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CXO行業公司開始向醫藥行業延伸,以LP的形式通過投資早中期的醫藥或醫療公司,或者直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到國內的醫藥創新生態中以尋求一杯羹。 泰格醫藥昨日一口氣發布6項投資公告,豪擲8.8億元,今年泰格醫藥已經發布15次相關投資公告,過了一
越來越多的CXO行業公司開始向醫藥行業延伸,以LP的形式通過投資早中期的醫藥或醫療公司,或者直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到國內的醫藥創新生態中以尋求一杯羹。
泰格醫藥昨日一口氣發布6項投資公告,豪擲8.8億元,今年泰格醫藥已經發布15次相關投資公告,過了一把當LP的癮。
在泰格之前,藥明康德作為企業風險投資基金已經投資了35家企業。此外,康龍化成、凱萊英、九洲藥業一眾CXO企業也曾多次發布參與投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的公告。
近年來,CXO行業成為增速高且穩定的黃金行業,在市場競爭格局穩定時,手握大量現金流的CXO公司開始頻頻通過資本手段,參與國內醫藥創新生態,以求利益最大化。
10
月
20
日,泰格醫藥一口氣發布
6
個投資公告,擬出資總額達
8.8
億元。
其中,對蘇州泰福懷謹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擬出資
6
億元,重點
投資生物醫藥、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及相關領域的企業。
作為行業送水人,今年
8
月份,泰格醫藥成為國內繼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后第三家
“
A+H
”
兩地上市的
CRO
公司。
據港股招股書披露,
2017
年至
2020
年
3
月,泰格醫藥在全球參與了
400
多個臨床研究項目,并幫助四個肝病、腫瘤藥物上市。
2019
年,泰格醫藥是唯一進入全球前十強
CRO
的中國公司,在國內
CRO
市場份額為
8.4%
。
作為一家專注于研發后期的臨床試驗和數據管理的
CRO
公司,泰格醫藥投資熱情一直不減。
據統計,泰格醫藥僅今年至今已經發布相關投資公告
15
次,擬出繳總金額達
20
億元。
據其半年報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泰格醫藥已經是
57
家醫療健康行業內創新型公司及其他公司的戰略投資者,亦是
39
家醫藥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至今年
6
月
30
日,其非上市基金投資達到了
18
億元之多,較去年同期末增幅高達
73.06%
。
對于頻繁的投資操作,泰格醫藥是有底氣的。
2019
年泰格醫藥
CFO
兼公司董秘高俊曾對媒體稱,泰格醫藥的投資收益與主營業務關聯度較大
,
具備一定的可持續性。
一方面泰格醫藥經營業績仍舊保持高增長,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14.52
億元,同比增長
8.58%
,凈利潤
9.99
億元。
2019
年,泰格醫藥的凈利潤為
8.42
億元,較
2011
年增長
16.54
倍,較
2012
年增長
11.38
倍。
并且泰格醫藥資產負債率較低,截至今年
6
月底,資產負債率為
28.32%
。
另一方面,泰格醫藥還坐收豐富的投資收益。
據其半年報數據披露,泰格醫藥處置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以及其他非流動資產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兩項合計產生收益合計達
6.57
億元。
高俊表示,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參與醫療類投資基金等方式形成國內創新藥械類臨床投資生態圈。
泰格醫藥主要關注創新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行業,在投資時主要關注處于早期研發階段的創新項目。
另外,泰格醫藥將投資并購視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并通過這種手段一方面不斷完善臨床研究服務。
比如,
2014
年以
5025
萬美金收購美國方達醫藥
67%
股權,提升了泰格醫藥的實驗室服務能力,
2019
年泰格醫藥將方達醫藥分拆赴港上市。
2017
年泰格醫藥通過收購捷通,增強了醫療器械研發服務能力。
另一方面,泰格醫藥借力投資不斷完善全球化布局。
最近三年,泰格醫藥的國內業務占收入總額的
50%-60%
。
不過泰格醫藥認為,僅僅依靠國內市場還不足以保持公司的穩定發展。
早在
2015
年泰格醫藥就收購了韓國最大的臨床
CRO
之一的
DreamCIS
,并且據泰格醫藥聯合創始人曹曉春透露,泰格醫藥還計劃并購另外一家有全球化布局的公司。
通過投資,泰格醫藥實現的不止是雙贏,而是多贏。
曹曉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泰格醫藥就像一個平臺型企業,接觸面廣,可以憑借自身經驗,在項目的選擇上有一定的優勢。
另外通過一些項目的合作,儲備了增速飛快的項目,也是對泰格自身業務的一種保障。
實際上,除泰格醫藥外,越來越多的
CXO
行業公司開始向醫藥行業延伸,以
LP
的形式通過投資早中期的醫藥或醫療公司,參與到國內的醫藥創新生態中以尋求一杯羹。
最早進行產業鏈延伸的是藥明康德。
行業有共識的是,藥明康德是唯一一家在外包行業全面布局的企業,業務范圍覆蓋臨床前
CRO
、臨床
CRO
、
CMO/CDMO
三個階段,處于
CXO
的第一梯隊。
但不太熟悉的是藥明康德的
B
面,這家公司還是最為成熟的產業投資者。
藥明康德的投資史大致從
2012
年開始,
IT
桔子數據顯示,截至發稿日,藥明康德作為企業風險投資基金已經投資了
35
家企業,其中
A
輪、
B
輪的企業最多,合計
22
家,主要涉及藥品、器械、檢測等技術創新領域。
整體來看,目前藥明康德所投資的項目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可以為藥明康德的研發服務平臺全線布局提供幫助的項目,一類是藥明康德的研發服務平臺能給予幫助的項目。
在美國市場,藥明康德主要是尋找技術和研發上領先的公司,如
Callidus Biopharma
,
Callidus
是一家從事罕見病藥物研發的小公司,初創時全公司只有
3
個員工——兩位科學家以及一個兼職財務。
2012
年初,該企業獲得藥明的投資,后借助藥明生物制藥的研發平臺,構建了細胞株,工藝開發和小批量生產用于動物模型試驗。
很快動物模型試驗被驗證有效,被同屬罕見病藥物治療領域的公司
Amicus
以
1.3
億美金的價格收購。
華領醫藥是公開數據披露中藥明康德投資的第一家國內藥企,
2013
年底,以糖尿病全球首創新藥
dorzagliatin
為主打產品的華領醫藥拿到了藥明康德等機構的一筆
1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彼時估值
5000
萬美元,后續在
B
輪、
E
輪又分別參與追加了
2500
萬美元、
1.17
億美元。
2018
年,港交所新政實施,華領醫藥成為首批港股未盈利上市藥企之一,截至目前市值
48.1
億港元,賬面浮盈不菲。
最新消息是華領醫藥的
dorzagliatin
已經拿到了藥品生產許可。
雖然藥明并未退出,但從投資完成角度這無疑又是一個能成功退出的案例。
此外,藥明康德還投資了突破性癌癥細胞療公司藥明巨諾、基因診斷創新公司
Foundation Medicine
,顛覆創新
DNA
合成技術公司的
Twist
等,目前藥明巨諾已經通過了港交所聆訊。
國內方面,2015年1月,藥明康德以800萬美元參與了天演藥業A輪融資,彼時估值4000萬美元。該公司是新一代生物抗體研發商,截至最新動態,天演藥業完成了D輪融資,投后估值已經達到6.9億美元。依照目前的融資進度及資本市場情況,該公司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1~2年之內上市。藥明康德投資過的知名創新公司還有北海康成、德琪醫藥等。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
CXO
吃螃蟹的第一選手,藥明康德近兩年的投資在持續增長,
IT
桔子統計,
2017
年
~2020
年
10
月數量分別為
5
、
7
、
8
、
6
筆,金額也從
2.1
億美元增長到
3.2
億美元。
受益于
MAH
制度和一致性評價等多重紅利,
CXO
行業成為增速高且穩定的黃金行業,
CXO
頭部公司已經形成較為穩定的市場格局。
在通過自身業務快速搶占對方的市場份額不那么容易的時候,手握大量現金流
CXO
公司只能另辟蹊徑,以求利益最大化。
一方面依靠業務上帶來的大量現金流,另一方面借助寬松的融資環境在二級市場上尋求資金,諸如凱萊英、泰格醫藥、昭衍新藥等都在二級市場提交了募資需求。
除了泰格醫藥之外,
10
月
20
日,康龍化成發布公告稱以
1
億元自有資金參與投資無錫阿斯利康中金創業投資合伙企業,參與對醫藥的早中期投資。
更早之前,諸如九洲藥業、凱萊英等公司多次發布參與投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的公告,尤其是像凱萊英這種對外投資稀少的公司,也開始通過股權投資或者基金投資的方式拓寬范圍。
CXO
向醫藥產業融合是國內創新千姿百態下的“一態”,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一種,這種趨勢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當前創新醫藥熱火朝天的現狀,對于后續趨勢的把握頗有意義。
阿里健康加碼“互聯網+疫苗”,上線疫苗服務平臺2.0打通行業上中下游服務
2500億的阿里健康又有動作了!繼9月將阿里健康APP更名醫鹿APP、達成與科興控股的合作后,又給自己來了一次大升級! 據中檢院數據披露,我國每年批簽發疫苗5億-10億瓶(支),全球排名第一。2019年,全國疫苗批簽發總量為5.65億劑,同比增長5.8%。據中商產業研究...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Jessie 李妮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