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海:《集采常態化下器械、耗材、試劑的走勢及實戰應對研討會》
繼藥品國采之后,耗材國采也正沿著藥品之路而來。第二批耗材國采即將啟動,這次很可能是關節類耗材。 近日,業內傳出,第五批國采相關會議將于4月15日召開,其中,高值醫用耗材國采將有新動態,據悉,關節類耗材集采方案正在征求意見。這意味著,第二批耗材國采即將開啟。 2020年11月9日,第一批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
繼藥品國采之后,耗材國采也正沿著藥品之路而來。第二批耗材國采即將啟動,這次很可能是關節類耗材。
此外,全國已有26個省份對人工晶體進行帶量采購。2020年12月,江蘇省完成了第四輪耗材聯盟集采,在采購支架、人工髖關節和人工膝關節后,目標品種為干式膠片和吻合器,價格降幅達50%至96%。同樣,貴州、重慶、云南和河南四省聯盟開展吻合器、補片、膠片3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價格平均降幅超過60%。湖北省也進行了類似的改革,價格也有同等程度的下降。
據德勤研究統計,目前,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較大,且持續增長。2019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6290億元,較2015年的3080億元翻了一番。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對醫用口罩、核酸檢測試劑盒和體外膜肺氧合(ECMO)機器等一系列醫療器械的需求迅速激增。因此,2020年醫療器械行業收入預測將躍升至8000億元人民幣以上。自2015年以來,該行業的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近幾年的增速一直超越GDP的增速。
我國目前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超2.6萬家,小規模生產企業激增。2019年,醫療設備主導了醫療器械市場,占據了近57%的市場份額,其次分別是高值醫用耗材(20%)、低值醫用耗材(12%)和體外診斷醫療器械(IVD)(11%)。
長期以來,外資品牌在價格敏感度較低的高值醫療器械市場上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集采結果的逐步落地,醫院轉向報價更低的國產制造商采購,國產制造商也因此逐漸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在影像和體外診斷(IVD)等細分市場領域中尤為如此。
從某種角度來說,集采或許給一些國產器械耗材企業帶來了一些機會。
本文來源:醫藥云端工作室 作者:編輯:云中鹿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