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市場將迎來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那么中國醫院市場競爭格局正在、以及將會發生哪些巨大變化呢?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醫院會有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那么中國醫院市場競爭格
中國醫療市場將迎來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那么中國醫院市場競爭格局正在、以及將會發生哪些巨大變化呢?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醫院會有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那么中國醫院市場競爭格局正在、以及將會發生哪些巨大變化呢?《看醫界》為您帶來獨家盤點。
大醫院將被逼回醫學中心角色
眾所周知,中國的大型公立醫院啥都干,從感冒、小手術,到危急重癥無所不能。
但三級醫院究竟應該干啥呢?其實本來的定位很清楚,就是危急重癥、科研教學等。
但現實將大醫院被逼無奈,甚至饑不擇食,床位越來越大,手術級別越做越低,甚至被譽為大型鄉鎮衛生院,將基層醫療人才和病源虹吸殆盡。
那么,在分級診療改革的推動下,大型公立醫院將走向何方呢?業內人士坦言,現在三級醫院太多,二級醫院不夠。我們的醫療體系應該是基層(一級醫院)、臨床醫療(二級醫院)、醫學中心(三級醫院),這樣一個倒金字塔型的結構。
可見,將有一大批三級醫院回歸醫、教、研、防一體化的醫學中心定位。但既然三級醫院過剩,一些所謂的三級醫院,在科研教學、危急重癥方面并無特長,可能會被逐出醫學中心的隊伍,回歸純粹的臨床醫療本質。其實就是要被降級了!
大批城市二級醫院面臨改制或轉型!
哪些二級醫院面臨生存危機呢?實際上講的是地級及以上城市的一些夾心層二級醫院。
還有當然就是藥品下沉。用一位北京市原醫改官員的話說,給基層配足了藥,大醫院門診可以直接少近三分之一。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基層用藥情況將得到大幅改善,屆時慢性病患者在三級醫院診斷治療后,在社區就可以了,誰還會去夾在中間的二級醫院?
一位一線城市的二級醫院院長就曾對該院內科主任表示,現在應該有危機感了,很可能二級醫院不再需要這么多內科醫生了。
某二甲醫院一位院長在接受騰訊財經采訪時更是直言,現在只能熬著。
據了解,目前不少這樣的夾心層醫院,正在迎來改制潮。以貴陽六院為例,就是一家政府辦二甲公立醫院,在貴陽這樣的大城市,可以說沒什么發展前景可言,在沒有被賣給上市公司朗瑪信息前,已經是連續六年虧損,每年虧500萬!怎么辦?賣掉!交給社會資本,注入資金對醫院軟硬件進行升級改造。
很快,補充了“彈藥”的貴陽六院就鬧出了整科室挖三甲醫院醫生、患者的事件。可見,體制機制一改變,“病貓”秒變老虎。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領導都舍得將自己的“親兒子 ”賣掉,但又沒有錢投入,那怎么辦呢?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轉型。
據《看醫界》獲悉,從國家到地方政府,事實上近年來一直在鼓勵城市二級醫院轉型做康復養老,但由于康復在現有醫療服務價格體系下不賺錢,不到刀架到脖子上,院長們很難下決心。
不過一些識時務的二級醫院已經動起來尋求出路了。以上海市楊浦區老年醫院為例,以前是一家綜合性二級醫院,后因經營苦難,尋求轉型康復醫院,如今已經成功更名為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其康復特色在康復資源稀缺的上海越來越搶手。
另據透露,2016年北京市就有6家二級醫院轉向了康復醫院。可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大中城市一批二級醫院轉型康復醫院已經是大勢所趨。
醫生辦醫潮來襲,社會辦醫力量大增!
眾所周知,中國社會辦醫院總數量已經在2015年超過了公立醫院,但也都知道中國醫療市場的份額90%左右還在公立醫院手中,無論是床位數還是診療人次,還是醫生數量,公立醫院還處于絕對壟斷的地位。
但這一格局未來會被打破嗎?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社會辦醫院占據中國醫療市場半壁江山是遲早的事,而且正在加速到來。
因為首先在經濟新常態下,醫療健康產業已經被寄予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正在被重點扶持,大批資本在政策持續的鼓勵下紛紛進入醫療領域。
其次,在國家解放醫生、鼓勵醫生兼職創業的背景下,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甚至醫生辦醫潮正在涌來。
據《看醫界》了解,目前很多三級醫院科主任級別的醫生,正在合伙創辦醫生集團,并積極籌備建設醫院、連鎖診所等。再加上一些主委級醫生的帶頭示范效應,現在醫療界大醫生越來越多地開始心動,并正在付諸行動。
當醫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大批醫生集團及醫生辦的醫院或將席卷醫療界,其勢能非傳統社會辦醫力量所能比。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直言,中國醫改的主力軍——醫生,將在社會資本的助力下,將中國現有醫療市場格局顛覆。(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