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召開新一屆行政班子任命宣布會,任命王俊接替姜保國擔任該院院長。 作者|趙小樺、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百年名院”,迎來新院長! 據北京大學人民
近日,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召開新一屆行政班子任命宣布會,任命王俊接替姜保國擔任該院院長。
作者|趙小樺、朝陽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百年名院”,迎來新院長!
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息,1月21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召開新一屆行政班子任命宣布會,王俊院士接替姜保國教授擔任該院院長。
公開資料顯示,王俊是一位胸外科學家,201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俊院士1963年生,河南淮濱人,1985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1989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
王俊院士曾長期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工作,2003年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長期從事胸部微創手術和肺癌診療研究,堅持臨床一線工作達30多年,在胸腔鏡手術的開展及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他是我國胸部微創外科學的奠基人,開展了我國首例電視胸腔鏡手術,引領我國普胸外科完成了從傳統開胸到現代微創的革命性轉變,并建立了中國肺癌微創綜合診療體系,顯著提高了我國肺癌診療水平。
創建中國肺癌微創綜合診療技術體系,研創出被《柳葉刀腫瘤》雜志封面文章命名的“王氏技術”,解決了中國肺癌手術的獨特難題,推動了我國肺癌微創手術的普及。
作為國內最早成功開展電視胸腔鏡手術的專家,王俊院士不僅探索出了絕大多數胸腔鏡手術的中國術式,還建立了中國胸腔鏡醫生培訓模式,培訓了我國早期80%以上的胸腔鏡醫師,并主持制訂胸腔鏡手術國家規范,其針對早期肺癌的系列創新研究成果也被寫入多項國際指南。
他也先后獲評國際胸心外科學界最高青年獎(每年全世界僅一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及中央保健工作先進個人獎等。
姜保國,2021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系創傷醫學領域專家,提出建立創傷救治體系的“中國模式”。
目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另一位是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院士,研究領域為血液病。1964年,陸道培完成亞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異體同基因骨髓移植。
留名“醫史”和“國史”
在中國醫學史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留下了諸多印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建于1918年,前身為“中央醫院”,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任首任院長,中國人自行籌資創建的第一家西醫綜合醫院,
一個世紀以前,首任院長伍連德博士先后三次在著名期刊《柳葉刀》雜志發表文章,開創中國學術走向世界之先河,一個世紀以后,醫院科研成果數次登上國際頂級期刊。從“肺鼠疫學說”的建立,到破解白血病難題的“北京方案”,再到建立創傷救治體系的“中國模式”。
亞洲第一例異體同基因骨髓移植、中國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中國第一臺體外震波碎石機,誕生在這里。
此外,北大人民醫院也參與到中國諸多“大事件”中。
1951年抗美援朝醫療隊、1966年邢臺抗震救災醫療隊、1976年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醫療隊、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2014年抗擊非洲埃博拉,2020年抗擊武漢疫情,一次次大災大難面前,都留下了“人民醫院人”無私奉獻的身影。
尤其是在2003年抗擊非典,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是全國唯一一家遭遇了兩次SARS的醫院,也是首個在中國因SARS被整體封閉的醫院,93名醫護人員遭受SARS病毒感染。
2021年12月1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通州院區開診。按照規劃醫院四個院區總占地面積將達27.4萬平方米,床位達到4000余張,醫療資源將輻射首都核心區、通州副中心、昌平開發區及京津冀地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現為國家衛健委委管醫院、北京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醫院綜合實力處于國家第一方陣,擁有血液病、胸外及胸部微創、創傷三大院士團隊,作為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首批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組長單位,成為國家醫學進步的重要引擎。(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