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四連環”:報量-報價-市場選擇-標后攻防,通盤考量,統一規劃
在上幾篇《帶量采購之后,營銷老總的新使命》、《集采后,多產品組合嵌套DRG/DIP,或許是一條出路!》內容中,我們提到,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應將集采視為一次營銷轉型的機遇。在這一篇中,我們就來談談具體戰術。在集采品種的具體戰術上,要充分整合各項資源,將報量-報價-市場選擇-標后攻防四大環節全部串聯起來,標前、
在上幾篇《帶量采購之后,營銷老總的新使命》、《集采后,多產品組合嵌套DRG/DIP,或許是一條出路!》內容中,我們提到,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應將集采視為一次營銷轉型的機遇。
在這一篇中,我們就來談談具體戰術。
在集采品種的具體戰術上,要充分整合各項資源,將報量-報價-市場選擇-標后攻防四大環節全部串聯起來,標前、標后全盤統籌。
1)報量:很多人忽視但重要的起點
集采品種報量階段,很多同行還意識不到這個環節的重要性。但經歷過廣東藥交所模式的朋友都很熟悉報量,這是采購訂單生成的過程,也是日后銷售的體現。
在各家醫療機構匯總上報平臺的之前,就要做好各項工作,結合醫院的實際,以及集采各項配套政策,比如結余留用。這一政策的實質之前我們分析過,就是幾點:鼓勵醫院保足量、保證使用并完成、超額完成也可以但超量有一定限度,醫保結余之后會當做獎勵返還給醫院。
并要考慮進院后特別是住院部未來實施DRG/DIP的話,醫院測算自己成本-效益的因素,并以此來協調院方報出較為適合的計劃采購量。
不過,這一環節一是要合規,不能貪婪、不能越線。協助醫院不是報量越多越好,而是遵循客觀用量及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站在醫院運營可持續、患者經濟負擔就就醫體驗、以及醫保資金的占用等因素得出一個多方均能接受的量。
2)報價:是企業綜合實力與認知的體現
報價是關鍵動作,但企業并非靠報價來實現企業價值。前文一再強調報價是沒有所謂的技巧的,報價是一個企業整體實力和對某個集采項目認知所投出的一票,報價是暫時的,最后拼的依然是企業整體實力。之前有專門的文章,此處不再贅述。
本文來源:醫藥云端工作室 作者:點蒼鶴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