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制藥工業的搖籃,被稱為共和國“醫藥長子”的華北制藥再度迎來高管級別人事變動,2018年6月起開始主持工作的董事長楊國占辭職。這已是五年內華北制藥更換的第四位董事長。 10月26日,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北制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
新中國制藥工業的搖籃,被稱為共和國“醫藥長子”的華北制藥再度迎來高管級別人事變動,2018年6月起開始主持工作的董事長楊國占辭職。這已是五年內華北制藥更換的第四位董事長。
10月26日,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北制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2020年10月26日收到董事長楊國占的書面辭職報告。楊國占因工作原因,向董事會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同時一并辭去公司董事會戰略(投資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和提名與薪酬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
公告稱,楊國占的辭職報告于送達董事會時即刻生效。辭去上述職務后,楊國占將不再擔任華北制藥的任何職務。
根據天眼查信息,
此次人事變動前除去華北制藥,楊國占還擔任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冀中能源)和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藥集團)兩家集團公司的董事長職務。
三家公司股權結構交織,根據公開信息,冀中能源直接持有華北制藥 21.60%的股權,并通過華藥集團和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有15.73%和 15.33%的股份,合計占比44.15%為華北制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河北省國資委。
在華北制藥公告公布一天前,10月25日,華藥集團召開干部大會宣布了冀中能源對華北制藥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
楊國占不再擔任華藥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劉文富主持華藥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會、董事會全面工作。
而作為控股股東的冀中能源也在同步進行著“領導班子調整”。
10月24日,冀中能源召開干部大會,宣布省委對冀中能源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河北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平宣布了關于冀中能源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經省委決定,郝竹山同志任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書記,主持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面工作;蘇科舜同志主持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層日常工作;李軍輝同志任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副書記;溫建國同志任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
其中未提及楊國占接下來的安排。
此次華北制藥的公告中則稱,在選舉出新任董事長之前由副董事長劉文富主持華北制藥董事會工作。
劉文富是老華藥人,現年58歲,曾任華北制藥技控處開發一組組長,千噸青霉素工程自動化項目組組長,倍達公司辦公室主任、副總經理,華北制藥計算中心主任,先泰公司總經理等職務,2009年華北制藥完成重組后劉文富長期擔任華北制藥總經理一職。
這已是劉文富第三次以副手的身份在華北制藥董事長空缺時主持工作。
此前一次華北制藥出現人事變動,劉文富曾以副董事長身份主持實際工作長達一年。
近些年,華北制藥在董事長這個崗位上發生變動已不是第一次。
2009年重組之后華北制藥高層人事變動“接二連三”,2016年以來董事長更是換了四位。楊國占之前,兩任董事長同樣以辭職的方式離開崗位。
2017年2月9日,華北制藥發布董事長辭職公告,口吻與此次請辭相似。當時公告稱,現任董事長郭周克因個人原因,向董事會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以及公司董事會戰略(投資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和提名與薪酬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后郭周克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董事會將盡快提名推薦并選舉審定合適的董事候選人,在此期間,由副董事長、總經理劉文富主持董事會相關工作。
郭周克的辭職離華北制藥上一任董事長楊海靜辭職僅隔了4個月。2016年10月,華北制藥公告宣布楊海靜辭去董事長職務,公司工作暫由劉文富主持。
而在此之前華北制藥的掌舵人,冀中能源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王社平則在2016年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2018年王社平因受賄、貪污、挪用公款被“雙開”并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五年換四帥某種程度上體現出華北制藥在轉型中不斷嘗試的態勢。
華北制藥的前身華北制藥廠建國初期由國家投資7000萬元籌建。華北制藥1958年6月正式建成投產,被譽為新中國制藥工業的搖籃,共和國的“醫藥長子”,“一五”計劃156個重點項目中僅有3個醫藥項目,而華藥就占其二。投產當年華北制藥生產的第一批青霉素即下線,開創了國內大規模生產抗生素的先河,使我國擺脫了建國初期青霉素完全依賴進口的尷尬。
到上世紀90年代,華北制藥雖然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但逐漸無法跟上市場經濟的發展節奏,效益疲軟。最終在2009年,經河北省政府批準華北制藥進行重組,冀中能源入主。
雖然引來強援,但華北制藥并未全找回當年“醫藥長子”的風采,業績差強人意被同處石家莊的石藥集團遠遠甩在后面。2011年前后華北制藥開啟傳戰略轉型,從原料藥向制劑藥進行轉變。轉型后公司調整產品結構,并進行搬遷、環保升級改造,以及醫藥及其他物流業務收入的減少受這些因素影響,曾一度出現營收下滑。
有專業人士分析,華北制藥高層頻換與其業績表現不無關聯。
離任掌舵人都試圖在華北制藥的轉型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在楊國占請辭之前,華北制藥于今年發布公告稱向華藥集團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華藥集團持有的愛諾公司 51%股權、動保公司 100%股權及華藥集團持有的華北牌系列商標資產,涉及金額8.86億元。其中愛諾公司業務以生產無公害生物農獸藥原料藥為主的,為華藥集團與華北制藥聯合持股子公司;動保公司則主要生產加工獸用粉針、獸用水針、獸用分散劑、飼料添加劑、消毒劑等獸藥制劑及飼料添加劑,為華藥集團全資子公司。
有分析稱華北制藥試圖以此拓寬業務進軍農獸藥領域,整合華藥集團和華北制藥業務和相關資源以增厚業績,并推動華藥集團整體上市。
10月27日,華北制藥發布公告稱受疫情影響將延長,擬申請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的相關財務資料有效期延長1個月。
自2009年重組完成后,華北制藥的董事長一直由冀中能源系高管兼任,即所謂“外行管內行”。
華北制藥總經理劉文富曾三次在董事長變動后臨時主持公司實際工作。E藥經理人曾在采訪劉文富時就此提問,劉文富以郭士納由食品公司轉戰IBM公司并成功使IBM扭虧為盈舉例,“關鍵是管理制度和文化的建立,以及機制創新。并且,冀中能源和華藥都是國企,文化同根、歷史同源。”他表示外部董事長可以對整個華藥的發展作出清晰的規劃和決策。
無論人事變動還是重組收購都是華北制藥努力轉型的縮影。
2015-2019 年,東北制藥“原料藥+化學制劑+生物藥”三大核心業務收入占比逐漸變化。2019年化學制劑藥、化學原料藥、生物制劑在華北制藥營收中所占比例分別為54.31%、21.41%和12.66% 。其中化學制劑收入達到59.09億,生物制劑收入13.78 億,13個制劑品種全年收入過億,制劑業務合計收入占比約近70%。華北制藥整體業務由原料藥向制劑的轉變已基本完成。
而其中尤以生物制劑業務增長迅速。2019 年生物制劑業務同比增長46.99%,毛利率 87.27%。華北制藥旗下全資子公司金坦生物擁有重組乙型肝炎疫苗等系列基因工程藥物,2019 年實現營業收入 13.74 億,實現凈利潤 3.71 億。中檢所批簽發數據顯示自2015年開始其核心產品乙肝疫苗的批簽發數量持續增加,市場占比從 2015年的11.87%增長至2019年的19.91%,2019年同比增長57.33%,疫苗收入突破10億元。
業務轉型的確帶來了業績提高,2018年開始華北制藥總體營收開始恢復增長。2019年實現營收近109億元,創2014年以來的新高。
據華北制藥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華北制藥實現56.21億元,同比增長5.42%;實現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37.78%。
不過其歸母扣非凈利潤為0.19億元,同比下降65.69%。
10月22日,華北制藥發布2020年三季度報告,仍是類似情形。公告顯示,1月至9月華北制藥實現營收86.38億元,同比增長7.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39.94%。
但扣非凈利潤2129萬,同比下降64.86%。
凈利潤與扣非凈利潤之間的反差很大程度源自政府補助,財報顯示2020年1月至9月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1.07億元,占歸母凈利潤的比例高達83%。
此前
,華北
制藥曾依賴政府補助扭轉了本應虧損的局面。
2014
年、
2016
年,華北制藥扣非凈利潤分別為
-3053.87
萬元和
-5122.59
萬元,同期
凈利潤
分別為
3852
萬元及
5442
萬元,其中原因正是來自政府獲得的補助,分別達到1.62億元和5620.15萬元。
另一方面,自2014年開始華北制藥的負債率一直維持在66%以上并持續走高,2019年負債率達到69.67%,同比上漲0.43%。與此同時,華北制藥的負債規模在增大,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北制藥負債總額高達151.94億元,較年初增加22.77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約112.54億,短期償債壓力大。
2014年開始華北制藥的銷售費用一直呈上漲態勢,特別是2018年上漲幅度達到93%。20
19
年
,華北制藥銷售費用為
31.99
億元,比上年上漲
21.19
%
,占營收的比例
接近
30
%
。
補助、負債、高額的銷售費用,雖然努力轉型,擺在華北制藥面前尚待解決的難題似乎還有很多。
1460萬元一針,諾華全球最貴藥三季度增長80%!SMA1型患者活不過兩歲,全球三款SMA藥如何了?
諾華三季報發布,全球最貴藥Zolgensma同比增長79%,成為拉動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從腰穿注射到靜脈注射再到口服用藥,SMA用藥已增至三款,這三款各自優勢在哪?為何能拉動業績增長? 全球最貴藥物三個月賣了3億美元(20.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0%! 10月27...
本文來源:E藥經理人 作者:譚安洋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