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保可實現在線結算,30省已建立服務監管平臺
目前77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起了預約診療制度,提供線上服務,全國互聯網醫院超1100家,30省份已建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互聯網+醫療健康 醫保范疇可實現在線結算。3月23日,國家衛健委在北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有關情況。 五個一是哪五個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
目前77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起了預約診療制度,提供線上服務,全國互聯網醫院超1100家,30省份已建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 “互聯網+醫療健康” 醫保范疇可實現在線結算。
3月23日,國家衛健委在北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有關情況。
“互聯網+醫療健康” 醫保范疇可實現在線結算
全國互聯網醫院超1100家 30省份已建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
三項舉措解決中醫藥領域“互聯網+醫療健康”痛點
會上,國家中醫藥局規劃司副司長賈忠武介紹了中醫藥領域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存在的痛點以及解決方式。賈忠武表示,中醫藥有一些自身特殊的痛點:
一是整個中醫醫療機構的底子相對較薄,開展的信息化建設,包括軟、硬件方面,相對于綜合醫院和整個衛生健康系統來說比較落后。
二是中醫藥方面的信息化人才儲備不太充足,成為制約向更高水平發展的短板。
三是中醫藥診療特點的個性問題,中醫看病傳統講究的是望聞問切,望得看本人各方面的癥狀、表現,甚至包括氣色;聞,不僅有一些聽的,也有一些聞氣味的;問診通過互聯網醫療可以實現;但切脈或體格的檢查,目前通過遠程醫療還存在一定困難。
談到具體的解決方式,賈忠武提出了三點:
一是通過中醫輔助診療系統來解決不能當面見、不能當面溝通的問題,使診療系統更加規范化、標準化、準確化。
二是通過進一步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使互動更流暢,遠程畫面的傳接更準確等。
三是不斷提高民眾的中醫藥素養,民眾在向中醫大夫描述自己的癥狀和感受時,如果他有一定的中醫藥素養,在遠程交流當中可能會流暢得多,深入得多,信息量也會非常大。通過這些手段,逐步來解決在遠程醫療方面中醫藥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在發布會上,賈忠武也表示“十三五”期間,中醫藥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保支付政策與線下保持一致
醫保的經辦機構和提供互聯網診療的實體醫療機構進行結算。 醫保的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應該是在同一個統籌地區,為本統籌地區的參保人進行服務。 “互聯網+”醫療機構的外配處方如果流轉到本統籌地區的定點藥店,參保人在定點藥店購藥所發生的費用可以按照醫保的規定支付。
熊先軍表示下一步準備在有條件的統籌地區能夠依托全國的醫保信息平臺加快推進外配處方流轉相關工作模塊的運用,實現提供互聯網診療的醫療機構開具的外配處方可以跨統籌地區進行流轉,解決異地的就醫患者取藥問題。謝謝。
“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地方實踐
江蘇:
一是統一規劃建設互聯網醫院,打通醫院的線上線下各個業務環節,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做到了“六個統一”,統一的身份識別、統一的健康檔案調閱、統一支付、統一電子發票、統一證照互認、統一服務入口,方便患者就醫看病。全省現已建成105家互聯網醫院,據不完全統計,到2020年底,全省互聯網醫療服務已經達到了7400萬人次。
二是打造統一的服務門戶,提供精準的導醫、預約掛號、線上支付、網上診療、藥品配送等醫療服務。同時也可以實現檢驗檢查報告查詢,影像診斷報告查詢等功能。群眾可以隨時調閱自己的健康檔案,實現了健康檔案的隨身帶、隨時用。
三是推動“一盤棋”抗疫服務。新冠肺炎暴發初期,上線了網上發熱門診,共提供免費線上服務152萬人次,2月5日上線了新冠肺炎患者診療平臺,這個診療平臺把省里所有631名確診患者所有的診療資料都集中在一個平臺,實時推送給專家組,讓專家組時刻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治療狀態,使江蘇所有的新冠患者都得到了同質化、高水平的醫療服務,也為江蘇省實行“零死亡”目標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化的基礎。
江西:
實現“手機一開說辦就辦”的“一網辦”、“掌上辦”的服務新模式。依托省政務平臺“贛服通”重點推出了“婚育戶一鏈辦”服務,為婚育家庭提供“6證4查詢”的服務。就是線上辦理生育服務卡、出生醫學證明、新生兒上戶口、新生兒醫保登記、社會保障卡以及預防接種等六證。還有婚前醫學檢查機構、產前檢查機構、疫苗信息和重名等4項查詢服務,有效化解群眾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
還開展了電子證照的建設,自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至今,江西省生育登記辦理了198.83萬例,其中異地辦理了29.61萬例,生成出生醫學證明電子證照289.41萬張,并實現了與浙江、福建、廣東等10個省份共享出生醫學證明的數據。生成電子獻血證586.95萬張。
本文來源:醫藥云端工作室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