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斷供被罰,恒瑞失標被噴,集采下的藥企為何左右不是? 來源:藥智網/頭孢 近日,共和國長子華北制藥難得上了一次醫藥“熱搜”,卻并非好事。 一年前費盡心思爭搶來的品種,不僅沒為華北制藥帶來巨大的經濟增益,如今反而因“產能不足”無奈斷供,反遭重罰
華北斷供被罰,恒瑞失標被噴,集采下的藥企為何左右不是?
來源:藥智網/頭孢

近日,共和國長子華北制藥難得上了一次醫藥“熱搜”,卻并非好事。
一年前費盡心思爭搶來的品種,不僅沒為華北制藥帶來巨大的經濟增益,如今反而因“產能不足”無奈斷供,反遭重罰,成為首家因斷供被列入國家集采“違規名單”的企業。
回想兩月前第五批全國藥品集采的擬中選結果公布當日,恒瑞痛失碘克沙醇36億造影劑市場;半年報業績現史上最低,原因直指集采導致仿制藥營收下滑。
藥企中標不是,不中標也不是,藥企人紛紛控訴集采極限壓價對企業造成的經營困難,一時之間苦水滿天飛,牢騷遍地。
那么集采這種供給關系是否是導致斷供的必然因素?華北制藥此舉是否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從而從根本上優化現有集采模式?
華北制藥“斷供”背后的真正邏輯
在此次斷供事件中,華北制藥公告并未提到價格、原料方面情況,明顯是回避了最核心的經濟因素,說到底站在企業角度上來說,盈利永遠是第一要務,合理規避營收風險也是必要手段。
至于有人質疑的暫時性單品經濟虧損,不至于從整體上決定斷供,導致在之后的集采中喪失主要大品種集采機會的說法,其實也存在一定質疑。畢竟惡性循環一旦打開,就會如決堤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產能不足的說法明顯站不住腳跟,或許說并不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背后真正深意有待思考?
當然,由于原材料供應問題而出現斷供的情況也的確是存在的,例如此前蘇州東瑞無法保證注射用頭孢美唑鈉的正常供應的原因是采購不到該藥品的原材料。畢竟招投標雙方無法真正精確預測藥品真正用量,市場擴容時有發生,部分藥品的供應緊張情況實屬正常。
集采重壓下,扛不住的還有恒瑞
8月19日晚間,恒瑞醫藥披露2021年半年報,期間研發投入25.81億元,凈利潤卻近乎零增長,增速創下18年來新低。原因主要歸于受國家和地方帶量采購的影響,傳統仿制藥銷售下滑。
但事實卻是不只仿制藥,面臨集采重壓,就連被寄予希望的創新藥同樣不能幸免于難。
繼去年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個藥品,報告期內銷售收入環比下滑57%,之后與今年3月以85%降幅代價進入醫保目錄的卡瑞利珠單抗,銷售收入同樣出現環比負增長。開年至今,恒瑞股價一瀉千里,市值蒸發近3000億,無疑迎來生涯中的至暗時刻。
更可怕的是,今年6月開展的第五批集采中,恒瑞痛失重磅產品碘克沙醇注射液和格隆溴銨注射液。而這一切的背后始終圍繞著“集采”二字。
面臨集采,大多數企業無論行業地位是高是低,營業規模是多是少,是創新型企業還是仿制藥企業,到最后都是“進退兩難”的死局。
集采的經濟學邏輯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藥品終究只是一個載體,根本上就是一個結構式。與大多數商品并沒有明顯區別,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看似是個標準,實則僅僅是一個底線,在這之上的空間依舊有好有壞。各家藥品之間也必定有著不一的優劣勢。
小到衣服、褲子,大到房屋、汽車,價格尚有區別,統一定價的藥品形式,何至于一竿子打死,房子只能100萬一套,那誰還住小戶型,全住別墅算了。
把質量不一的藥品,放到一起競爭,價低者得,或許從根本上有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在滿足價格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地在其他地方補回來。
2020年英國脫歐,英鎊貶值之時,就有部分巧克力生產企業面臨單品收入下降的問題,未選擇提高巧克力單價,而是讓每單位巧克力實現"瘦身",導致三角巧克力棒(Toblerone)上著名的"山峰"的數量明顯減少。
如果用到醫藥行業上,是否會有部分企業在過低的中標價前提下選擇縮減藥物療效,延遲治療周期來實現營收風險規避?藥的名字可能沒變,在滿足一致性評價標準的前提下,工藝上是否有調整,原料會不會變差?
其實,理想的藥品價格應當既反映藥品的臨床價值,又反映藥品供需關系。然而在強制性降價政策下,藥品價格虛高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真正的供需關系與臨床價值又是否得到了體現啦?
正如之前蔡江南分析而言:“有時候,政府往往只是為了獲得老百姓的好感,一味降低藥品價格,這樣其實是達不到效果的。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只改藥價的局限性,還需要深層次和系統的改革措施,才能夠解決許多長期的問題。”
迫切需要降低用藥負擔的老百姓沒感覺到實際效果,做藥的企業卻在叫苦連天,尷尬的局面下有關部門卻又無可奈何。
集采的理想形態
針對集采目的,其理想狀態也基本可以判斷。
首先,缺乏創新力且藥效不佳的企業退出市場,這是整合行業資源,放大收益的必然途徑,將優勝劣汰的法則完美詮釋。最終創造出真正意義上的能回饋社會、推動社會的企業。
其次,是讓真正的好鋼用到刀刃上,基本用藥負擔成倍降低的同時,卻又不會讓企業負擔過重,有目標、有動力地向好的方向發展。
再者,百姓用藥既要便宜,也要療效最佳,萬事追求一個性價比。
不過終究而言,如今的集采僅僅還只是開始,蹣跚學步也免不了磕磕碰碰,更別提戰略規劃的實施必將是困難重重。集思廣益、將市場與政策再次歸于理性的路上才是根本目的嘛。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藥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