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采購的鋪開,引發醫療行業競爭格局發生新的變動,國產械企得到重新洗牌的機遇,國產替代進口的進程也在加速。但客觀上來說,國產醫療器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國產產品大多聚集在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主任楊建龍對賽柏藍器械表示:
帶量采購的鋪開,引發醫療行業競爭格局發生新的變動,國產械企得到重新洗牌的機遇,國產替代進口的進程也在加速。但客觀上來說,國產醫療器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國產產品大多聚集在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主任楊建龍對賽柏藍器械表示:“國產替代進口并不足夠成熟,仍在嘗試階段?!眹a醫療器械想要實現真正的進口替代,只加速跟跑是遠遠不夠的。
| 來源:賽柏藍器械
| 作者:秦酒
國產大型設備,正在突圍
日前,安徽省醫保局發布文章《安徽開展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取得階段性成效》。

文章表示,2020年度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乙類醫用設備報名集中采購采購70臺設備。包括1.5T磁共振、3.0T磁共振、64排CT、直線加速器、骨科手術導航系統等。
其中國產設備中標比例顯著提高。國產品牌中標8臺,中標數量占比17.8%;國產設備(國產品牌和在國內生產的國外品牌)中標15臺,中標數量占比33.3%。國產設備中標比例較往年呈上升趨勢,基本形成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充分競爭的局面。
為激發國產械企整體活力,國家為國產醫療器械開辟的綠色通道正逐步加寬。據賽柏藍器械觀察,目前多地已發布優先采購國產醫用設備,嚴格審批進口醫療器械的規定。如四川公布59種醫療設備可采購進口,其他均要優先采購國產醫療設備。
浙江杭州市對已國產同類替代或已有相應進口數量的產品,要求原則上不得采購進口產品。湖南衡陽市醫保局在相關耗材集采中提出,中選進口產品占10%以下的份額。
推動醫療器械國產化不僅是醫療行業的事情,還關系到民族實體經濟振興以及國家信息安全的保護。最近5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增速遠高于國際水平,增速始終維持在15%以上,高于全球醫療器械市場10個百分點。屬地服務更好、性價比高、政策支持引導等特點,助推國內企業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優勢。
是跟跑還是并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產替代進口進程在持續加速,也獲得了很明顯的效果,但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在高端設備領域的實力依然比較薄弱。據賽柏藍器械觀察,我國三甲醫院中使用的大型醫用設備大部分仍是進口設備,國產設備能進到一線醫療機構的都是鳳毛麟角。
楊建龍對賽柏藍器械表示:“實際上目前在中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國產醫療器械還處于一個跟跑的階段,還沒達到并跑和領跑。國產替代進口還未到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仍在嘗試?!?/span>
他表示,目前國產替代進口主要是一些常規設備,以及一些常用的大型設備,集中在中低端的設備領域,包括核磁1.5T以下、64排CT以下。超聲監護、IVD設備等常規設備替代程度較高。
“目前這兩年的國產替代發展蠻快的,但在影像等一些高端手術器械和生命支持設備,我們還是有一些差距的?!睏罱垖惏厮{器械表示。
他提到,目前國產替代進口的局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層面,我們在有些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領域還沒有突破先有的瓶頸,在某些高端領域一些技術性能和產品質量跟進口產品還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就是用戶的認可度問題,特別是大型醫院還是偏愛于進口設備,歷史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還需要很多工作去做。
據賽柏藍器械觀察,按照目前情況來看,常規的國產醫療器械是基本能滿足國內臨床需求的,但臨床醫生的使用意愿和行為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產器械的市場競爭力,并且患者對國產器械的信任程度也直接影響醫生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選擇國產器械的比例要高于二、三級醫院意愿。
因此,除了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之外,打破固有觀念,鼓勵使用國產醫療器械的社會氛圍和環境也同樣重要。
彎道超車不能只重速度
隨著帶量采購的不斷成熟,集采對整個高值耗材產業鏈正起到重塑的作用,研發、生產、銷售等模式都在發生變化,一些國產械企龍頭正在通過橫向整合擴充實力,拓寬產業鏈。
雖然在高值耗材領域90%以上的國內市場依然被跨國巨頭占據,但在政策支持和技術革新下,目前中國在冠脈支架、骨科等高值耗材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實現了部分進口替代。
但需注意的是,不少國內仍在走模仿的老路,在帶量采購下,產業集中度提升,市場份額更多地向頭部企業聚攏,模仿帶來的同質化是集采中是沒辦法走遠的。彎道超車必須要創新,需要重視關鍵技術和研發投入。
另外,政策只是引導,市場才是核心,進口產品帶來的激烈市場競爭能夠激發國產械企潛力,“不能一刀切的排斥進口產品,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楊建龍表示。
對未來哪些品種會加快國產替代,他表示,目前應該還是集中在一些中低端的大型設備,尤其是IVD領域,包括一些國產比較成熟的高值耗材和性能很好的低耗品,這些領域會加快國產替代。另外在呼吸機、超聲、數字影像等領域,國產產品都在不斷進步。加上國家政策以及行業引導,國產替代會不斷加速。
無論如何,國產替代的趨勢不可逆,未來會有更多中高端領域被攻堅,但只加速是不夠的,破局的關鍵仍是研發和技術。
—END—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