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山東藥品監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省內多部門聯動執法,共計實現檢查藥店6500家次,129家被停業整頓。 這是全國藥品專項整治中的一角。健識局不完全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江蘇、遼寧、甘肅、山東、福建等地陸續落實國家局針對藥品安全、藥品經營的專項
4月11日,山東藥品監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省內多部門聯動執法,共計實現檢查藥店6500家次,129家被停業整頓。
這是全國藥品專項整治中的一角。健識局不完全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江蘇、遼寧、甘肅、山東、福建等地陸續落實國家局針對藥品安全、藥品經營的專項整治行動。
今年2月初,國家藥監局召開全國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視頻會議,明確指出將嚴厲打擊制售假藥劣藥、違法生產中藥飲片、網絡非法銷售;3月31日,國家藥監局再次召開藥品經營使用專項檢查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嚴查狠打”,深入開展藥品網售違法違規行為整治。
種種跡象表明,多場針對零售藥店、互聯網醫藥電商平臺的整治行動正在展開。
從目前各地落實整治的局面來看,“網售處方藥”政策落地之前,需先來多輪規范化整治,套好“緊箍咒”。
網售處方藥、直播帶貨都是檢查重點
對醫藥經營環節的檢查和整治已大面積鋪開。
2月2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我省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表示要著重排查假藥劣藥、違法生產中藥飲片等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對藥械網絡銷售、無處方銷售處方藥等監管難題進行破解。網絡銷售、直播帶貨等新興領域也在檢查范圍之內;
3月9日,遼寧省人民政府發布《我省部署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明確指出,對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領域無證、未經許可備案生產,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產過程中摻雜使假、非法添加、染色增重、虛假投料,網絡違法違規銷售等違法行為進行嚴查嚴打;
3月11日,甘肅省藥監局發布《省藥監局扎實推進全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全省開展藥品整治行動。當月29日,蘭州市發文,指明了此次藥品安全整治行動的重心,其中,假劣藥品、未經注冊醫療器械、不合格化妝品及處方藥銷售、網絡銷售等位列此次整治重點。
山東更是走在前列,已經公布了整治成果:檢查藥店6500家次,129家被停業整頓。聊城市的整治活動中,明確對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加強監管,例如通過“東昌特藥APP”,對購買“四類”藥物的消費者實行實名制登記、實時信息追蹤。
山東省藥監局藥品安全總監、藥品市場處處長王新建明確表示,今年的相關整治組織領導更強,整治重點更明確,打擊力度更大,多部門協同更緊密。
還有一些地區披露了整治結果。2022年一季度,蘭州市實施檢查藥品零售使用單位1032家次,醫療器械經營使用單位834家次,督促整改22起,立案16起,罰沒款合計37.83萬元;湖北鄂州對5家藥品經營企業進行立案查處;廣西北海對33家未憑處方直接銷售處方藥的藥店進行了查處。
從這些整治方向來看,除了常規的假藥劣藥、不合格產品,“網絡售藥”是各地整治重點。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宣布深圳將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引發行業熱議。但從各地局面來看,一項新興事物想要落地,需先規范,自然就少不了嚴肅整治。

嚴查之后,政策可能快速推進
網售處方藥政策歷經千呼萬喚,始終仍未落地。在海南、深圳等地,已有一些試點落地,可供決策層參考,但與此同時,藥品網售必將受到嚴管。
前述國家藥監局在2月召開的專項整治行動視頻會議明確提出,以打擊制售假藥劣藥、違法生產中藥飲片、網絡非法銷售為重點,嚴防嚴管嚴控質量安全風險……
三個“嚴”字,充分顯示了監管層的重視程度,也意味著三個重點嚴查領域將面臨“徹查風暴”。其中之一就是網絡非法銷售,更多指處方藥的線上銷售。
由于具備特定的毒副作用,處方藥購買一定要在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完成。由于網絡購藥的流程不透明,不少平臺為了銷售業績,默許先買后補方、假處方等違規行為。
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國家長期保持對網售處方藥的嚴查,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難一蹴而就。
截至今年3月份,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已實現對國內1.8萬余家網站(包含網店)的日常監測,平均每月監測近750萬產品頁。該監測顯示,今年1、2月份發現網售藥品違法違規線索160條,涉及19個省、區、市。
不過,業內也應該看到:各地匯總提交的整治結果中,涉及網售處方藥的部分并未大量出現違規問題。這也意味著,網售處方藥的規范化已有階段性成果。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煙酰胺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