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發布了《關于印發福建省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探索臨床醫學“4+4”長學制。未來醫學教育精英化或將成常態。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又一個省探索“4+4”
近日,福建省發布了《關于印發福建省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探索臨床醫學“4+4”長學制。未來醫學教育精英化或將成常態。
作者|趙小樺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又一個省探索“4+4”長學制了
9月2日,為進一步加快福建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全面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福建省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探索臨床醫學“4+4”長學制。
文件要求,實施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工程,擴大“5+3”一體化培養規模,探索“4+4”長學制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學、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碩博貫通式復合型高端人才培養。并支持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與復旦大學、福州大學等高水平大學聯合開設交叉學科專業等。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拔尖創新醫學人才。
公開資料顯示,“4+4”學制的臨床醫學教育模式開始于上世紀初的北美,是將醫學教育定位于多學科本科教育基礎之上的研究生教育,其中第一個“4”是指4年通識性的本科教育,第二個“4”才是指4年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為世界醫學教育主流模式中的一種。
實際上,除了福建外,國內已有多地高等院校在醫學生教育培養方面借鑒國際經驗,率先探索并實施臨床醫學“4+4”學制,像北京協和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以北京協和醫學院為例,據《看醫界》了解,早在2017年10月,北京協和醫學院就曾積極探索創新,制定了醫學教育的改革方案。而從2018年9月開始,北京協和醫學院就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的推動下,借鑒國際經驗,正式實施“4+4”學制的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同年,試點班開始招生,其招生規模雖不超過30人,但擬招對象皆是北大、清華及中科大的本科生,走的是精英教育路線,引起了醫療界的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該教育模式允許非醫學類本科生就讀臨床醫學博士,而王辰則是希望通過這種根本性的教育改革,招收具有多學科背景,真正喜愛醫學的優秀人才,培養出未來推動醫學發展的高素質醫師和醫學界領導者。目前北京協和醫學院雖然在招收對象所涉及學校的數目和水平予以放寬,如擬招收的2022級臨床醫學試點班學生畢業學校放寬到37所,但其中仍不乏北大、復旦、南開等國內一流院校。
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之前,公開資料顯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于2002年開始探索開啟了“4+4”培養臨床醫學博士的模式,并于2018年9月公布了2019級臨床醫學“4+4”項目碩博班報考指南的信息,招收人數與前者相差不多,僅25名,要求具有推薦免試資格的優秀應屆國內雙一流或原985和211綜合性大學理工類和文史類本科畢業生。
據該校2021級八年制(4+4)碩博班招生簡章顯示,擬招收人數沒變,但原則上仍要求在雙一流高?;蚓C合性大學雙一流學科具有推薦免試資格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非醫學相關專業)。此外,該校還稱:早在2002年便開始每年從重點綜合性大學選拔招收部分優秀本科畢業生攻讀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
與前者類似,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巴德年班采取的也是類似模式。據該校官網顯示,巴德年班早在2005年便已創立,其培養目標是醫學界未來的領袖人物,采取本—碩—博“八年一貫、兩段完成”的醫學博士美國培養模式,學生在前4年可以選擇學習浙大非臨床醫學的任何專業,從第5年開始進入醫學專業課程學習,完成學業者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可以預見的是,類似北京協和醫學院等高校對“4+4”模式的探索,其目標都是向培養醫學精英方向發展。而關于學校如何培養醫學精英,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務處處長馬超曾總結為“小規模招生、高層次培養、高質量輸出”。
醫學回歸精英教育或是未來趨勢
據了解,目前我國高校所探索的“4+4”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多借鑒于美國,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醫學教育曾一度存在學制復雜、門檻參差不齊等諸多問題,在學制上,長短不一,少則3年,多則8年,有的甚至沒有專業教育背景也以各種規則進入了醫療行業,甚至出現5+3、七年制、八年制等各種學制并行的情形,標準不統一。而這些也是造成后來醫學水平良莠不齊、醫師同質化程度較低的重要因素。
鑒于此,在國內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上,國家有關部門、高校等都在不斷地探索和嘗試,并逐步形成了現在較為常見的“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
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王辰在談及醫學人才的培養時曾表示,培養醫學生,必須符合醫學教育規律。而在去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副校長陳義漢院士還曾建議建立中國特色的“5+3醫學博士”醫學教育模式,在五年制醫學本科教育的基礎上,有效銜接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最終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并表示這適合中國國情,也與國外“4+4”學制培養臨床醫學博士殊途同歸。
有人認為,醫學教育改革在朝著精英化方向發展,原上海市衛計委科教處處長張勘曾表示認同:“醫學院校教育必須要回歸精英教育,全世界都是這樣。應該最好的學生念醫科,最好的醫學生變最好的醫生。醫院不僅是用人單位,也是培人單位。應該醫教協同,卓越醫生的培養培訓,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無縫銜接,職前職后一體化?!?/span>
外科學博士、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溫柔醫刀”公眾號創始人兼運營人鄭陽春則表示,人命大于天,一句話就定調了醫生的培養必然是精英教育!而“新聞一加一”微博也提到“庸醫不如無醫”,中國醫學教育要走“精英教育”的路,同時著名主持人白巖松還表示,我們都希望能遇到良醫,而良醫的培養在全世界包括我國醫學的發展歷程中,一直是精英教育。
而教育部關于《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8780號建議的答復》中也提到:醫學教育的本質是精英教育。
此外,近一年來,關于高質量醫學人才的培養,國家在政策層面也對相關人員的學歷層次逐步收緊,推動人才培養逐步向高學歷方面發展。其中,前不久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就明確:國家實行醫師資格考試制度,除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滿三年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需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今年3月,教育部也發文,提出撤銷中專農村醫學專業。
而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出,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嚴格控制高職(專科)臨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同年12月,三部門還聯合發文,推動中醫學長學制教育改革,試點探索中醫學九年制人才培養。
實際上,這一系列舉措都是在推動醫學人才的培養體系向更規范、有序、精英化方向發展。對此,一位資深醫學教育專家曾向《看醫界》表示,醫學必須是精英教育,但也應該是精英待遇,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將很難吸引優秀人才學醫,從醫。(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