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品,在藥店可有可無? 大健康產品不再是擺設 不少藥店很早就經營過大健康產品,那時還不叫大健康產品,通俗地叫保健產品,而且大多來自不太知名的廠家。 當時,藥店不把這些當做自家主推產品,總認為藥品才是支撐藥店生存的大頭,其他產品只是擺設,
大健康產品,在藥店可有可無?
大健康產品不再是擺設
不少藥店很早就經營過大健康產品,那時還不叫大健康產品,通俗地叫保健產品,而且大多來自不太知名的廠家。
當時,藥店不把這些當做自家主推產品,總認為藥品才是支撐藥店生存的大頭,其他產品只是擺設,因此一直將其看作可賣可不賣的產品——放置在不顯眼的柜臺或貨架上,大部分產品走不了貨,后來也慢慢下了架。
那時的藥店只是從經濟利益的角度看問題,認為廠家鋪貨上來,藥店本身沒損失,并沒有想到大健康產品會成為改變藥店產品結構的重要籌碼。
現今,受醫院藥品零差價等政策的影響,國采中標品種大幅度降價,處方外流不再是藥店獲利途徑,正常藥品利潤的空間被擠壓得越來越小。
很多連鎖藥店,都把經營大健康產品當做藥店未來生存與發展的一個方向。
為了豐富店里的品種品規,一些藥店經營者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增加一部分大健康產品,一是為了滿足部分小康家庭的亞健康需求,二是可以增加門店的毛利率,三是實現提前布局,擴大藥店的經營范圍,為今后藥店多元化經營打下良好的基礎。
藥品不能是唯一利潤來源
若不改變原來只以藥品利潤為唯一進項的經營思路,那藥店今后的生存必定會出問題。
藥店經營者可以嘗試敞開胸懷、擁抱大健康產品進入,只要不付現款都可以接受,尤其是一些知名廠家產品,還可以免收進場費。
但有一個條件,廠家不能把產品放進店里就不聞不問了,必須提供全方位的產品知識培訓,讓每個店員都了解產品的特性和同類產品的差異。
經營者們也清楚當下藥店不好做,各類電子商務平臺已經涉足醫藥零售市場,網上藥店價格越來越透明,把原先廠家管控的價格體系沖擊得七零八落,以后,藥店對藥品的經營,還要受醫保控費的制約,不能再像原來那樣可以隨心所欲的在店里亂刷醫保卡了。
由此看來,經營大健康產品應該是一條很不錯的出路。
可以先進店試銷,看哪家藥廠會做產品功課,會給藥店帶來預期的收益,這樣心里就有了底,然后再跟藥廠洽談單品或多品種的戰略合作,把經營大健康產品的主動權抓在自己手中,如此運作,藥店更容易獲得價格優勢。
促銷并非最好手段
有了產品,藥店經營者就可以參照其它藥店同類大健康產品的價格,以略低的價格投放在本店比較醒目的開架柜上。
在留足門店收益的基礎上,將多余的費用細分到每個促銷小組,拿出具體分配方案,以激勵為主,讓每個店員能多賺錢,充分調動店員工作積極性。
在經營大健康產品的過程中,藥店本身處于一種被動銷售狀態,主動權其實在消費者手中。如今,消費者也不同于過去,藥店也千萬不要把所謂的促銷當做賣貨神器,更不能為了銷售而銷售。
患者或消費者走進藥店,絕不是來逛大街的,都有某種健康訴求,可能是買藥品、也有可能是買大健康產品,只是還沒有明確需求,店員可以帶著咨詢的態度與患者或消費者進行溝通,直接促銷可能會適得其反。
尤其是大健康產品,難以因為促銷而產生購買欲望,主要看店員如何把產品說透、將服務做好。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