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曾經門庭若市的藥店正在逐漸變得門可羅雀,這不是什么危言聳聽,而是人們經常可以看到的實際場景。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做藥出身的醫藥人,可能對藥品的買賣格外關心,所以才感覺到做藥人的艱辛和不易。 可能會有人說,都是藥店開得太多而惹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曾經門庭若市的藥店正在逐漸變得門可羅雀,這不是什么危言聳聽,而是人們經常可以看到的實際場景。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做藥出身的醫藥人,可能對藥品的買賣格外關心,所以才感覺到做藥人的艱辛和不易。
可能會有人說,都是藥店開得太多而惹的禍,不像以前那樣每隔200米才允許開一家藥店,如今呀是藥店扎堆,藥店比超市還多。
是呀!消費人群還是那么多,消費的金額是相對固定的,粥少僧多的道理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蛋糕就那么大,分的人多了,分到的蛋糕自然就少了。
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一些沒有品種優勢以及缺少地址優勢的藥店自然就開不下去了,還有一些藥店可能資金較為雄厚,也能拿到一些廠家品種的藥店還能支撐一段時期,就開始忙著尋找自家藥店如何生存的種種出路。
要想藥店開下去,就得要動腦筋想辦法,大多數藥店的經營者們,首先想到的是突破藥店的經營范圍,學日本那樣,走藥店多元化經營的思路。
在偌大的或狹小的門店里,辟出一點有限的空間,賣計生產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甚至還開出專柜銷售營養品或其他食品。
總覺得藥店多元化經營,是擺脫當前藥店困境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這的確是一條可以走的路,但不能一窩蜂地去探索去跟風,否則可能又會掉入另一個隨時可能出現的坑,這樣的實例太多了。
藥店轉型是必然的
藥店多于超市,這肯定不是件好事,也不正常,至于什么原因造成的,不再去深究。但是藥店要轉型,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
失去了市場競爭的優勢,關了就關了,但那些還在苦苦掙扎的中小型藥店或連鎖藥房,如果要活下去(畢竟開一家藥店不容易,當年全家也是投入了好多好多的資金和精力,不到萬不得是不會輕易叫停的),轉型是必然的。
當然,固守傳統的經營模式,那是肯定是不行的,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市場變了,形勢變了,原本沒聽說過的網上還開了藥店,你能不變嗎?藥店該何去何從,該去如何打破眼下的困境,真的是需要藥店的經營者們好好想一想了。
必須提醒的是,有一條肯定要避免,不要盲目跟風,同樣的轉型到頭來吃虧的肯定是小戶,人家家大業大輸得起。
藥店多元化經營是一條路,但怎么走?人家能走通,你未必也能走得通,道理就在如何差異化,要想走得順暢,那就得跟人家不一樣,做出與眾不同的亮點。
目前,大部分藥店都在布局多元化,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可以另辟一條路去走,這可能就是一條生路。比如,你們走你們的多元化,我走我的專業化,市場還是需要專業化藥店的。
把某一類藥品做精做透
所謂專業化藥店,經營的或全是西藥,或全是中藥,也可能是某一類某一科的藥品,把這一類這一科的藥品做到精耕細作,藥品全,品種多,細分到這一類這一科藥品的各個層面,做到極致。讓患者或消費者來到藥店,就能在這里買到他們所需要的藥品。
比如說專做治療“三高”類藥品,這是個大買賣大市場,患有這類病的人太多了。尤其是男性病人,年輕時可能不察覺到,一過四十歲以后,各式各樣有關“三高”的癥狀就開始顯露出來。
一般到藥店去抓藥,也就是那么幾種藥,應付一般或輕癥狀的“三高”病還可以,但要遇上一些患有疑難雜癥的“三高”病人就麻煩了,有可能就找不到他們所需要的藥品。即使去附近的醫院,也有可能找不到他們所要的藥品,因為醫藥藥房里也不可能什么藥都有。
這就需要有這方面專業化的藥店,無論是西藥還是中成藥,無論是低價藥還是貴重藥,無論是男性用藥還是女性用藥,無論是一般藥還是疑難雜癥藥......凡是治療“三高”的藥,這里應有盡有??赡苁菐资N,也可能是上百種,總的一句話,滿足這類患者的用藥需求。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