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一路漲,藥價一路跌 作者: 張鈴 來源:健識局 全文 2800 字,閱讀需 9分鐘 1月25日,黑龍江省醫療保障局發出一則《黑龍江省關于公示部分撤網藥品信息的通知》。公告稱:根據企業提交的申請,369個藥品將在黑龍江省主動取消掛網,不再繼續在此省份銷售藥
成本一路漲,藥價一路跌
1月25日,黑龍江省醫療保障局發出一則《黑龍江省關于公示部分撤網藥品信息的通知》。公告稱:根據企業提交的申請,369個藥品將在黑龍江省主動取消掛網,不再繼續在此省份銷售藥品。
圖源:黑龍江省藥品集中采購網
根據通知中附件《部分申請撤網藥品信息表》顯示,本次宣布退出黑龍江醫保掛網的369個藥品分別由數十家藥企生產,中藥、西藥都有,央企、跨國藥企、大藥企、小藥廠也都有涉及。
藥品退出各省醫保目錄并不少見。1月15日,遼寧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網還曾掛出“6726個藥品取消掛網采購的通知”。相比之下,黑龍江369個品種不算多。但這次黑龍江掛出的藥品“撤網理由”,卻值得人深思。
健識局統計發現,369款撤網藥品中,廠家明確指出原因“與成本有關”的共有153款。藥企自行申報的原因里,要么是買進原料藥成本太高,要么是賣出藥品限價太嚴重。
巧合的是,就在2020年7月13日,黑龍江省醫保局曾發布《黑龍江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及價格監督檢查辦法》,明確規定:參加藥品采購投標的藥品報價不得低于成本價,否則中標無效。
圖源:黑龍江省醫療保障局
也就是說,在半年前參與醫保集采、順利入圍的藥品,中標價都是高于成本價的。不應該存在藥企們提出的“出廠價遠高于掛網價格”、“產品價格倒掛”等情況。
短短數月,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原料漲的猛
售價卻砍得狠
“原料供應不足無法供應貴省,不能滿足醫療機構用藥需求。”
“生產成本增長,致使出廠價遠高于掛網價格,無法組織正常地生產和銷售。”
“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迫于無法承擔長期虧損的壓力。”
……
健識局梳理后發現,在153種因成本問題撤網的藥品中,明確提到“原料藥、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有108種,在成本問題中占據比例超過70%。可以說,原料藥上漲,是藥品造價上漲的最常見的原因。(詳情請見:)
以揚子江藥業的“百樂眠膠囊”為例,在撤網信息表中,揚子江描述的原因是“百樂眠膠囊原材料價格上漲、質量標準提升等系列原因,導致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迫于無法承擔長期虧損的壓力”。
這并不是在“虛張聲勢”,揚子江藥業在2020年就曾因為原料藥漲價,憤而起訴上游供應商價格壟斷。
2020年4月,揚子江藥業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侵權行為”為由,起訴合肥醫工醫藥、合肥恩瑞特藥業、南京海辰藥業等原料藥企業,最終審理獲賠將近7000萬。這個案子并不復雜:原料藥廠商以原料藥成本上漲為由漲價,同時要求藥企不得在別處買原料藥,但藥企在買原料藥耗費增加的同時,售價卻面臨集采4+7的限制,不但不能漲價,還得降價。
事實上,揚子江藥業與上述原料藥廠的合作關系已有十年。行業普遍的困境是:原料藥廠把住了上游供應這一關,就像是扼住了藥廠的咽喉。此次黑龍江撤網事件中,很多品種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比揚子江藥業還會“哭”的企業還有的是。山東京衛制藥的硝酸甘油氣霧劑撤網理由為“近年來原輔材采購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供貨價格與平臺的掛網價格已形成嚴重倒掛。”
“大幅上漲”,究竟有多大幅?健識局試圖查找相關數據未獲得答案。但從硝酸甘油這幾年的零售售價劇烈變化中,可以窺見原料上漲的兇猛。
硝酸甘油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速效藥,可短時間快速緩解病情,是救命藥,之前價格大約為6元錢100片。但在2019年5月,央視二套《經濟信息聯播》曾報道,硝酸甘油在北京的一些藥店零售價格翻了不止10倍,15片售價達到30.9元;100片的價格也要55元,而且在很多藥店里都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
藥企自稱的硝酸甘油“供貨價格與平臺的掛網價格之間已形成嚴重倒掛”,并非虛言。事實上,硝酸甘油位列“國家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中。
就在2020年12月30日,多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短缺藥品清單》和《國家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中,就要求各省要做好包括硝酸甘油在內的清單中藥品的供應保障工作。但是,京衛制藥的硝酸甘油噴霧劑依然因為成本原因,遺憾退出了黑龍江的醫保目錄。
雙重壓力之下
大廠也扛不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原料價格的上漲,掛網參考價太低也是造成藥品短缺的重要原因。
華潤集團旗下的紫竹藥業就明確表示了對黑龍江定價的不滿。在公司產品“米非司酮”撤網的說明中,紫竹藥業明確表示:“經過成本核算,我公司調整米非司酮片(規格:0.2g*1)交易價為118元/盒,且江蘇、湖南、山東、海南等地通過一致性評價后價格已調整為118元/盒。”
但是黑龍江給紫竹的米非司酮開出的價格僅為67.8元,還不到其他省份售價的60%。紫竹藥業顯然不愿意接受這樣的低價,于是選擇退出黑龍江市場。
盡管如此,華潤紫竹還是很客氣的表示:“我公司申請將該產品退出黑龍江省采購平臺,望貴處批準。”
但有的公司就不那么客氣了。山東瑞陽制藥一次性退出了維生素B6注射液、氨芐西林膠囊等6個品種,給出的理由直接就是:“原料上漲,成本價高于掛網價,無法生產,申請撤網,承諾兩年內不掛網。”
健識局梳理發現,在153種因成本問題撤網的藥品中,涉及掛網參考價過低、掛網價格低于成本價的有22種,在成本問題中占據比例超過14%。
中標價被一再壓低,原料藥價格不降反漲,藥企的盈利空間一縮再縮,小廠難以維持,停產有之,斷供有之,破產亦有之。大廠也做不到毫發不傷,此次大喊原料藥太貴、掛網參考價太低的藥企中,就不乏一些大型藥企。
健識局梳理發現,國藥集團、云南白藥、信立泰、福安藥業、揚子江藥業等知名藥企在退出理由中,好多都提到了中標價太低、原料價格上漲等原因。
云南白藥有4種藥品退出了黑龍江市場,分別是“麝香跌打風濕膏”、“感冒止咳顆粒”、“宮血寧膠囊”、“陳香露白露片”。云南白藥給出的撤網理由是:原材料漲價無法供應。
國藥集團和云南白藥的情況幾乎一致。國藥撤網的藥品有五款,分別是賴氨匹林0.25g、賴氨匹林0.5g、賴氨匹林0.9g、克林霉素0.45g,大觀霉素2.0g。在撤網原因一欄,國藥統一都填寫為“原料上漲,成本增高”。
信立泰有些不同。信立泰的撤網品種為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鈉、阿奇霉素分散片、阿奇霉素分散片三款藥品,撤網理由都是:因環保投資、物流儲存、物流運輸、企業管理、人工成本等因素,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經營成本較高。
信立泰的困境幾乎將制藥企業面臨的難題都列了進去:環保、物流、管理、人工的成本都在上漲,藥品價格卻被連連壓低,企業不堪重負。
當然,這些企業和產品遭遇的問題,并不是說退出黑龍江市場就能得到解決的。黑龍江醫保部門當然也不會因為這300多種藥品的退出,而使老百姓的用藥保障出現問題。
不過,黑龍江這份《部分申請撤網藥品信息表》拋出了許多問題:這些撤網品種真的是因為會虧本,還是因為企業想賣高價?這些藥品會退出其他省份藥品市場嗎?哪些藥品將補齊缺口?
2019年12月,國家醫保局曾印發《關于做好當前藥品價格管理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對于國家和省級短缺藥品清單所列品種,“允許經營者自主報價、直接掛網,醫療機構按掛網價格采購或與經營者進一步談判議價采購。”也就是說,在這一制度下,一旦因為藥品撤網而發生短缺,企業可以和醫保重新議價,直接掛網。
· END ·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張鈴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