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新增市場規模在擴大的同時,倒閉潮也來得轟轟烈烈。 作者|蕭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醫美新增市場規模在擴大的同時,倒閉潮也來得轟轟烈烈。 據企查查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我國“醫美”相關企業
醫美新增市場規模在擴大的同時,倒閉潮也來得轟轟烈烈。
作者|蕭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醫美新增市場規模在擴大的同時,倒閉潮也來得轟轟烈烈。
據企查查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我國“醫美”相關企業的注冊量總體呈增長趨勢。另一方面,2021年上半年,醫美相關企業已吊注銷1413家。

快生快死成為醫美行業的顯著特點。
一位行業人士曾對媒體表示:“投資人大多不懂醫療,他們進入醫美行業后,以為可以賺大錢,但是他們不太了解技術風險和經營風險。”
何止技術風險和經營風險,醫美領域高代價的獲客方式同樣值得關注。
看起來挺掙錢,醫美機構卻不掙錢
據艾瑞咨詢數據,2019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增長率達22.2%,并預測2023年我國醫美用戶將達到2548.3萬人。
巨大的市場及高利潤使得各路資本紛紛入局醫美領域,“看醫界”了解到,醫美行業的產業鏈一般包括上游原料供應商以及耗材設備等廠商;中游醫療美容機構;下游終端用戶等。
實際上,產業鏈的上游是獲利最大組成部分,據統計,醫美原材料頭部企業的毛利潤可達75%到85%,而凈利率也能達到30%。
以上市公司愛美客為例,其招股書顯示,2019年一支嗨體的成本價僅為24.72元,一支容量1.5ML的嗨體價格在1千元至4千元不等。據報道,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三家“玻尿酸”上市公司的玻尿酸業務毛利率的平均水平已經超過90%。
然而醫美耗材、設備儀器等是上游定價,成本相對來說透明;房租物業、人員收入成本支出是相對固定。這其中最大的變動因素,就是醫美機構的獲客成本,也就是說,對于處于中游的醫美機構來說銷售是唯一可節省環節。
醫美機構獲客成本高,已成為醫美市場很大的痛點。據報道,受制于巨額的營銷費用,醫美機構盈利水平舉步不前,業內盈利機構占比不足30%。
據了解,在民營醫美機構中,獲客來源主要有渠道和直客兩大類。在過去十年內,民營醫美機構絕大多數是通過渠道獲客。靠各大平臺引流,如百度、新氧、大眾點評美團、淘寶、小紅書、抖音和快手等方式。
顧客在醫美機構成功消費后,渠道可獲取一定比例的傭金,據報道,近年來醫美營銷渠道占比很高,約占50%。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醫美機構平均單位獲客成本為3000元-5000元。
據行業人士告訴“看醫界”,假如渠道推薦的一個客戶在該醫美機構一共消費了100萬,那么就意味著需要分給渠道近60萬傭金。
從開業到倒閉僅需一年
高昂的獲客成本,使得很多醫美機構難以在財務上打平。渠道商拿走一半收入后,再扣除醫藥、醫療器械等原材料、人員工資及租金等成本,醫美機構到手的收入所剩無幾。
把醫美當成“短平快”生意是多數醫美機構倒閉的重要原因,醫美機構單純靠銷售和流量,而沒有品牌和知名度,對顧客缺少吸引力是倒閉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醫森資本調研顯示,國內不少醫美機構從開業到倒閉僅需一年。不少民營醫美機構新店開業后,通過渠道買流量做促銷,前三四個月看起來經營的紅紅火火,實則是不少顧客買卡預付費,此后,隨著引流減少,對顧客缺少吸引力,復購消費降低,醫美機構財務負債浮現出來。
為此,部分整形機構使用偽劣藥品器械、大漲手術費或聘用無相關醫療資質從業人員、超范圍執業來擴大利潤空間,亂象加劇,部分醫美機構涉黃涉黑違法行為,深陷“騙貸”漩渦。
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超范圍經營的醫美技術數量超過2千家,而非法經營醫美店鋪數量超過8萬家,合法合規醫美機構行業占比僅為12%。
僅靠流量獲客難以繼續
有亂就有治!
以浙江為例,自2020年以來,浙江共查處醫療美容機構違法案件761起,罰沒款857.7萬元,吊銷機構許可證10家,責令停業17家,吊銷醫師證1人,暫停執業22人;查處非法醫療美容案件1080件,罰沒款3861萬元。
2021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重點打擊違規醫美服務,以及醫美廣告“制造容貌焦慮”的行為。在此文件下發后不久,部分上市醫美相關機構股價大跌。
醫森資本聯合創始人洪浩淼表示,醫美機構也要想著做長期工程和品牌工程。越來越多的醫美機構意識到,僅靠流量獲客,醫美機構難以長期維繼。從醫美消費復購的概率看,更重要的是直客模式,直客模式更注重性價比和服務愉悅感。
“這意味著醫美機構的經營管理者,要開始重視品牌和口碑,關注醫療機構的長期發展。而近年醫美機構的開業快、倒閉更快的現象實際上是行業洗牌標志,未來只有具備一定實力和能力的醫美機構才能經過優勝劣汰,成為向行業頭部聚集的企業。”(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