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 點擊 藍字關注我們↑↑↑↑ 2020年7月30日,中國醫學科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王健偉團隊在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Activation and evasion of type Iinterferon responses by SARS-CoV-2”的論文。研究報道了SARS-CoV-2感染進程中的干擾素
2020年7月30日,中國醫學科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王健偉團隊在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Activation and evasion of type Iinterferon responses by SARS-CoV-2”的論文。研究報道了SARS-CoV-2感染進程中的干擾素反應以及I型干擾素對于SARS-CoV-2復制的影響,并系統篩選了病毒編碼蛋白對于干擾素產生和下游信號通路的作用,初步闡明了SARS-CoV-2天然免疫逃逸的機制。
早在2010年,王健偉團隊就針對引起重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EV71的天然免疫進行了篩選和系統研究,發現腸道病毒通過其編碼的重要蛋白酶3C和2A作用于天然免疫信號通路的多個層次和多個靶點,進而抵抗宿主的抗病毒作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初期課題組快速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與天然免疫相互調控的研究。首先與仙臺病毒感染和poly(I:C)刺激相比,發現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誘導I型干擾素(interferon,IFN)產生的延遲,并且I型干擾素顯著抑制病毒復制,提示病毒對于I型干擾素比較敏感,可能存在抑制干擾素產生及其下游反應的機制。利用IFN啟動子激活實驗篩選了23個2019新型冠狀病毒編碼蛋白,發現病毒的NSP1,NSP3,NSP12,NSP13,NSP14和ORF6等多個蛋白能夠抑制I型干擾素的產生。

圖1. SARS-CoV-2編碼蛋白對于仙臺病毒介導的IFNβ啟動子激活的影響
進一步篩選,發現ORF6通過其C末端抑制IRF3和STAT1進入細胞核,實現對干擾素產生和下游信號通路的抑制。
上述研究發現SARS-CoV-2對IFNβ預處理敏感,提示感染早期使用I型IFN對于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具有重要的價值。該研究也初步闡明了SARS-CoV-2感染與宿主天然免疫之間的相互作用,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發病機制的認識提供了依據。

圖2.ORF6通過C末端抑制STAT1進入細胞核
本研究工作得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王健偉教授、相子春研究員和北京大學周卓副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雷曉波研究員、博士生董曉婧和碩士生馬睿憶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665-9.pdf
文圖: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信息來源:中國醫學科學院
【免責聲明】本平臺部分資料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犯作者著作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Tel:025-83271227,或直接在微信平臺留言),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
關于藥學進展
《藥學進展》雜志是由中國藥科大學和中國藥學會共同主辦、國家教育部主管,月刊,80頁,全彩印刷。刊物以反映藥學科研領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進展、新趨勢為宗旨,以綜述、評述、行業發展報告為特色,以藥學學科進展、技術進展、新藥研發各環節技術信息為重點,是一本專注于醫藥科技前沿與產業動態的專業媒體。
《藥學進展》注重內容策劃、加強組稿約稿、深度挖掘、分析藥學信息資源、在藥學學科進展、科研思路方法、靶點機制探討、新藥研發報告、臨床用藥分析、國際醫藥前沿等方面初具特色;特別是醫藥信息內容以科學前沿與國家戰略需求相合,更加突出前瞻性、權威性、時效性、新穎性、系統性、實戰性。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刊物篇均下載率連續三年蟬聯我國醫藥期刊榜首,復合影響因子0.760,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藥學進展》編委會由國家重大專項化學藥總師陳凱先院士擔任主編,編委新藥研發技術鏈政府監管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制藥企業、臨床醫院、CRO、由金融資本及知識產權相關機構百余位極具影響力的專家組成。
《藥學進展》編輯部官網:www.cpupps.cn;郵箱:yxjz@163.com;電話:025-83271227。歡迎投稿、訂閱!
● 想回顧《藥學進展》編委會主辦和協辦過的精彩活動嗎?請戳這里!
→
→
→
→
→
→
→
→
→
→
點一下你會更好看耶
學科前沿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偉課題組發現社交活動調控觸覺新機制
PPS 點擊 藍字關注我們↑↑↑↑ 2020年8月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清華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張偉研究員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在線發表題為“果蠅中編碼交配狀態的神經環路調節防御行為”(A neural circuit encoding mating state...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Y3ODExNQ==&mid=2651311569&idx=3&sn=073a7a08080ab5ecbfa6bbb15714267f&chksm=8bf49bddbc8312cba3faf580c89867fac9a4d78d2afc6c38a942570f983a4610b6cc374e15b0#rd
本文來源:藥學進展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