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做得越安全,就越沒有存在感”,似乎是所有麻醉醫生的心聲。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手術之后,很多患者跟醫生說,你的刀開得很好,我一點都不痛……其實真正讓患者不痛的是麻醉醫生。由于麻醉醫生
“麻醉做得越安全,就越沒有存在感”,似乎是所有麻醉醫生的心聲。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手術之后,很多患者跟醫生說,你的刀開得很好,我一點都不痛……其實真正讓患者不痛的是麻醉醫生。由于麻醉醫生是在幕后,很多患者可能都不知道誰給他上的麻醉,手術之后可能都在夸主刀醫生,沒有誰是夸麻醉醫生的。”擁有16年臨床麻醉經驗、在國內較早創立麻醉醫生集團的夙呈醫生集團創始人陳淑君,在談及麻醉醫生的現狀時表示。
“麻醉做得越安全,就越沒有存在感”,似乎是所有麻醉醫生的心聲。
認可少、壓力大、收入低、猝死多,不少麻醉醫生選擇了改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麻醉醫生數量不足。有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擁有麻醉醫生大約8.5萬人,每萬人擁有麻醉醫生僅0.5人,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麻醉醫生缺口高達30萬。
而麻醉醫生的短缺也導致很多地方無法順利開展無痛分娩、無痛內鏡、癌痛治療等,這也給醫療機構、尤其是民營醫療機構帶來很大挑戰:不光招人難,留人也難。
在此背景下,該如何解決醫療機構麻醉科建設或發展的難題?10月23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指導,看醫界主辦,鵬瑞利國際醫療健康中心、海爾產業金融戰略合作支持的2021上海醫交會(第四屆全國醫交會)在上海召開,夙呈醫生集團創始人陳淑君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探索,提供了一條路徑,就醫生集團如何助力醫療機構麻醉科發展做了分享。

會上,陳淑君領銜的夙呈醫生集團麻醉專科團隊,還獲得了“2021年度中國品牌醫生團隊”這一榮譽。
(右三為陳淑君)
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麻醉,顧名思義,就是用藥物或其他方式,讓患者對疼痛或不適感暫時失去知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來進行手術。麻醉一方面可以為患者消除疼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舒適的診療,而麻醉醫生則要為外科醫生創造良好的手術條件。
麻醉既是手術順利進行的關鍵,更是關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環節。業界有句名言:“在手術當中,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據介紹,麻醉醫生的工作貫穿手術始終,涵蓋術前、術中和術后。術前,要對患者進行訪視,確定麻醉方式,制定麻醉方案;在手術當中要實施麻醉,填寫麻醉記錄單,其中最主要的是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保證患者安全;而手術之后是讓患者能夠平穩蘇醒過來,根據需求對患者進行術后鎮痛。
不止于此,據陳淑君透露,麻醉醫生面對的是全院的手術,除了承擔臨床麻醉之外,還有重癥醫學、疼痛科,包括無痛人流、無痛分娩、無痛胃腸鏡等在內的一些無痛檢查,也都需要麻醉醫生參與。
麻醉科重要,建設卻不容易
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麻醉科在醫療機構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凸顯,特別是在醫療安全保障、運行效率方面發揮著平臺和樞紐作用,在舒適化醫療方面起著主導作用。
麻醉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作用大,卻不意味著容易。
陳淑君認為,建立麻醉科不僅需要專業的醫生、工作制度,還需要專業的工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門診流程、會診流程、暫停手術流程、接臺手術流程、急診手術流程、術后鎮痛管理流程等,從而促進科室高效運行。
然而,由于麻醉科的專業性,即使是醫療行業內的非麻醉科醫生對麻醉學科也不很熟悉,再加上質控對麻醉方面的管理又非常嚴格,麻醉科的建設和管理都存在一些困難。
首先,在麻醉科室的人員建設方面,需要配備的麻醉醫生數量較難把握。以非公立醫療機構為例,陳淑君表示,現階段非公醫療機構生存和發展仍較為困難,業務量仍無法保持穩定增長,這種情況下,很難確定需要聘請麻醉醫生人員數量,很可能出現麻醉醫生人員不足或麻醉醫生沒有手術可以做的情況。
據其介紹,由于民營醫療機構的患者數量很難保證,有時候一天一臺手術甚至幾天都沒有一臺手術,有時候一天可能10多臺手術。平時養一個麻醉醫生都嫌多,周末五個麻醉醫生都嫌少,很難進行數量把握,更難談科室建設。
同時,他也指出,按照目前的規定,手術室內主治以上的麻醉醫生與手術醫生的比例應不低于1:3,也就是說如果醫院有30個外科主治醫生,就應該配10個麻醉醫生,麻醉醫生的需求量大毋庸置疑,但由于醫生培養周期長、承擔風險大、壓力大等因素影響,麻醉醫生隊伍總量缺口大,這個配比是比較難做到的,相應的人力成本也較高。
除此之外,非公立醫療機構還可能面臨招聘麻醉醫生難的問題,招不到,或者招到的也不確定是否合格,試錯成本很高,因為“麻醉一旦出錯,基本上是重大醫療事故,死人的可能性比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對一些專科性的非公醫療機構而言,由于手術種類相對較為單一,也不利于吸引一些年輕麻醉醫生入駐,“處于成長期的麻醉醫生更傾向于去公立的大三甲醫院、綜合性醫院,以便得到全面的培養,單一的麻醉做多了,其它科的麻醉可能就不會做了”。
如何助力醫療機構麻醉科發展?
在民營醫院里,麻醉科雖建設難,卻不代表無解。“從提供醫生、科室共建、重資產投入到入股參與”,歷經多年探索,夙呈醫生集團在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的同時,也為醫療機構的麻醉科建設增添了一份助力。
據悉,夙呈醫生集團自2017年7月成立以來,就長期專注于泛麻醉領域,致力于麻醉服務及麻醉醫生的培養,現已發展為擁有近400多位麻醉醫生、服務近200多家非公醫療機構、覆蓋全國6個城市的醫生集團。而像上海禾新醫院、上海冬雷腦科醫院、上海壹博醫院、摩爾口腔、希瑪眼科、企鵝杏仁等知名機構均是其合作伙伴。
陳淑君介紹,通過招聘培養一批高素質全職麻醉醫生,同時集合各地三甲醫院、大型綜合性醫院及專科醫院的兼職資深麻醉醫生,為有需要的醫療機構提供臨床麻醉、麻醉科建設與管理等服務,是他們目前在做的事情。
在陳淑君看來,麻醉類醫生集團的介入,不僅可以提供技術支持,還能減少醫院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支出。
為了有效提高醫生和手術的匹配度,并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充分保障醫療安全,夙呈醫生集團自主開發了領先同行的線上手術預約排班系統,并同步開發了線上質控管理系統。
在此基礎上,陳淑君表示,我們可以根據院方手術量和手術類型,靈活派遣麻醉醫生人數和有針對性地派遣麻醉醫生,避免手術少時養閑人,手術多時人手不足以及不能滿足所有種類手術需求的困境。
同時,他還指出,由于麻醉醫生是由夙呈進行聘用的,他的人事關系也在夙呈,對于醫院而言,麻醉科是不用醫院進行額外支出的部門。而醫院也可以將麻醉科交由他們進行整體托管,從而減少醫院額外的管理成本。
此外,陳淑君認為,為每個麻醉醫生購買保險、設立風險基金,也可以為醫院增加抗風險能力。
而為了整個手術的安全,除了要給自己的員工、醫生進行培訓外,還應對醫療機構其它科室的員工,像手術室的護士進行培訓,而他們也正是這么做的。
為了在麻醉質量和麻醉質控上更好地做好管理,陳淑君還表示,他們全職聘任了浙大邵逸夫醫院麻醉科原來的主任鐘泰迪教授加入夙呈作為技術顧問。同樣是在今年,還與上市公司江蘇愛朋醫療(股票代碼:300753.SZ)在醫美麻醉安全及舒適化醫療領域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截止2021年9月,已完成31000多例麻醉,單日最高麻醉量200多例,預計今年年底達到4萬例”,陳淑君在大會上透露,2020年在上海地區,夙呈醫生集團完成的麻醉量達3萬多例,而醫生集團剛成立時,一月僅30多臺麻醉手術,但今年前三個月,月均麻醉手術量就達到了3000臺。(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