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牽頭,攜手全國19個省市43家醫院共同組建的中國醫院科研誠信聯盟正式成立。湘雅醫院為聯盟主席單位,該院科研部主任郭華擔任聯盟主席。 來源|看醫界據公開資料編輯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湘雅”牽頭,科研誠
近日,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牽頭,攜手全國19個省市43家醫院共同組建的中國醫院科研誠信聯盟正式成立。湘雅醫院為聯盟主席單位,該院科研部主任郭華擔任聯盟主席。
來源|看醫界據公開資料編輯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湘雅”牽頭,科研誠信聯盟成立
11月21日,在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單位指導下,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牽頭,攜手全國19個省市43家醫院共同組建的中國醫院科研誠信聯盟正式成立。湘雅醫院為聯盟主席單位,該院科研部主任郭華擔任聯盟主席。
據了解,該聯盟是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吉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共同發起,由國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自愿組成的非贏利性合作組織。目前首批聯盟成員單位36家,分布于全國19個省份及直轄市,其中湖南省6家。
在成立大會上,聯盟單位還向全國醫院發出倡議,要“以身作則,自覺做學術不端的抵制者,做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做優良學風的推動者,為學術創新、學術繁榮和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悉,該聯盟以“科研誠信蒂固根深,醫學創新風清氣正”為愿景,以“自律為本,宣教為先,預防為主,協同為基,監管為要”為使命,著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誠信建設新格局,營造崇尚創新、鼓勵探索、誠實守信的良好醫學科研環境,從而有效引導廣大醫學科研人員提高誠信意識,堅持倫理原則,尊重知識產權,養成良好科研行為習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聯盟主席單位湘雅醫院是國家衛健委直管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編制床位3500張,在今年4月,該院就率先開展了以“筑牢科研生命線”為主題的科研誠信建設月專項活動,進行專題講座、專題研討、文件學習、自查自糾等,為醫院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保駕護航。
不到半年,衛健委科教司通報9批科研不端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研投入的大幅增加,業界對科研產出的預期增大,但醫務人員受職稱晉升等多種因素影響,科研不端行為時有發生,這也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021年6月3日,國家衛健委科教司重磅出擊,宣布開設醫學科研誠信專欄,借此宣傳科研誠信政策法規,讓醫療機構、醫學科研機構和廣大醫學科研人員以通報的科研誠信違規案件為戒,規范自身行為。
隨后不到一周時間,新開設的醫學科研誠信專欄就迎來了第一批科研不端行為通報案例。據悉,此次通報的7起科研不端案例,涉及8家公立三級醫院、23名醫生,而所涉論文多為2017年至2019年發布,涉及論文數據與圖片造假、第三方代寫等。
此后,在醫學科研誠信問題處理結果通報方面,新專欄更是動作頻頻,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打擊力度可謂強勁。
8月19日,衛健委科教司公布10起醫學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結果,集中表現為代寫代投論文,購買論文數據及圖片拼湊、篡改等,并導致27人被嚴肅處理。
進入到9月份后,“嚴打”勢頭有增無減。僅一個月內,就接連通報了3批、合計40起醫學科研誠信案件的處理結果,因論文買賣、偽造和篡改研究數據等科研不端行為,12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而在10月份通報的46起案件中,波及人員則又創新高,達到了140多人。
緊接著,11月12日,科教司再次通報了24起論文造假,其中涉及20家醫院、77名醫務人員。僅隔一周,又通報了36起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結果。
截止11月24日,半年來,國家衛健委科教司通報的醫學科研誠信案例已有9批,涉及的科研不端案件每批7至36個不等,總計達163起,其中不乏三甲醫院。

據“科研與誠信”統計,在這163個案件中,涉及108個機構,處理509人次,其中39人涉事兩次,對于涉案人員,大部分給予談話、批評及取消晉升或評審資格,但也有嚴重者直接被撤銷醫師資格。
據悉,所涉論文主要涉及買賣論文、購買論文數據及圖片拼湊、偽造實驗過程、篡改研究數據和圖表等學術不端行為,而僅論文和數據的買賣就占了半壁江山。
政策加持,嚴打醫學科研失信
科研誠信作為醫學科技創新的基石、保障和生命線,不容忽視。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批示科技界專注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重視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問題,而國家也不斷地出臺相關政策,對違規失信人員予以追責、打擊。
醫學科研誠信專欄開通時,重申了近年來多項關于打擊科研誠信不端的政策。
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
并保持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建立終身追究制度,一經發現,隨時調查處理。相關責任人輕則給予科研誠信誡勉談話,重則將依法開除學籍,撤銷學位,收回醫師執業證書,取消晉升職務職稱,甚至終身禁止從事醫院科研、教學工作及記入失信名單等。
同時,7部委還再次發文重申《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不準由“第三方”代寫論文、不準由“第三方”代投論文、不準由“第三方”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不準提供虛假同行評審人信息和不準違反論文署名規范。
據了解,2016年3月,由科技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15個部委聯合制定的《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嚴重失信行為記錄暫行規定》,其中列舉了8大失信行為,并明確建立嚴重失信行為數據庫,對列入嚴重失信行為記錄的責任主體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而在今年2月,為了進一步加強生物醫學科研誠信體制建設,規范醫學科研誠信行為,強化醫學科研機構科研誠信監管責任,國家衛健委等3部門還聯合修訂并發布了《醫學科研誠信和相關行為規范》,明確了醫學研究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規范,同時突出了醫學研究機構科研誠信主體責任,要求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管理體系,加強內部管理和成果管理等。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政策層面對醫學科研誠信不端行為打擊越來越嚴厲,醫院層面對科研誠信的重視,中國醫療的科研誠信問題或將迎來一定改觀。(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