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的文章中和大家討論關于現在帶量采購的一些問題?那么隨著帶量采購的常態化發展會不會覆蓋全部的耗材使用呢?這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首先隨著科學的進步,對于疾病的治療始終處于推陳出新
專欄作者/Xy2.5
我不生產故事,我只是用心分享的踐行者。
在上一次的文章中和大家討論關于現在帶量采購的一些問題?那么隨著帶量采購的常態化發展會不會覆蓋全部的耗材使用呢?這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首先隨著科學的進步,對于疾病的治療始終處于推陳出新的一個過程。所以對疾病治療有質的提升的新品類,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是不會被帶量采購的。
其次帶量采購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醫保負擔,那么就已經確定好了要進行帶量的范圍。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這幾種耗材不太可能出現在帶量的范圍內。
1、一些自費品類,相對安全,如醫美類耗材、種植體類等。
2、發展中學科所要應用的創新型耗材,如心臟瓣膜、可降解支架、切割球囊、運動醫學、外周植入耗材、神經介入耗材、左心耳封堵器、電極導管、射頻消融導管等。
這些耗材雖然會占用醫保費用但由于臨床使用量較小,對醫保整體費用不構成負擔且還需要創新型的產品來推動學科發展,因此被帶量采購的可能性較小。
之前不少小伙伴開玩笑說外企就圖個安穩,賺錢還得去國企。集采開啟之后國企降價一個比一個兇猛,國企還能去嗎?帶量采購改革是革企業的命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國產人工晶體廠家就受益于帶量采購。2019 年公司安徽省公立醫院開戶數量增加了1 倍,中標產品銷售數量提高了1.65 倍,公立醫院開戶及銷售速度加快,進院價降幅為18.1%,2020年受疫情影響銷量有所下滑,但月均銷售收入仍高于帶量采購前水平。
其實從國家層面來看,只要相關產品國產化比較成熟,在帶量采購的時候會更傾向于國企。帶量采購目前來看壓縮的是中間環節的利潤,對于企業的出廠價并沒有特別明顯的沖擊。
因此,一旦中標反而會更好的利于企業發展,加速在醫療市場的覆蓋。
帶量采購常態化以后可能會形成以大公司為主這樣的局面,在產品質量有保障的同時可以助力企業發展。2019年世界百強醫療器械企業中,國內上榜的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前20的更是一家沒有。
國內醫療企業廣而不精,多而不強,需要一些標桿企業站出來帶動國內行業發展。
那么技術導向的外資企業在國內企業技術尚未成熟或者具有相對的技術壟斷時,這一類的產品暫時不會進入帶量采購。而已經進入帶量采購的品種中有一些產品臨床使用感受相差較大的中標份額雖然會被外企占據較大份額,但余下的20%~30%也足夠國內企業發展和生存。
有了量的保證也就保障了國內企業的發展,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科的發展。所以,未來國內很有可能出現醫療人才從公立醫院流向民營資本的情況。
帶量采購剛開始進行時,大多數的觀點認為,集采大時代下,代表生存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小,而事實也是帶量采購后不斷傳出裁員消息。
那么代表真的會消失嗎?答案是否定的。
帶量采購簽訂的周期是有時限的,沒中標的在一定時間內也許不需要原有團隊去做銷售的工作,但為了準備再次中選,相應的臨床維護還是需要代表去做的,只不過人員會相應的減少一些。
那中選的企業還需要代表嗎?當然需要。
有人說一年的采購量已經簽訂了還要代表干嘛呢?其實目前中選的企業反而是需要增加人員的,這是因為帶量采購帶來了以往未被開發區域的市場機會,正是需要代表去講解、跟臺的階段。
被國談帶量以后,企業生意份額陡然增加,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代表去覆蓋完成。帶量之后灰色空間被壓縮,使用產品被指定份額。企業代表與臨床的關系會有所改變,個人認為專業性強的代表將會受到更多的尊重,醫藥代表的地位也會有所上升。
之前我們說過目前的帶量采購觸動出廠價的產品少之又少,那么壓縮的空間是誰的呢?自然是中間經銷商的空間,那么中標產品的利潤空間幾乎沒有,經銷商還愿意經營下去嗎?
集采背景下,隨著國家“一票制”“兩票制”的推進與發展,個人認為以后各家企業轉為“直銷”的會越來越多。集采中標產品的代表所要負責的盤子會越來越小,業務更加的精細化。
帶量采購常態化已成趨勢,這并不是行業的末日而是行業轉型的催化劑。帶量采購必然驅使著醫療企業的轉型與發展。優秀的企業會趨于向平臺型企業轉變,為患者考慮、為臨床服務、為員工負責。
帶量采購對國內高耗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從強本土銷售轉向強研發、強制造、強學術,進而向國際拓展。
因此,治理體系完善、醫工合作體系成熟、創新研發實力強勁、渠道布局廣泛、海內外市場準入能力優異的器械龍頭更符合未來產業發展趨勢。
如今藥械都處于大變革時代,轉變的過程必然是痛苦且漫長的,但轉變過后必然是更精彩的篇章。
文章聲明:
思齊俱樂部是醫藥人學習分享社區,為醫藥個人學習賦能。作者觀點和案例僅供學習方法使用,不代表商業公司真實情況。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思齊專欄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