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河北疫情嚴重,我沒辦法去上海,靶向可否延遲一個星期?” 1月6日,石家莊封城。居家一周后,胡莉在手機上聯系她的主治醫生。作為一名乳腺癌患者,她本應
1月6日,石家莊封城。居家一周后,胡莉在手機上聯系她的主治醫生。作為一名乳腺癌患者,她本應該在兩天后出現在上海紅房子醫院,進行下一次化療。醫生回復她:在當地醫院完成吧,疫情期間過來也沒有辦法辦理入院。
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石家莊里,生活物資相對充足,但求醫問藥的事情成為難題。
疫情爆發的頭幾天,發往石家莊的個人快遞停了;患者嘗試在網上買藥,商家無法發貨;連鎖藥房緊急從外省調運藥品,被告知“石家莊我不能進,不然回去會比較麻煩。”
一年前全國疫情爆發時,石家莊民間就曾建了上千個買藥微信群,寂靜了許久之后,群里重新熱鬧起來。群二維碼出現在各個小區門口,不斷有人加入,一條條買藥信息不斷彈出。“琥珀酸亞鐵片有嗎”“依托紅霉素有嗎”“舒肝快胃丸有嗎”……
尤其對于腫瘤、慢病患者等群體來說,很多藥物并不容易買到。對他們而言,少吃、晚吃一盒藥、少做一次透析、少一次化療,代價都是無法承擔的。
快遞停了,藥不能停
有病人只能讓家人扎針
“沒貨”“今天還是沒貨”“貨調不過來”……在十多個微信群里,結核病患者戴盛一直沒有等到好消息。他長期使用的“利奈唑胺注射液”缺貨,這款基礎用藥主要用于抑制細菌感染,一旦停藥有耐藥風險。
健識局多次聯系石家莊各大藥房,均被告知這款藥處于“缺貨”狀態。
幾經輾轉,戴盛終于找到一家藥店有貨,輸液卻成了下一個難題。隨著疫情擴散,石家莊兩個收治肺結核患者的醫院——石家莊市第五醫院、河北省胸科醫院都已騰空,改成接診新冠患者。
在封閉管理的當地社區,一些病人家屬只能臨時上陣,自學給家人扎針。
癌癥患者面臨的問題同樣嚴峻。化療之后的癌癥病人需要連續服用靶向藥,無法按時服藥很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石家莊封城之后,市中心之外廣袤的郊縣農村地區既是“病毒的潛伏區”,也成了靶向藥的荒原。
有人幾經周折,為身患晚期肺癌的母親買到了一盒“泰瑞沙”,救命藥卻送不到村里。人出不了市,快遞送不出市,求助到警察結果發現“警車也沒法出市區”。無奈之下,他選擇發微博求助。
對尿毒癥患者而言,一周兩次或三次的定期透析是維持生命的關鍵。如果一周不透析,死亡率可達33%。但在疫情期間,出小區、進醫院、回家,每一步都不容易。
健識局多方求證獲悉,在短暫的嚴格封閉之后,石家莊各社區貼出了“就醫撥打120專車接送”的通知。
但是,120還是沒有解決所有問題。
1月15日,一位尿毒癥患者在河北新聞網“陽光理政”平臺求助:“我在河北廊坊燕郊居住,需要按時去醫院透析!疫情期間怎么能保障透析病人出行方便?”
還有病友反應,進市區治療后,出城回家受限制,醫院附近酒店也不接收。
更大的問題是“供不應求”。早上撥打120,常常需要排隊到下午,從遠郊到石家莊市區,費用昂貴不說,時間也是大成本。一位醫生告訴在網上呼吁:“希望相關工作組能注意到患者的透析需求,一刀切會給這些病人造成困難。”
患者的冬天里
有好心人,也有新勢力
買藥不容易。一位網友在微博發帖:爸媽的胰島素快用完了,醫院有藥,但同城快遞停了,情急之下他聯系了主治醫生。醫生既開處方又送藥,甚至還幫刷了醫保卡。第二天,老人就用上了新開的胰島素,“作文里常說那句話,千言萬語都感激不盡!”
特殊時期,醫生和本地藥店成了很多患者的依靠。大街上還在營業的,除了超市就是藥店。有石家莊人說:“看到空空蕩蕩的大街,人心惶惶,但看到藥店的燈還亮著,就覺得內心會安定許多,不怕。”
石藥大藥房總經理田磊告訴健識局,店員們每天都在微信群里統計顧客需求,早晚各送一次。
封城第一天,石藥大藥房向陽店店員聶紅莎正在排隊做核酸檢測,已是凌晨兩點半,手機里買藥的電話和消息仍在震個不停。社區工作人員告訴她,做完核酸還要封閉三天才能出門,聶紅莎一時沒忍住,哭了。“我去不了(送藥),我著急。”她告訴健識局。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1月6日一大早,聶紅莎手握一紙藥店職員證明,終于順利出門。有的患者用藥需求很急,但店員人手嚴重不足,聶紅莎與同事們只能想法設法去協調,步行、騎車、開車……開各種證明,和物業、社區、志愿者對接。
只不過,藥店和好心醫生的光芒沒辦法照耀到每一個患者。對郊縣、非省會地區的慢病患者而言,這個冬天格外漫長。有的能找到藥,但店員沒空緊急送藥。有的藥店不在石家莊,庫存捉襟見肘。
連鎖藥店和互聯網結合的優勢在此刻體現了出來。面對配送端的瓶頸,各方都在想辦法。1月16日早8時,京東宣布正式開通全球馳援河北抗疫物資的物流通道。同一天,京東健康緊急上線了“抗擊疫情同舟共‘冀’抗疫專區”,商品涵蓋口罩、消毒液,腸胃用藥、兒科用藥等家庭常備藥,以及呼吸用藥、神經用藥等慢病用藥,并且還在陸續增加品類。
健識局獲悉,截至1月16日,石家莊市內有600多家與京東藥急送合作的藥店,用戶均可基于LBS通過專區查找到。“最后一公里”的用藥問題有望很快得到緩解。
“最后一公里”解決了,有人給患者送藥了,庫存就成為另一個問題。封城之后,有些送藥司機不愿意進石家莊,藥店就自行開車,去高速服務區把藥接回來。但藥店力量畢竟有限,專業的配送網急需織密補齊。
河北省邢臺市清河利康連鎖藥房店員張靜告訴媒體,疫情發生后,訂單明顯增長,為了保障庫存供應,藥店第一時間與“藥京采”取得了聯系。
“藥京采”是京東健康旗下的第三方藥品一站式采購及服務平臺,在河北省內有數十家上游供貨合作方,各類藥品和器械產品均備貨充足,倉庫遍布全省,覆蓋了河北所有11個地級市,配合京東開通的抗疫物流體系,確保供貨渠道暢通。
從湖北到河北
事情在悄悄起變化
河北病人遇到的所有難題,一年前在湖北都曾上演。
2020年的新冠疫情沖擊了許多行業,只有互聯網醫療是個例外。一年前的疫情全國爆發期,數量龐大的患者涌向互聯網,各大互聯網醫療平臺也成了抗疫“第二戰場”,短短幾個月里,有史以來最廣泛的用戶教育和市場普及完成了。
親歷過便利后,用戶也對互聯網醫療抱有了更高期待,希冀互聯網能更順暢地與線下醫療結合,在疫情這類特殊時期迸發出更核心的力量。
時隔一年,互聯網醫療進步了嗎?
“請求幫助。河北疫情,不能去醫院”,1月11號,石家莊封城第六天,糖尿病患者占凌在網上提問,“血糖高,血糖為何降不下來?”
“單純生活方式干預不能達標,需要啟動藥物治療。”很快,醫生回復了她。
網上購藥已經不是問題,但疫情影響配送怎么辦?在這一點上,各家平臺都面臨不同程度的難題。得益于供應鏈優勢,京東健康或許是個特例。健識局獲悉,目前,京東已全面進入“抗疫備戰狀態”,“京東藥急送”服務承諾從現在到春節期間都不打烊,繼續提供當日達、次日達、30分鐘、7*24小時快速送達服務。
互聯網醫療的另一塊短板便是醫生的實際服務能力。在線診療難以依托影像、檢驗數據,這對平臺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武漢疫情期間,國家隊迅速出手,政策密集推出,互聯網醫院數量不斷增加。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215家互聯網醫院掛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公立醫院申請開辦的互聯網醫院。
但國家隊依然只是少數,廣大市場的求醫問藥需求更多仍依賴平臺型互聯網醫療服務,尤其對常見病、慢病復診、健康管理等需求而言,兼具醫療服務和物流能力的平臺更為便利。
2020年2月,國家醫保局火線出臺“長處方”政策,規定疫情期間,慢性病、老年病或其他穩定期需要長期用藥的疾病,可開具最長3個月長期處方。醫師可通過“特殊情況說明”進行開具,確保長期用藥需求。這一舉措大大降低了慢病患者的斷藥風險,同時也考驗了各大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慢病管理能力,因為慢病雖然病程長,但依然會有進展變化。
醫療服務的密切跟進、藥品配送的及時到位,這兩點是慢病在線管理的核心。也就是說,誰能夯實這兩點,誰就能更好地為廣大慢病患者分憂。
尤其是,在疫情這樣的極端情況考驗之下,互聯網醫療平臺要做到真正深入人心,只有充分保障就醫和拿藥的便利性,才能充分體現價值。這不是單單靠收割流量就能做到的。只有真正實現了醫、患、藥三者的完美融合,才能讓患者看病不再難、開藥不再難、取藥不再難。
1月15日下午,北京舉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10場新聞發布會,京東集團副總裁曾晨作為企業代表參會并發言。
曾晨介紹,從現在開始到春節期間,京東健康將確保口罩、額溫槍、洗手液、酒精濕巾等防疫物資足量供應;同時,開通抗疫免費在線問診,受疫情影響地區的民眾可以隨時向呼吸科、中醫內科等多個科室醫生發起線上問診,或尋求在線心理疏導。
除此之外,健識局獲悉,隨著疫情在全國多點散發,京東健康也提供核酸檢測在線預約,最快4小時就能出結果,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還提供上門檢測服務……
不難看到,從服務種類、形式、響應速度等方面來看,如果說武漢封城時期是互聯網醫療的緊急練兵,這一次則是充分釋放能力后的全面出擊。經歷兩輪疫情大考,互聯網醫療到底還能創造哪些價值?還有哪些服務亟待規范與提升?一些日趨成熟的互聯網醫療平臺相信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答案。
(為保護患者隱私,文中胡莉、戴盛、占凌為化名)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張鈴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