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耗材是目前集采的靶點。國家敲定人工關節為集采品種之后,地方聯盟在骨科耗材其他領域也動作不斷。 相比去年的冠脈支架,針對骨科耗材的帶量采購政策相對更加完善,在高值耗材集采大趨勢下,聯盟采購已成為僅次于國家層面的大規模采購常態,經過談判議價
骨科耗材是目前集采的靶點。國家敲定人工關節為集采品種之后,地方聯盟在骨科耗材其他領域也動作不斷。
相比去年的冠脈支架,針對骨科耗材的帶量采購政策相對更加完善,在高值耗材集采大趨勢下,聯盟采購已成為僅次于國家層面的大規模采購常態,經過談判議價,骨科耗材價格正在迎來新的低價「標尺」。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編輯:秦酒
97萬套骨科耗材集體降價
8月11日,河南省醫保局發布《豫晉贛鄂渝黔滇桂寧青湘冀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盟采購公告(十)》(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對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湖北省、重慶市、貴州省、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湖南省、河北省十二省(區、市)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盟采購供應產品清單擬中選價格予以公示。(具體價格見文末)
其中,同一采購包內同一個產品(注冊證號、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材質相同)在不同二級目錄申報并擬中選的,取其在各二級目錄的最低申報價作為擬中選價格。部分普通接骨螺釘、中空(空心)螺釘(非鎖定)擬中選價格需要企業確認,具體確認工作另行公告。
此次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盟采購涉及普通接骨板系統、鎖定加壓接骨板系統(含萬向)以及髓內釘系統三大類產品,代表品材質為純鈦或鈦合金材質的橈骨接骨板、脛骨接骨板以及股骨髓內釘。

河南省醫保局在官網表示,醫療機構共上報產品需求量約97萬套;101家企業報名,89家生產企業參與競價,其中,國內企業76家,外資企業13家。
通過競價,71家企業的20751個產品擬中選,平均降幅88.65%。其中,普通接骨板系統價格從平均4683元左右下降至606元左右,平均降幅87.05%;鎖定(萬向)加壓接骨板系統價格從平均9360元左右下降至987元左右,平均降幅89.45%;髓內釘系統價格從平均11687元左右下降至1271元左右,平均降幅89.12%。
集中采購結果執行后,預計聯盟地區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采購金額將由每年84.37億元降至8.54億元,節約費用75.83億元以上。
采購周期自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原則上為12個月。到期后各聯盟地區可根據采購和供應等實際情況延長采購期限,延長采購期限原則上為 12 個月。采購周期內醫療機構完成協議采購量后,超出協議采購量的部分,中選企業仍需按中選價格進行供應,直至采購周期屆滿。
帶量采購注重臨床、市場
此次聯盟采購參與范圍大,覆蓋區域廣,覆蓋人口約5.6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0%。
河南省醫保局指出,本次聯盟采購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市場競爭為手段”,堅持招采合一,充分發揮集中帶量優勢。
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種類繁多,在售產品規格型號數近700萬個,占所有醫用耗材的一半以上。聯盟采購中,根據產品特點和臨床功效,合并為普通接骨板、鎖定(萬向)加壓接骨板和髓內釘三個采購包,并將接骨板、髓內釘及其配件整合成系統,統一確定基準價,保證各采購包內統一競價,公平競爭。
將保障臨床需求、保證產品質量、有效促進競爭作為此次聯盟采購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由醫療機構提前上報各品牌需求量,并采取適度競爭、多家中選方式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在確保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的同時,保障了聯盟地區醫療機構的使用習慣和市場格局。
據賽柏藍觀察,此次十二省聯盟集采先后發布了9個公告,分批分布執行。更加注重完善配套政策,實行伴隨服務和產品分別報價,確保供應配送和技術服務質量。
可以看出,集采并不是簡單粗暴的“壓價”,而是在降低價格的同時充分考慮臨床需求和市場競爭,著眼于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形成機制,政府僅負責采購的組織和政策制定,并非“政府集采”。
骨科耗材集采動作頻繁
骨科耗材中的人工關節、創傷、脊柱三大類是目前集采的錨點,從國家到地方都動作頻頻。
去年年底,一份《關于開展部分高值醫用耗材醫院采購數據填報的通知》的紅頭文件顯示,人工關節類、脊柱類、創傷類高值醫用耗材開始數據填報,有使用上述高值耗材的全部公立醫院,均參加填報。
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主要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類,涉及產品信息1萬余條,具體到規格型號約32萬條。骨科耗材的國家集采動作幾乎和冠脈支架國采同時發生。
在地方上,山東淄博七市聯盟、湖北省黃岡、遼寧省丹東、蘇州六市等都對骨科耗材進行殺價,其中單個產品最大降幅達94%。
2020年12月31日,山東省5類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產生擬中選結果,包含冠脈介入類快速交換球囊、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一次性使用套管穿刺器、心臟起搏器(雙腔)等5類耗材品種。
相關企業積極參與本次集采,163家國內外企業共申報了351個產品參加投標。降價金額最大的產品是某類型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由原來92418元降至4133.33元,單個產品降價88284.67元。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14家企業的14個產品平均降價86.26%。
2020年12月31日,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關于公示山東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擬中選結果的通知》顯示: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擬中選械企包括強生、施樂輝、捷邁、威高、春立正達等。
在國家動作上,今年6月21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1號)》,公告指出,按照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的總體思路,全國各省份組成采購聯盟,委派代表組成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代表各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及自愿參加的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等實施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由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承擔聯合采購辦公室日常工作并負責具體實施。
文件指出,本次集中帶量采購產品為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
對于正在進行的骨科耗材集采,國家醫保局指出,下一步將深入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根據耗材特征“一品一策”組織,重點將部分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的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采,并逐步擴大采購范圍,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在國家和地方集采的接連施壓下,骨科耗材市場新的價格范疇正在形成。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