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作者:遙望多家知名跨國藥企,裁撤銷售團隊1 多家藥企頻繁調整銷售團隊 自首輪4+7到目前的第四批國采即將落地,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外多家藥企開始頻繁調整銷售團隊包括賽諾菲、衛材、信立泰、嘉林制藥、華森制藥、恩華藥業等。 2021年1月中下旬,國內某藥企發布通知,宣布解散抗生素銷售團隊,據悉這家藥企裁
回看第四批國采,一共有152家企業參加,產生擬中選藥企118家,其中外企的數量僅為個位數——主要是賽諾菲、費森尤斯卡比、Aurobindo Pharma Limited、HEXAL AG(Sandoz Private Limited)。
然而根據米內網的數據,第四批國采涉及的45個品種,有21個藥品有原研廠家,其中11個藥品的原研廠家在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競爭格局中的市場份額超過50%。
比如諾和諾德的瑞格列奈口服常釋劑型(市占率58.28%),阿斯利康的艾司奧美拉唑口服常釋劑型(市占率82.16%),輝瑞的帕瑞昔布注射劑(市占率60.59%),諾華的纈沙坦氨氯地平Ⅰ口服常釋劑型(市占率100%),阿斯利康的替格瑞洛口服常釋劑型(市占率97.64%),施維雅的格列齊特緩釋控釋劑型(79.29%)。
不難看出,隨著第四批國采的正式落地,跨國藥企的未中選原研藥原有的市場份額將面臨其他中選藥企的分割。
其背后的邏輯是國采通過以量換價,壓縮藥價水分,實現仿制藥對于原研藥的院內替代。與此同時,原研藥企開始轉變策略,戰略性放棄國采市場,依托品牌優勢將產品轉向零售終端等院外市場,并重點布局創新藥的院內開發。
在這一過程中,針對過專利期原研藥,有的藥企選擇打包出售,有的外企選擇裁撤負責院內推廣的銷售團隊。
總的來看,在跨國藥企之間,清理過專利期產品線,聚焦腫瘤、自身免疫等創新產品領域,將資源集中在高回報率的新藥上,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本文來源:醫藥代表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