來發展趨勢。
來那度胺逐步國產化
2013年,新基來那度胺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來一直壟斷國內市場。
而在我國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多發性骨髓瘤年發病率位居第二位,5年存活率最低,同時也是治療市場最大的,來那度胺作為治療MM的核心藥物,吸引許多國內企業布局。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已有豪森、齊魯、揚子江、正大天晴和北京雙鷺5家企業獲批生產來那度胺膠囊,且均已通過一致性評價,此外,目前正在申報的還有企業還有10多家。
面對競品的陸續入場,瑞復美在國內市場一家獨大的局勢不在。
來源:藥春秋
另一方面,瑞復美雖然在國際上暢銷,但在國內市場銷量一直很低迷,這與進口原研藥高昂的定價策略有很大關系,而國產仿制藥一向具有價格優勢,通過“低價”攻占市場,逐步形成市場替代。
價格大戰一觸即發
2017年7月,瑞復美為進入醫保猛降60%,雖然市場迅速放量,但是價格仍然不菲。
根據2018各地出臺的公告顯示,瑞復美10mg規格的價格為17050元/盒,25mg規格的價格為21644元/盒。
而本土企業的來那度胺定價則更靈活,同時也更具有競爭性。
據悉:
2019年6月,齊魯來那度胺膠囊以3980元/25mg*21粒被納入上海醫保支付;
此后,北京雙鷺藥業2個規格的來那度胺(10mg,25mg )最大降幅高達84%,25mg在山東掛網價低至3960元,刷新最低價;
隨后,正大天晴再度調整價格,25mg在上海的掛網價格,由原來的3970元降至3950元,再次刷新最低價。
不難看出,齊魯、北京雙鷺和正大天晴三家藥企的價格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隨著后續入局者的加入,這一局勢還將愈演愈烈。
同時,為保住原有市場規模,瑞復美在這場價格戰中,也無法獨善其身,價格下調是必然趨勢。
或進第五批采集
眾所周知,前四批帶量采購的品種一般都是臨床價值大、用量大且競爭較充分的品種,來那度胺已充分符合這些要求。
除了一家原研產品外,截止目前,還有3家國產來那度胺膠囊過評,分別是齊魯制藥(2019年5月視同過評)、正大天晴(2019年11月過評)和北京雙鷺(2020年6月過評)。
因此,從第三到第四批,來那度胺一直被業內預測會進入國家集采,雖然最終未出現在第四批集采的入圍名單中,但只要國家施行“藥品降價提質量”的大方向不變,來那度胺還是有很大概率入圍。
此外,有一件事值得我們關注,來那度胺已經被地方集采“盯“上了。
2020年4月23日,日照市醫保局發文稱2020年第一批集中帶量采購議價談判工作順利結束,其中,來那度胺赫然在列。
地方集采一般被認為是國采集采的試水,這同樣給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來那度胺離國家集采不遠了。
這一點,風云藥談作者張廷杰也在文章中做過預測“那度胺基本上進第五批集采了”。
最后:
有關腫瘤靶向藥的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這一領域,我主要給大家講解了腫瘤單抗、腫瘤TKI和腫瘤血管生成抑制劑,各細分領域的大品種、大企業都有介紹,內容較多,建議大家多回顧,下面,我繼續為大家分享腫瘤免疫藥物——PD-1。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丁偉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