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糖蛋白(P-gp)介導的多藥耐藥性(MDR)是癌癥治療中常見的問題。因此,通過構建新穎生物活性骨架,開發具有高效低毒的P-gp抑制劑實現MDR逆轉是有效治療癌癥的當務之急。研究表明,天然產物中廣泛含有各種不同生物活性骨架分子,特別是大環骨架分子,它們是
延伸閱讀:行業動態|恒瑞醫藥創新藥氟唑帕利聯合用藥獲批臨床
近日,恒瑞醫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批準公司創新藥SHR0302片開展用于治療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試驗。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全文>>
P-糖蛋白(P-gp)介導的多藥耐藥性(MDR)是癌癥治療中常見的問題。因此,通過構建新穎生物活性骨架,開發具有高效低毒的P-gp抑制劑實現MDR逆轉是有效治療癌癥的當務之急。研究表明,天然產物中廣泛含有各種不同生物活性骨架分子,特別是大環骨架分子,它們是藥物研發的重要來源。由于其獨特的三維結構,大環化合物在靶點親和力、代謝穩定性以及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均優于其線性分子前體。盡管天然大環分子有著許多優勢,但生物基因有限的表達會限制大環化合物的數量與結構多樣性。
針對上述問題,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偉波課題組利用仿生模塊化碳氫活化策略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逆轉P-gp介導的多藥耐藥活性的大環內酯類化合物,逆轉倍數高達170倍。該研究有助于逆轉P-gp介導的多藥耐藥性新型大環內酯抑制劑的開發。相關成果于2020年5月1日在線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雜志。
上海藥物所楊偉波研究員與樓麗廣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陳露與副研究員全海天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遼寧科技大學與溫州大學的支持,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上海市科委項目的資助。

利用仿生模塊化策略設計與合成烯丙基骨架大環內酯
全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084-0
信息來源: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延伸閱讀:學科前沿 | 上海藥物所開發抗新冠肺炎藥物靶標預測及虛擬篩選網絡應用平臺
PPS 點擊 藍字關注我們↑↑↑↑ 近日,《藥學學報》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發表了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開發的基于互聯網的抗新冠肺炎(COVID-19)藥物靶標預測及虛擬篩選平臺(D3Targets-2019-nCoV)的介紹文章。該平臺既可以為活性化合物預測...全文>>
本文來源:藥學進展 作者:上海藥物研究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