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生態及人性觀察家。 產品經理作為產品的親媽,對產品寶寶有三大主要不可推卸的責任和功能:第一步是哺育,即提供讓產品立足于市場的所有準備材料,比如基礎的產品資料、培訓資料、商業策略制定,讓產品有在商業市場上市的基礎條件。第二步是撫養成才,指的是通過一系列方法讓產品的價值得以真正的建
專欄作者/Grace
醫療行業生態及人性觀察家。
產品經理作為產品的“親媽”,對“產品寶寶”有三大主要不可推卸的責任和功能:
第一步是“哺育”,即提供讓產品立足于市場的所有準備材料,比如基礎的產品資料、培訓資料、商業策略制定,讓產品有在商業市場上市的基礎條件。
第二步是“撫養成才”,指的是通過一系列方法讓產品的價值得以真正的建立,與競品做頭對頭的性能與價值比較,讓銷售深入懂得產品,會做異議處理會做產品介紹,為未來的產品入市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三步是“引出社會”,即把產品“推出市場”,在產品寶寶長大成人后,如何讓市場接受,讓客戶接受并買單,鋪開在市場中,逐步提高市場占有率,這一步最重要。除了一些必要的商業手段,學術推廣是產品獲得市場認可必須要做的工作。
學術推廣是指把你希望傳達的產品知識,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成功地植入客戶認知體系里。優秀的學術推廣是形式多樣的,絕不局限于開研討會辦學習班;其效果是能引起專家共鳴,絕不局限于討論開會,拍照散場。
那么2021年了,產品經理如何去主導一場高質量、有效的學術推廣呢?
01
學術推廣的形式和傳播渠道須多樣化
傳統的講座、學習班、研討會早就Out了,疫情帶來最直接的形式改變是線上會議的大規模舉行,大家自愿或被迫的進入了多媒體會議新時代。
2020年,七八成學術會議都是在線舉辦的,學術推廣的深度先不論,廣度絕對碾壓線下會。比如械企傳統的手術轉播,線下會議觀看人數是有限的,轉到線上后,經過良好的宣傳,觀眾人數破萬是正常的。而去除了專家的差旅費用,轉播費用是很低的。
如今Top 10的械企,嘗到甜頭后,紛紛設立公眾號,請專家進行定期的手術演示或各種趣味性的同臺競技,增加客戶點擊率。只要用心安排,線上點評,線上互動答疑,一樣可以達到線下會議的產品宣傳效果。
隨著多媒體傳播渠道的豐富,醫學推廣也不再高冷,為了更接地氣更接觸到終端用戶(各層級的醫生甚至是病人),抖音、微博、小紅書都已經被有先見之明的產品經理很好的利用起來:
一是可以塑造“網紅醫生”,當做客戶培養平臺;二是對于長期維系性治療的病人,需要深化醫患關系,加強產品與病人粘性。
另外,微信的短視頻活潑的方式,寓教于樂,輕快又不動聲色傳遞產品賣點,抓住客戶。
這些接地氣的傳播途徑無疑是最有效的,時代在進步,產品推廣者必須與時俱進,默守陳規就失去了當下時代的很多“免費”紅利和資源。
錢花出去了,活動辦了,如何確保它是有效的,讓公司看到你的價值,愿意繼續投入產品費用呢?這就需要你去證明,這個學術推廣是能帶來商業價值和利益的。
廣譜型或者說廣撒網型的媒體投入,要確保推送用戶的精準和內容的輸出有效性。即在這樣的平臺上做“廣告”,目的很明確,是為了吸引用戶的興趣度,繼而提升后續購買和試用的幾率。所以留下關鍵信息,告訴客戶怎么找到產品找到你,就很關鍵。
而在線上學術會議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客戶鎖定,一定要讓銷售點對點的把會議鏈接,傳送到目標客戶手機里。或者在科室,組織醫生一起觀看也是很聰明的做法。
線上會議時,配送品牌提示物的調研問卷的收集會更了解客戶對會議的觀感。會后上線客戶的分類分析,銷售再次詢問和采訪,緊盯住后續環節的試用和使用。讓線上會議的可以達到甚至超越線下會議的深度。
藥械企業從2020年起受到疫情帶來的銷量低迷及帶量采購帶來的利潤擠壓,紛紛開啟了費用管控。日常經費調整、出差限制都是小頭,大砍市場費用是最直接的手段。
2021年的主基調勢必是花小錢辦大事, 產品經理在做預算計劃時,討好的方案勢必是在節約為本的基礎上以盡可能的擴大傳播廣度和深度為考量,顯示出產品經理在逆境里的智慧和策略。
畢竟請會務公司、廣告公司做形式主義誰都會,但是哪個老板不喜歡干活漂亮花錢少的能人?尤其是在費用如此不富裕的情況下,還能把學術推廣做得有聲有色,就是本事了。
2021年,渠道多媒體化、結果可視化、費用可控化將是學術推廣的主基調。
產品經理們想讓產品更深入地傳播到客戶內心,達到優點共識,就必須花心思下苦功!做好高效的學術推廣,為產品在高競爭壓力的市場里,贏得一席之地!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思齊專欄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